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7921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北大精品课)08(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Course in Logic,主讲人:何向东,-进入-,逻辑学教程,第八章 语用逻辑,第一节 语用逻辑概述,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3,语用逻辑,语用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1、索引词研究2、言语行为研究3、预设研究4、会话含义研究5、会话结构研究,语用逻辑研究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说话者如何运用话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听话者又如何准确地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话语背后的意图。,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4,语用逻辑,形式化的方法 语用逻辑的形式理论,旨在建立语有逻辑的形式系统。 蒙太格定义了语用逻辑L的可能解释,即为一个三元组I,U,F,其中I是索

2、引集合,U是可能对象集合,F是L域中的函项。它把解释函项指派给所讨论的语言表达式。描述性的方法 语用逻辑的描写理论,描写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析言语如何同语境相联系。,演讲学、谈判学、论辩学、修辞学、谬误学、翻译学。,语用逻辑的理论研究,语用逻辑的应用研究,两种方法,主要对象,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5,言语交际过程,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言语交际过程可以下图来表示,其中言语活动包括三部分:物理部分(声波)、生理部分(发音和听音)心理部分(音响形象和概念)。,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6,语言的特征,1、语言是复杂的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即上图中的音响形象和概

3、念相联结的那个确定的部分。2、语言是一种指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这两部分都是心理的。3、语言指号虽然是心理的,但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集体的同意而得到认可,是实在的东西,存在于人们脑子里。语言的指号是可以捉摸的,由文字把它们固定在约定俗成的形象里。,索绪尔把语言概括为三个方面:,第八章 语用逻辑,第二节 语境与预设,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8,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语言表达的意义就是根据语形、语义和语用规则和交际语境,语言的使用者应用这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或传达的思想感情。,表达式意义的四个层次,命 题,命题态度,意 谓,意 思,抽象语句的意义,语句的意义,话语的

4、意义,交际语境中话语的意义,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9,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语言表达式四个层次的意义,可以分析清楚。有如下实例: 假设语境CR:甲、乙、丙是同一单位的员工。甲与乙是两个铁杆球迷,连着几周的双休日加班合他俩失去了多次看球的机会。丙对球类向来没有兴趣,手头并不宽裕的他,倒指望靠加班费快点买套明星璀璨的VCD片过把瘾。在更衣室,甲给他的同事带来了一个讯息,而乙与丙则有不同的反映。 甲:“本周不加班啦!” 乙:“本周真的不加班了?” 丙:“为什么本周不加班了呢?”,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0,1、抽象语句是“本周不加班”,它表达或传达了该单位本周不再加班的事实(A)。2、这

5、一抽象语句在甲、乙、丙中具有不同的语句意义,因为它们包含有不同的命题态度:在甲是断定(F!)A),在乙与丙则是疑问(F?)A)。3、在甲的(F!)A)命题态度上加上兴奋的副语言成分“U1”,形成甲的话语“U1(F!)A)”,其意义就是它所表达的意谓U1(F!)A);虽然乙与丙的命题态度同样是疑问,但是它们的话语意义却不同,因为它们的话语中包含有不同的副语言成分:乙的“U2”是惊喜,而丙的“U3”则是懊丧,因此乙与丙的话语具有不同的意谓。4、结合交际语境CR中的相关因素,不难推知:甲与乙的话语意思中包含有“庆幸”之意,而丙的话语意思中则是 “一肚子不情愿”。,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1,

6、语境的分类,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语境可以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狭义语境是指上下文或前言后语。广义语境也称言语环境,即语言使用的交际环境,包括语言条件和交际条件两部分。语义语境和语用语境。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如是一个语境提供的是关于某表达式的内涵,那么该语境就是这个表达式的内涵语境;如是一个语境提供的是关于某表达式的外延,那么该语境就是这个表达式的处延语境。,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2,语境的作用,语境能明确话语中索引词的含义或所指;语境能消除话语中的歧义;语境能补充话语表达中的省略信息;语境能揭示话语中的隐含意义;语境也是评判一个话语是否恰当的标准。,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7、13,预设,在交际语境C中,说话者S对听说者H说出话语 “U(FA)”时,S预设“B”(语词、短语或子句)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当且仅当:S相信 “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S相信H也相信“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S相信H知道和。这一预设是以下列规则为基础: 1、引发条件规则 “B”是直陈话语“U(A)”中的专名、摹状词、量化名词(或名词短语)、或非重音的语词、短语和子句;或“B”是直陈话语“U(A)”推出的话语中的专名、摹状词、量化名词(或名词短语)、或非重音的语词、短语和子句;或“B”是疑问话语或命令话语加上真诚准则推出的语句中的抽象语句。2、排除条件规则 S相信并且相信H也相信“

8、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不与S说出的话语“U(FA)”、S遵守合作准则或S相信的交际语境C中的因素c1,c2, ,cn相矛盾。,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4,话语预设的种类和意义,话语有三种基本类型:直陈话语、疑问话语、命令话语。相应地,话语预设也可分为三种:1、直陈话语的预设:可分为直陈简单话语的预设和直陈复合话语的预设。2、疑问话语的预设:可分为选择疑问话语的预设、是否疑问话语的预设和特指疑问话语的预设。3、命令话语的预设:具有U(!A)形式的话语。研究话语的意义:有助于正确理解话语与进行有效交际。,第八章 语用逻辑,第三节 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6

