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4784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班主任工作常识试题一、单项选择班主任是班级体的(C)A、 管理者 B、 领导者 C、 组织者 D、 指导者班级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的深化和(A)A、 补充 B、 发展 C、 完善 D、 提高班级管理的计划是班级管理过程的(B)A、 中心环节 B、 首要环节 C、 中介环节 D、 终结环节操行评定必须实事求是,把握学生的(A)A、 主流 B、 优点 C、 缺点 D、 全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的(C)A、 组织活动 B、 小组活动 C、 独立活动 D、 文体活动搞好活动是夏令营成功的(A)A、 关键 B、 特点 C、 保证 D、 内容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

2、育的(C)A、 客体 B、 内容 C、 手段 D、 依据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本身就是一种(B)A、 教育内容 B、 教育因素 C、 教育力量 D、 教育原则班级是学校教育的(A)A、 基本单位 B、 组织形式 C、 对象 D、 主体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A)A、 根本保证 B、 重要途径 C、 主要形式 D、 重要内容规范是集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D)A、 内容 B、 方式 C、 途径 D、 准则家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B)A、 合作者 B、 助手 C、 领导 D、 支持者模仿是学生独特的(B)A、 生活方式 B、 学习方式 C、 活动方式 D、 交往方式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人

3、的个性的(A)A、 核心 B、 标志 C、 特点 D、 结果热爱学生,坦诚相待是个别教育的(B)A、 前提 B、 心理基础 C、 关键 D、 感情基础榜样示范作用与榜样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威信之间成(B)关系。A、 反比 B、 正比 C、 无关 D、 未知学生的需要是教育过程的(D)A、 结果 B、 环节 C、 目标 D、 出发点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二者是(A)A、 一致的 B、 辨证的 C、 有区别的 D、 联系的二、多项选择主体教育理论把( CE )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A.教育资源 B.教育内容 C.教师 D.教育方法 E.学生班级活动的形式有( BCD ) 。A课外

4、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群众性活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行为练习法 B环境陶冶法 C活动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班级活动应该坚持( ACD )等原则。A方向性 B控制性 C整体性 D主体性班主任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班级教育主要包括( BCD )等内容。A社会教育 B班级德育 C班级智育 D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教育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 ) 。A教学常规 B生活卫生 C教学环境 D档案资料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的类型主要有( ABCD ) 。A经验管理型 B行政管理型 C随意管理型 D科学管理型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BD ) 。A长期性与连续性 B

5、早期性与奠基性 C计划性与规范性 D自然性与随意性班级德育的主导力量是( B ) 。A学生 B班主任 C任课教师 D班干部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ABCD ) 。A利益型 B心理型 C地域型 D相似型按性质划分,非正式群体的类型主要有( ABC ) 。A积极型 B中间型 C消极型 D虚拟型中学生的升学心理可划分为( ABCD )等类型。A志向型 B现实型 C依附型 D随意型班主任素质提高与完善的方法和途径有( ABCD ) 。A正确审视自我 B加强理论学习 C深入教育实践 D重视教育信息反馈班主任工作技能各形成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 。A. 活动结构的改变 B. 活动速度和品质的

6、变化C. 活动本身的调节功能 D.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提升家长会的形式,按其内容可分为( BCD ) 。A校长办公会 B情况通报会 C家长座谈会 D经验交流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行为练习法 B环境陶冶法 C活动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组织、协调家庭教育力量的原则主要有( ABC ) 。A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 B对家长指导与尊重相结合 C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案例解析:有一位教师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她的言下之意就是:任何一个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误是不可能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要大惊小怪,应正确对待。那

7、么,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呢 我们认为:首先,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这既无济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也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改正错误。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不仔细调查了解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掩,找不到其真正原因,而作出错误处理。学生犯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第一,缺乏经验而犯错误。由于学生年纪轻,知识浅,特别是缺乏经验往往导至犯错误。例如,他们要求粉刷教室的墙壁,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结果不但没有把墙壁刷白,反而刷得更难看,甚至,把教室的地板流了一滩滩水,把教室弄得更脏,严重的,刷墙的水还流到楼下教室里去了,把别班的教室搞得很

8、脏,闯下了“大祸” 。诸如此类由于缺乏经验犯上错误是屡屡可见。这就要求教师事前尽可能教给他们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简单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导,这样,就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错误。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犯错误。例如,对某一件物品,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他不管可看 不可看,可玩不可玩,可拆不可拆,结果看起来了,玩起来了,甚至于拆起来了,导至了犯错误。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至了犯错误。由于他们道德评价能力很低,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分辨不清,把坏的当好的,把丑的当美的,结果犯了错误。 “江湖义气”是封建义气,这是不好的东西,但

9、他们却认为这是“够朋友” ,把它当作好的东西,结果导至了犯错误。第四,别人促成了犯错误。这是指孩子本不会犯错误,在别人促成下犯了错误。例如,有两个同学在打架,他跑去制止,结果自己挨了一拳,他吃了这一闷拳,顿时火气上升,也打起来了,形成“二打一” ,结果犯了错误。第五,外界不良诱因。在坏人、坏事等外界不良诱因下犯了错误。根据前述,可以看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只有弄清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乱加指责和批评不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更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改正!其次,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道我原因,启发他们勇于讲清事实,承认

10、错误。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就应该原谅他,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要老是揪住不放,动不动就当众“揭粑” 。这样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感到犯了一次错误就永不得翻身,抬不起头来;再是,今后犯了错误再也不敢承认了,因为他承认了反而成了老师“整”他的把柄,那就只有不再承认了。因此,教师正确的做法;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要允 许学生改正错误,决不能揪住不放。再次,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最后,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批评,但也不能漠然视之。既是错误,就必须认真对待,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这样,既可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也可使其他学生防患于未然。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机智和艺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