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7690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从小爱动脑筋的毕升 宋朝的时候,有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小孩叫毕升。毕升家里很穷,没钱供他上学。小毕升非常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小朋友们,便经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听先生讲课。每次偷听、偷看学的字,他都牢牢记在心里。家里没钱买纸、笔和墨,他就在地上写,用树枝当笔;在墙上写,用硬石灰或木炭当笔;在桌了上写,舀一碗水,用手指沾水当笔,天长日久,练得一手好字。毕升还爱好雕刻,经常跑到店铺里看匠人们操作。父亲见他用心好学,就在他十五岁那年,把他送到杭州万卷堂书坊的印刷作坊里当学徒。在当学徒的过程中,毕升发现,在当时,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如果印一部书,有一百页,就得刻一百块板;有三

2、百页,就得刻三百块板。如果在一块板上刻错一个字,那么整块板就作废了,还得重新刻,十分麻烦。真是既浪费时间,又费力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毕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小方块,用无数个小方块,排一页书,再将这些小方块用胶或者蜡黏合加热,制成一块版,印完之后,烤一烤,便又可以把每个字分开,重新制版。有了这个设想,毕升开始着手刻字了。他先找来一些小方木块,分别刻上字,刻了足够的字以后,排在一块板上,再找一个铁框框起来,用绳子捆紧便可以印刷了。这次小小的成功不但没使毕升高兴,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思考:这只是一个小型试验,字很少,当然是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字。如果是大部头的书,文章很长,

3、需要的字很多,那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让他颇费脑筋,他日思夜想,吃不下,睡不着,终于又想出一个好办法:按字的偏旁部首来排。把同一偏旁部首的字排列在一起,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里,再按笔画的多少,先后排列,这样找起字来就容易多了。这个问题刚被解释,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做那些小方块字的材料上哪里找呢?如果用木头,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小木块呢?用整个的木材做小木块又太浪费了。于是他想起小时候玩的胶泥,用胶泥做字块,不但比较省钱,而且在上面刻字,也比较省力,刻好后,还可以进行烧制。按这个办法,经过反复多次地试验,新的印刷术终于试制成功了。从那以后,世界上就有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后来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4、之一。它的出现,大大推进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毕升。长寿桥小学四(3)班 史张乐推荐2 2、一样的天空、一样的天空张冬芳,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女性,一位因车祸致残却以微笑面对残酷命运的坚强女性。她创办的“一样的天空”网站已经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残疾人网站,成为中国六千万残疾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她开发的残疾人人才数据库已经调试成功,即将运行。张冬芳于 1967 年出生于一个不富足但颇具书香气息的家庭。1989 年中山大学生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张冬芳是不幸的。1993 年 8 月 8 日,是天塌下来

5、的痛苦日子。一部疾驶而去的汽车把她撞倒在路中间,另一部则从她身上碾过。在医院下了第三次病危通知书,她硬是从死神手中把生命夺了回来,可夺回来的却是从胸口以下完全瘫痪的残缺生命。张冬芳又是幸运的。她受过高等教育,还有支持她的丈夫。她很快正视了高位截瘫的残醒现实,于是,丈夫用去了他们几乎全部的积蓄抱回了一台崭新电脑装在病床旁,并紧握她的手对她说:“芳芳,你可以重新工作了!”就这样,她的程序人生开始了。一场悲剧改变了张冬芳的命运,却让她走进了编程与主页制作的全新的领域,通过自学,她成功开发了很多软件。张冬芳上网较晚,然而一旦接触互联网,就像磁石一样被吸引。每天,她在网络上自由驰聘,只有在闲暇的时候,她

6、才想起自己是残疾人,可她发现网上以残废人为主的网站很少,信息量也很有限。残疾人活动不方便,接触的东西相对很少,网络对于残疾人太重要了。想到自己当初渴望精神追求的感受,张冬芳萌发了创办残疾人专业网站的想法,办一个真正能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经过几个月的筹建,1999 年 7 月, “一样的天空”终于诞生了。张冬芳的目标是是把“一样的天空”办成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信息资讯服务的公益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 “一样的天空”已经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残疾人网站。网站不仅提供大量的康复知识,还包括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如电脑程序制作等。在张冬芳的倡导和组织下, “一样的天空”工作室于 2001 年 1 月开始独立承

