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5181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称考试(城市规划)掌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称考试基础知识部分(掌握) 一、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答:1城市的一般概念:城市的初始概念包含“城”与“市”两个含义,其中, “城”指城堡,具 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他部落袭击而筑。 “市”指市场,拥有商品交换的功能。随后, “城”与“市”合二为一,形成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 我国,城市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二、城市的起源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什随着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 次人类劳动大分工的出现,固定的居民点逐渐产生。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商 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

2、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地就成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 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三、掌握城市化的含义,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答: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 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2、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 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四、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答:城市的基本特征 乡村的基本特征 (1)人口高度集中; (1)人口相对分散; (2)有|考试大|较强的异质性;

3、(2)有明显的同质性; (3)建筑密度高; (3)建筑密度低; (4)社会结构复杂。 (4)社会结构较单一。五、掌握城市规划概念 答: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 署。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六、掌握城乡规划基本原则 答: 1,城乡统筹。2,合理布局原则。 3,节约土地原则。4,集约发展原则。5,先规划后建七、掌握城乡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答:城市规划需要统筹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 题:如当考虑城市的建设条件时,就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当 考虑性

4、质、规模时,又涉及大量的技术经济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方 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 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 不能孤立对待。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 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 联系。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树立全面的观点,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调配 合。八、掌握城市

5、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答: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2、确定总体规划经济技术指标。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 指标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3、确定城市性质;4、预测城市人 口,确定城市规模;5、确定城市总体布局。九、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及纲要的成果要求 答: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2、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及资料汇编3、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为 1:500001:200000;(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大中城市为 1:100001:25000,小城市为 1:5000;(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

6、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6)环境保护、防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7)近期建设规划图;(8)各项专业规划图。十、掌握城市发展布局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类型,空间布局选择的基本 方法 答: 十一、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人物、规划内容与成果要求 答:是近期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土地储备、分年度计划的空间落实、各类近期建 设项目的布局和建设时序,都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保证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城市近期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

7、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起对 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 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十二、掌握城市详细规划的作用、内容、编制的方法与成果要求 答:作用:城市详细规划的目的主要在于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艺术处理要求,确定各 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等,为城市设计提供依据。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也 是城市近期规划的具体化。 内容包括:确定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房屋建筑、道路和给排水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 化、环境卫生和其它公共设施的具体布置和用地界限;确定街道红线,道路断面以及控制点 的坐标、标高;确

8、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项目的具 体规划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安排各项工程管线、工程构筑物的位置和用地;提出建 筑艺术的形式要求;确定主干道和广场建筑群的平面、立面规划;提出规划项目工程量和 投资概算。成果应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地段现状图详细规划总平面图道路及竖向规划图 各项工程设施的综合图十三、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目的与作用、内容与方法答:内容 (1)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规划用地位置及范围; (2)确定人口和 用地规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比及长度;(4)确定公 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

9、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 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 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定义:对居住区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游憩场地、 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十四、掌握城市防洪、抗震、消防、人防设施的设置要求答:城市防洪、防潮方面:对市区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治理,达到 20 至 1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 高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使大型水库达到 500 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中型水库达到 100 年一遇 设计洪水标准;

10、在市区的八角、马山、沁水河以东等沿海规划建设防潮堤,重点防潮堤达到 100 年一遇风暴潮标准,一般防潮堤达到 50 年一遇风暴潮标准。抗震防灾方面:城市各项建设工程按 7 度地震烈度设防;完善城市抗震救援交通系统建设,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防护等级;完善城市避震疏散系统,疏散半径 0.30.5 公里,人均疏散占地 面积 23 平方米,结合停车场、广场和各类绿地布置避难场所。城市消防方面:将全市区划为 6 个消防区,即芝罘消防区、福山消防区、莱山消防区、牟平 消防区、开发区消防区、八角消防区。各分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全市联防。城市人防方面:2010 年市区规划人防工程使用面积 85.0 万

11、平方米、2020 年 131.1 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人防指挥中心及区级指挥所;规划医疗救护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物资库等配套工程。十五、掌握城乡规划修改原则、条件、主体、报批程序与方法 答:条件: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要求的; 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报批程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 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 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

12、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基础知识部分(熟悉) 一、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 答:.城市社会经济的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之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乡 村社会经济的基本|考试大|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二、熟悉城市发展阶段及其差异. 答:(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大的发展阶段。(2)差异:城市最早出现在公元前 3000 年,有 5000 年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工业经济时

13、代只有近 300 年的历史,但城市的变化是巨大的;历史上出现过我国的唐长安城和西方的古罗马城这样的规模达 100 万人口的城市;在 2000 年,全世界约有 5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三、熟悉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 答:功能理论:从城市系统本身解释城市形态和结构,以实现城市的功能,这通常指城市规划工 作中所应遵循的原理。决策理论:系统分析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以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性质) , 城市发展的可能规模和城市发展的方向。包括系统的分析方法论和科学的决策。规范理论:阐明城市规划中价值目标以及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例如城市规划应达到 区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生

14、态城市、公平公正之类的价值取向。四、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发展历程. 答:(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1、西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 的时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3、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 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 法关系.4、三国时期. 5、唐时期. 6、宋时期. 7、元大都和明清时代的北京城.(二)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思想:1、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究其根源在于人本思想

15、 的缺失。 2、通过人本思想与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结合找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 文章开篇介绍了 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以及城市规划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的理 性综合城市规划模式、渐进主义规划模式、多元主义与倡导规划模式、战略规划模式、城市营销 与营销规划等理论。五、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 答: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构成: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市规划、镇规划划分为总体规

16、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 划。六、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答:从现代城乡规划的起源来看,无论是始于十九世纪后期的公共卫生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还 是随后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就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来说,都是由于社会现 状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引发的对特定社会公共问题解决,因此城乡规划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 公共政策属性。当前,城乡规划更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 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七、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等级层次应包括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以构成完整的法规体系。八、熟悉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