9、,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认为说话者S在每一话语中实施了三种行为:1、语谓行为:S说出“U(FA)”;2、语旨行为:话语陈述了一个事实,或确认(否认)某一事实,或作出一项承诺,或发出一个指令,或给予一个劝告,等等;3、语效行为:S说出的话语“U(FA)”所产生的效果或反应。甲正举起气枪想打天鹅,乙说:“你可不应这么做呀!”甲听后放下了枪。乙的语谓行为(即说了什么):“你可不应这么做呀!”乙的语旨行为(说出这一话语的用意):劝阻甲不要打天鹅。乙的语效行为(说了这一话语产生的结果):甲听从规劝后停止了射击。,言语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并由美国哲学家塞尔发展起来的一种语用理论。,2017年10

10、月25日星期三,17,言语行为理论,塞尔对言语行为作出的分类:1、话语行为:说出一个或一些话语;2、命题行为:进行指称或谓述;3、语旨行为:作出陈述、提出问题、发出命令、表示承诺等;4、语效行为:对听话者在行动上、思想上、信念上所产生的某种效果。,1、小张学电脑了。(断定)2、小张学电脑了吗?(询问)3、小张,学电脑!(命令)4、希望小张能学电脑。(愿望)5、如果小张能学电脑,那么我资助98 微软软件。(有条件的许诺),根据塞尔的分类,说话者在五个不同的话语中实施了五种不同的语旨行为。,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8,言语行为理论的意义,1、言语行为理论以一次言语行为(如断定、请求、警告、

11、询问、感谢、祝贺、道歉等)作为话语交际的基本单位;2、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表达或理解话语交际过程中的话语意义,不仅包含话语的字面意义,而且包含话语的言外之意;3、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言语同时就是一种行动;4、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语义概念是“恰当性”或“恰当性条件”,而不以真假作条件。,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19,语旨行为的恰当性条件,1、请求的语旨行为命题内容条件:H的未来的行为A。预备性条件:(1)H可以做A,并且S相信H可以做A;(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H会在事件的正常过程中自发地去做A。真诚性条件:S需要H去做A。实质性条件:看作使H去做A的一次尝试。2、断定

12、的语旨行为命题内容条件:任一命题p。预备性条件:(1)S有证据证明p的真实性;(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在不需要提醒的情况下H知道p。真诚性条件:S相信p。实质性条件:看作对p表达一个现实事态这一结果的承认。,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20,语旨行为的恰当性条件,3、询问的语旨行为命题内容条件:任一命题或命题函项。预备性条件:(1)S不知道“解答”,即不知这个命题是否为真的;或者就命题函项来说,不知道需要使之成为真命题的知识。(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H将在没有被问及的情况下自行提供那样的知识。(3)S相信H有能力并且愿意“解答”。真诚性条件:S需要这个知识。实质性条件:看作从

13、H那儿取得这个知识的一次尝试。,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21,语旨行为的恰当性条件,4、警告的语旨行为命题内容条件:未来的事件或事态E。预备性条件:(1)S有理由相信E将出现,并且它不符合H的利益;(2)H并不显而易见E将出现。真诚性条件:S相信E不符合H的最大利益。实质性条件:看作对E不符合H最大利益这一结果的承认。5、祝贺的语旨行为命题内容条件:某些与H相关的事件E。预备性条件:E符合H的利益,并且S相信E符合H的利益。真诚性条件:S对E感到愉快。实质性条件:看作对E感到愉快的一次表达。,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22,语旨行为的分类,表达语旨行为的话语由两部分组成:命题内容;语

14、旨用意指示机制。语旨行为的形式:F(p) ;其中 “F”是变项,表示话语的语旨用意; “p”是特定命题内容的表达式。,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23,语旨行为的分类,1、断定式 断定式这类语旨行为的目的在于使说话者(在某种程度上)承认某个事物是那种情况。所有断定式语句都包含在真和假这一评价范围之内。 公式为:B(p) 其中:“”表示断定;“”表示它的适应方向是从语词到世界;“B”表示真诚性条件,代表“相信”这类心理状态;“p”是命题内容。 表达这类行为的动词有:“断定”、“肯定”、“否定”、“陈述”、“反对”、“报告”等。2、指令式 指令式这类语旨行为的目的在于它们是说话者试图使听话者去做

15、某件事。 公式为:!W(H做A) 其中:“!”表示这类语旨行为的目的;“”表示它的适应方向是从世界到语词;“W”是真诚性条件,表示“需要”或“希望”等等;“A”表示某件事。 表达这类行为的动词有:“命令”、“请求”、“要求”、“建议”、“责成”、“禁止”等。,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24,3、许诺式 许诺式这类语旨行为的目的是使说话者(在不同程度上)承担去做未来的某个事件的责任。 公式为:CI(S做A) 其中:“C”表示这类语旨行为的用途;“”表示它的适应方向是从世界到语词;“I”是真诚性条件,表示“意图”命题内容是说话者S去做未来的某个事件A。 表达这类行为的动词有:“允许”、“威胁”、“企图”、“宣誓”、“保证”、“打赌”等。4、表情式 表情式这类语旨行为的用途在于表达命题内容叙述的事态中,其真诚性条件所表明的心理状态。 公式为:E(P)(S/H+性质) 其中:“E”表示对所有表情式都是共同的语旨用途和目的;“ ”是空集符号,它表示没有适应方向;“P”是一个变项,其变程就是完成这类语旨行为中所表达的各种可能的心理状态,而命题内容则把某些特性归于说话者或听话者。 表达这类行为的动词有:“感谢”、“慰问”、“称赞”、“抱怨”、“悲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