7、接各类网站的制作,开创了残疾人制作群体与商业公司国内首次合作的先河,也是国内残疾人群网上联合进行商业程序开发的首例成功典范。“我虽然不再幻想哪一天会飞,但轮椅下还是坚实的地,头顶上还是和大家同样拥有美丽的天空。 ”这是张冬芳的座右铭,她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关键是怎么去争取。3 3、竹子的品格、竹子的品格贝聿铭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曾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建筑奖,他和他的建筑一样令人心动难以捉摸。他擅长表达抽像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中,他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芒。他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7 岁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爱家立业。在长达 70 年的建筑设

8、计生涯中,他先后设计规划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肯尼迪图书馆等 70 多件作品,在建筑界多有建树并获得荣耀,但也不乏有争议的作品。64 岁时,他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参加卢浮宫重建,并为卢浮宫设计了一座全新的金字塔。当时法国人非常不满,说他会毁了“法国美人”的容貌,高喊着“巴黎不要金字塔” , “交出卢浮宫” 。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不满,翻译都吓倒了,几乎没有办法翻译他想答辩的话。当时的确有压力,他面对的是优越感极为强烈的法国人,而且卢浮宫举世闻名。后来,金字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建之后参观人数比之前翻了一倍,法国人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 ,他也被总统

9、授予了法国最高荣誉奖章。贝聿铭说: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旁人是不是接受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得首先接受自己。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湮没了。我敢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4 4、志存高远、志存高远袁隆平由于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 8 项顶尖级国际大奖。一家知识产权机构评估袁隆平的无形资产总值高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然而在荣誉花环的背后,袁隆平同样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10、经历。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 年农历 7 月初 9 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动荡迁徙的生活中度过的。袁隆平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袁隆平 1953 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偏远荒凉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到校的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组织上安排袁隆平教俄语,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了任务。此后,袁隆平还教过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为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60 年 7 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

11、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决定在茫茫的大自然中去寻找。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盛夏的稻田里骄阳似火,田间地头的气温通常高达 40 摄氏度。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忍受着密密匝匝稻叶的切肌之痛与昆虫的叮咬,每天都一头扎进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里大海捞针。中暑了,吃几粒仁

12、丹丸吞几片消凉片,累了就靠在田埂上歇一歇。从 1964 年 6 月开始至 1965 年 7 月,袁隆平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农村的所有稻田,终于找到了 6 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就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在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袁隆平没有在荣誉和鲜花面前陶醉,现在已经 70 多岁了,仍然潜心于他的杂交水稻研究,最近几年,他又在向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进展。成名成家后的袁隆平仍然保持着一个普通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本色,仍然一如既往地头顶烈日、脚踏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袁隆平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

13、于生产,全国 23 亿亩水稻只要推广一半的面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亩产只按增产150 公斤算,全年可增产粮食 200 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可以解决 5000 万人全年的口粮。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5 5、实习生心态、实习生心态香港的闾丘露薇说:“我一直抱着踏实的心态去做工作,就像一个实习生,完全没有优越感,我从来不在乎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 ”闾丘露薇的成功是细碎的,又是极其顺理成章的。她没有选热闹专业,而是选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到家人开的公司打工,卖过汽水,倒过文化衫和手表。1995 年移居香

14、港,她得一切从头适应香港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她有幸加盟了香港的一家电视台。成名前的闾丘露薇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但加盟电视台后,同行们不得不承认她的工作活力。她每天早出晚归,坐公交车上班,劳作一天后,打车回家算是对自己一天辛苦工作的奖赏。很少有一位记者会像她那样玩命地工作,何况是一个女人。闾丘露薇保持的就是那种实习生心态,而且一以贯之。闾丘露薇说:“我每天提醒自己不要翘尾巴,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没你不行。 ”2001 年 10 月,面对上司的发问:“谁愿意去阿富汗?”大家正在犹豫之际,闾丘露薇第一个举手了。凤凰卫视的高层欣赏她的勇气,她便远赴战火中的阿富汗,她因此一举成名。后来,她又去了伊拉克。现

15、在是凤凰卫视驻北京的首席记者。6 6、先用心把字琢磨了、先用心把字琢磨了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大打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文银一张。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文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醮墨

16、汁的笔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大有进步,漂亮极了。这才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文银五两。 ”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文银还给米芾,便出门上路赶考去了。米芾一直把这五两文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