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4715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外海事发展与协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公司诉司诉 讼讼 理由理由是什么?是什么?涉外海事涉外海事什么是涉外海事法律一、海商法的概念:根据我国海商法第 1 条的规定,调整特定的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海商与海事:广义相同;狭义的海商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从事的商事活动;狭义的海事是指与海、船有关的海损事故。二、海商法的特点(一)涉外性:海商法1、调整对象。 海商法调整的关系大多数是涉外关系或者具有涉外因素的关系。2、海商法的表现形式。除了国内法之外,还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航运惯例。3、海商法的效力范围。海商法可以适用于本国海域的外国船舶、外国海域的本国船舶甚至外国海域的外国船舶。我国海商法所调整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只限于于

2、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而不适用于本国沿海和内河的货物运输。(二)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船舶、船员、航海、货物运输和管理等方面。2(三)特殊性:海上运输具有特殊的风险性;而针对这些特殊风险形成了海商法的特殊制度(责任限制、抵押权、优先权、海难救助、共同海损等)。三、涉外性因素的概念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纠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为纠纷主体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 2.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事实在国外或者公海3.当事人争议的标的在国外或者公海四、海商法的调整对象:海上运输中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 1.有关海上运输的合同关系。主要是围绕着提单、租船合同、拖带合同、

3、旅客运输合同、救助合同、保险合同等所发生的合同当事方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2.海上侵权关系。主要指因船舶碰撞、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行为所引起的肇事方与受害方之间的法律关系。3.海上特殊风险产生的社会关系。如共同海损中有关各方分摊与补偿的关系,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中的船舶所有人与各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等。上述特定关系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债权债务关系,属民法范畴。这是海商法所调整的主要内容。五、海商法的史发展 一、古代海商法萌芽时期 (公元 9 世纪前)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9 世纪,罗得人(Rhodians)和腓尼基人(Phoenicians)即从事海上贸易,其足迹遍及欧、亚、非三洲。3罗得岛是

4、地中海即爱琴海最东部的一个小岛,当时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王国,也是地中海航海贸易的中心。许多海事案件都在这里解决,年积月累,渐成习惯。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汇集,形成一部习惯法,称“罗得法”(Lex Rhodia )。这是萌芽时期的海商法。二、中世纪私人编纂海事惯例时期(10-15 世纪,三大海法) 中世纪,随着航海贸易的发展,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北海的几个中心港口,海商法进入了私人编纂海事惯例时期,结果产生了三大海事法规:奥列隆惯例集(Lex Oleron)、海事裁判集,也称康索拉度法 (Lex Consolato)和维斯比法(Laws of Visby)。中世纪的海商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只适用

5、于某一地区的若干城市,尚未形成国家统一的法律;第二,当时通行的海事法集,都是私人对航海贸易惯例和海事判例编纂的汇集。三、近代国家制定海商法时期(16-19 世纪)进入近代,欧洲的海商法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世界海运发达国家为了适应航海贸易的需要,根据较为通行的习惯法 ,相继制定了本国的海商法。四、现代海商法国际统一化时期(19 世纪后期开始,CMI 、IMO 等) 随着海商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促使国际海商法从国际法中分立出来。鉴于海商法的特殊性和国际统一的要求,1897 年在国际法学会中成立了国际海事委员会(Comit Maritime International-CMI)。1948 年联

6、合国国际海运会议上决定成立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现称国际海事组织(IMO)。上述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促进国际海商法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五、当代海商法的发展趋势:(一)海事法律冲突的范围逐渐缩小,海商法进一步出现国际统一的趋势 国际海事公约(二)船方责任加重,海商法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海事立法4(三)海商法中保护性立法在加强,出现公法扩大化的趋势港口国监控、船舶反恐(四)海事立法由以货物为中心向以船舶为中心转化船舶大型化、现代化;环境污染(五)船员立法由福利型向资格型转变航海技术变化;海上事故的发生原因一、古代海商法萌芽时期 (公元 9 世纪前)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9

7、 世纪,罗得人(Rhodians)和腓尼基人(Phoenicians)即从事海上贸易,其足迹遍及欧、亚、非三洲。罗得岛是地中海即爱琴海最东部的一个小岛,当时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王国,也是地中海航海贸易的中心。许多海事案件都在这里解决,年积月累,渐成习惯。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汇集,形成一部习惯法,称“罗得法”(Lex Rhodia )。这是萌芽时期的海商法。二、中世纪私人编纂海事惯例时期(10-15 世纪,三大海法) 中世纪,随着航海贸易的发展,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北海的几个中心港口,海商法进入了私人编纂海事惯例时期,结果产生了三大海事法规:奥列隆惯例集(Lex Oleron)、海事裁判集,也称康索拉度

8、法 (Lex Consolato)和维斯比法(Laws of Visby)。中世纪的海商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的若干城市,尚未形成国家统一的法律;第二,当时通行的海事法集,都是私人对航海贸易惯例和海事判例编纂的汇集。三、近代国家制定海商法时期(16-19 世纪)进入近代,欧洲的海商法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世界海运发达国家为了适应航海贸易的需要,根据较为通行的习惯法 ,相继制定了本国的海商法。四、现代海商法国际统一化时期(19 世纪后期开始,CMI 、IMO 等) 随着海商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促使国际海商法从国际法中分立出来。5鉴于海商法的特殊性和国际统一的要求,1897

9、 年在国际法学会中成立了国际海事委员会(Comit Maritime International-CMI)。1948 年联合国国际海运会议上决定成立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现称国际海事组织(IMO)。上述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促进国际海商法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五、当代海商法的发展趋势:(一)海事法律冲突的范围逐渐缩小,海商法进一步出现国际统一的趋势 国际海事公约(二)船方责任加重,海商法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海事立法(三)海商法中保护性立法在加强,出现公法扩大化的趋势港口国监控、船舶反恐(四)海事立法由以货物为中心向以船舶为中心转化船舶大型化、现代化;环境污染(五)船员立法由福利型向资格型转变航海技术变化;海上事故的发生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