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不定项选择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64755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不定项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刑法不定项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刑法不定项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刑法不定项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刑法不定项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不定项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不定项选择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2011 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解析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解析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2011 年)(一)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國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请回答第 8687 题。86.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1 年卷二不定项第 86 题)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

2、罪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答案】BCD【考点】诈骗罪【解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本案中,钱某因为甲的虚假表述产生误解,进而以高价买走壶,钱某的受骗交付财物与甲的隐瞒真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甲的行为成立诈骗罪。87.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 年卷

3、二不定项第 87 题)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答案】AB【考点】诈骗罪【解析】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即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或继续维持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错误的处分了财产,行为人因此而获得财产,使得被害人财产受到损害。选项 A 正确。甲作为古玩店的老板,其对该画是否为赝品是明知的,在顾客李某询问时,故意提供虚假证据,证明该画系名家

4、亲笔,导致李某信以为真后高价买走。因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选项 B 正确。标价高不意味着诈骗,因为不存在虚构事实且导致对方交付财物的可能,而且,购买人并不一定要以标价购买该画。但当李某询问时,甲故意提供虚假证明证实该画为名家所作时,就有了欺骗李某的故意,而且,甲也是以非法获得财物为目的而实施的,故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选项 C 错误。李某有错误认识,但还没有达到要交付财物的目的,正是因为甲的虚假证明才导致了李某维持其错误认识进而高价购买的结果。选项 D 错误。二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若没有甲的虚假证据证明,则李某就不可能高价购买该画了。(二)甲花 4 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

5、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空,以 3 万元将周某出卖。(事实一)乙收买周某,欲与周某成为夫妻,周某不从,乙多次暴力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事实二)不久,周某谎称怀孕要去医院检查,乙信以为真,周某乘机逃走向公安机关报案。警察丙带人先后抓获了甲、乙。讯问中,乙仅承认收买周某,拒不承认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丙恼羞成怒,当场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乙大声呻吟,丙以为其佯装受伤不予理睬。(事实三)深夜,丙上厕所,让门卫丁(临时工)帮忙看管乙。乙发现丁是老乡,请求丁放人。丁说:“行,但你以后如被抓住,一定要说是自己逃走的。”乙答应后逃走,丁未阻拦。(事实四)请回答第 8891

6、 题。88.关于事实一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 年卷二不定项第 88 题)A.甲行为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并罚B.甲虽然实施了收买与拐卖二个行为,但由于二个行为具有牵连关系,对甲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C.甲虽然实施了收买与拐卖二个行为,但根据刑法的特别规定,对甲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D.由于收买与拐卖行为侵犯的客体相同,而且拐卖妇女罪的法定刑较重,对甲行为仅以拐卖妇女罪论处,也能做到罪刑相适应【答案】CD【考点】拐卖妇女罪【解析】选项 A 错误,选项 C 正确。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五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罪)的规定定罪处

7、罚。选项 B 错误。这里的两罪并没有牵连关系,本案中,收买并非为了出卖,即收买行为既非出卖行为的手段行为也非原因行为,出卖是收买行为完成后临时起意的。选项 D 正确。收买和拐卖妇女侵犯的客体都是妇女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二者的客体是相同的。但根据刑法的规定,拐卖妇女罪的法定刑比收买妇女的法定刑重,因此,只以拐卖妇女罪论处,也能做到罪刑相适应。89.关于事实二的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1 年卷二不定项第 89 题)A.乙行为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应当实行并罚B.乙行为仅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因乙将周某当作妻子,故周某不能成为乙的强奸对象C.乙行为仅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

8、罪,因乙将周某当作妻子,故缺乏强奸罪的故意D.乙行为仅成立强奸罪,因乙收买周某就是为了使周某成为妻子,故收买行为是强奸罪的预备行为【答案】BCD【考点】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强奸罪【解析】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四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据此可知,乙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周某,并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应成立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90.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 年卷二不定项第 90 题)A.丙行为是刑讯逼

9、供的结果加重犯B.对丙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C.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实行并罚D.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答案】B【考点】刑讯逼供罪、故意伤害罪【解析】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本案中,丙是警察,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在讯问期间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应成立故意伤害罪,不再以刑讯逼供罪论处,也不能数罪并罚。91.关于事实四,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1

10、年卷二不定项第 91 题)A.乙构成脱逃罪,丁不构成犯罪B.乙构成脱逃罪,丁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C.乙离开讯问室征得了丁的同意,不构成脱逃罪,丁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D.乙与丁均不构成犯罪【答案】ABCD【考点】脱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解析】脱逃罪(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行为。本案中,乙是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其从被关押场所逃走的行为,构成逃脱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刑法第四百条),是指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非法释放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从实践上看,主要是负有监管在押人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本案

11、中,门卫丁仅是一个看门的临时工,不是负有监管在押人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非司法工作人员帮助在押人员脱逃的,应以脱逃罪的共犯论处。因此,应对丁以脱逃罪的共犯论处。(2010 年)(一)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 4,850 元,按照预谋甲将 4,900 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大叫“别走”,甲迅即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 91-94 题。(2010 年卷二不定项第 91-94 题)91.甲、乙用假币支付修车

12、费被识破后开车逃跑的行为应定的罪名是( )。A.持有、使用假币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答案A考点持有、使用假币罪、抢劫罪解析甲乙使用假币支付修车款的行为,属于使用假币的行为。甲乙二人在被识破使用假币后,开车逃跑并致使丙摔成重伤,因甲乙二人之前行为是使用假币,而非盗窃、诈骗、抢夺,因此即使存在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也不转化为抢劫罪。92.对于丙的重伤,甲的罪过形式是( )。A.故意B.有目的的故意C.过失D.无认识的过失答案A考点犯罪主观要件解析本题中,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的情况下,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甲对于丙受伤害的结果是明知且持放任的态度。因此甲的罪过形式为间接故意,而

13、非过失。93.关于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AB考点犯罪中止、共犯解析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使用假币)的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是共犯,乙不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就无所谓犯罪中止的问题。94.对甲的定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抢夺罪、故意伤害罪B.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答案ABCD考点使用假币罪、故意伤害罪解析甲使用假币支

14、付修车款,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的情况下,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甲对于丙受伤害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构成故意伤害罪。据此可知,甲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和故意伤害罪。(2009 年)(一)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 20 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 15 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 15 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 15 万,我去

15、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 10 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请回答 9194 题。91.关于甲从公司提出公款 20 万元并将其中一部分行贿给乙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构成贪污罪,数额是 20 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不再单独定罪B.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 5 万元,行贿 15 万元C.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 20 万元,行贿 15 万元D.甲对乙说过要“去把公司钱款补上”,应当构成挪用公款罪,数额是

16、 20 万元,再与行贿罪并罚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核贪污罪、行贿罪。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涂改账目的方式侵吞公款 20 万元非法占为己有,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 20 万元。故 BD 错误。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乙以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行贿数额为15 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并不是牵连关系,应数罪并罚,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项,正确答案为 ABD.92.关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乙构成受贿罪既遂B.乙构成受贿罪中止C.乙犯罪以后上交赃物的行为,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D.乙不构成犯罪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核受贿罪。从题目内容可知,乙虽然在客观上收下甲的财物,但主观上并没有为甲谋取利益的意思,而且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 15 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故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本题选择错误项,故 ABC 为正确答案。93.关于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丙构成受贿罪共犯B.丙构成介绍贿赂罪C.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