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力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1646959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力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力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力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力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力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S P E D l A l A 矗 R A N B E 矾E N T I 特约 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 发展推进力度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强卫 近些年来 ,各地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 ,涌现 出很多 好做法、 好经验 , 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同时, 长期以来传统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粗放经营造成草原畜牧 业资源衰竭、生态恶化、人畜、草畜矛盾突出的现状仍 未得到根本转变。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现代畜牧业 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青海现代畜牧业发展的 推进力度,努力在探索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牧 民群众增收三者共赢的路子上迈出更大步伐。 全省畜牧业发展呈现四个转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 ,省委

2、提出走具有高原特色、 青海特 点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的思路。两年来 ,各地认真 总结经验 ,积极探 索,大力推进 生态畜牧 业建设试点 , 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呈现出四个转变。 一是生产方式发生 了转 变。各州地畜牧业生产方式 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的趋势明显。海南州以保护 草地生态为前提 ,以科学利用草地资源为手段 ,推行以 草定畜、草畜平衡措施 ,开展划区轮牧、季节性禁牧和 舍饲半合饲养殖 ,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北州把 草原基础 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生产条件、转 变经营方式、 积蓄发展后劲 的抓手,坚持 “ 立草为业、强化基础 ”的 方针 ,变靠天养畜为建设养畜、科技养畜。玉树

3、州紧紧 围绕 “ 三江源”生 态保护做文章,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 等七大基地建设 ,努力打破 延续千百年 “ 靠革 山吃饭 ” 的粗放型畜牧业生产方式,现代畜牧业成 了玉树州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方向。果洛州 以国家实施三江源生 态保护和建设为契机 ,将全州划分为封育禁牧区、限牧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强卫 ( 右二 ) 在平安县视察良种仔猪繁殖场 休牧区、划区轮牧区三个项 目实施 区,针对不同生态区 的特点,实行统筹兼顾 、分 类实施 , 积极引导群众改变 粗放的传统经营方式。从这些做法可以看 出,尽管各地 进程不 同、经验不同,但都结合实际 ,把加快转变畜牧 业生产方式作为自觉行动。 二是组织方

4、式发 生 了转 变。为提高牧 民群 众组织化 程度,把农牧 民组织到农牧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 中,各地按照 自愿组合 、适 度集中、 民办、民管、民受 益的原则 , 组织成立牧 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 截至 目前 , 全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 4 3 0 家 ,会员达 4 5 万人 ,带动农牧户 1 1 5 万户,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 了坚 实的组织基础。如由 1 1 7 个养殖专业户 自发组成的湟中 县上五庄牛羊营销协会 ,尽管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但已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规范和 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省里制定出台了 青海省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 ,

5、各地政府制定 了具体的实施 细则 ,农牧民群众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三是经营方式发生 了转变。根 据经营责任主体、产 权关系、经营规模等 因素 ,目前我省畜牧业主要有大户 带动型、联户经营型、“ 公司 +基地 +农户”型等不 同 类型的经营模式。大户带动型,以海南哈乙亥村为代表 , 其特点在于 以大户规模经营、集中饲养为基础 ,注重和 草场流转、分流牧业人 口、促进 资源合理配置相结合。 联户经营型 ,主要特征是联户经营、分群协作 ,有的以 自然村、行政村为单位 ,有 的以协会、合作社为平台 , 对草场和牲畜实行规模 经营、集 中管理,以优化产业结 构、保护草原生态。这种方式以黄

6、南优卡村、海北苏吉 湾村、海西梅陇村为代表。联户经营的实质是一种股份 合作制。海北苏吉湾村和海西梅陇村 的做法是,以牲畜、 土地折价入股 , 实行草场随畜计价流转、 劳动力专业分工、 生产指标量化的管理办法 ,采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 股分红的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 ,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目前 ,联户经营方式是我省发展最成熟、组织 化程度最高、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经营方式。“ 公司 +基 地 +农户”型,即通过龙头企业衔接畜牧业生产、加工、 流通等环节 ,带动千家万户的牧户走进 大市场 ,有利于 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形成最佳生产规模。 青海华展生态发展公司在贵南县过马营镇

7、集中 1 0 0 0 亩耕 地、4 0 0 0 亩草场种植优质牧草 ,组织 2 5 户农 户集 中育 肥 羊 3 0 0 0 只 ,由公 司统一销售,所得利润 7 0 归公 司、 3 0 分配给农户。从长远看 ,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能形 成一定规模、实现 自我循环、适应市场经济 ,也就是具 备 “ 牧场式”的特征 ,都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 ,应 予积极引导和扶持。 四是分配方式发生 了转 变。过去的单纯按劳分配的 旧格局开始转 变为现在的劳动、草场、资本、技术、管 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格局。海北苏吉湾村和海西 梅陇村在推动畜牧业组织经营方式转变的过程 中,探索 出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

8、为主的分配模式。这种 分配模式 的优 点不仅在于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而且还 能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激发一切有利于畜牧业发 展的活力和源泉。 发展现代畜牧业带来的好处 毫无疑 问,发展现代畜牧业符合畜牧业生产的客观 特约 I S P E C I A L A R 咖B E 啊 删T i 规律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给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政治建设和农牧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是 经济效益提 高。畜牧业的增加值得到提升 ,农 牧民的畜牧业纯 收入得到增加 ,畜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得到提高。海北苏吉湾村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 ,去年共 转移劳动力 6 2 名 ,外 出务工 3

9、4人 ,牧业人均纯收入达 到 4 4 4 0 元 ,比上年 增长 了 2 0 8 名 。察 拉村 2 0 0 8 年全村 集约化经营效益 1 1 5 万元 ,人均纯收入达 5 6 9 3 7 元 ,比 传统经营人均增收 1 2 4 8 4 元。海南州通过在试点村发展 牧业经济合作 组织,目前共转移剩余劳动力 2 2 0 人 ,劳 务输 出 1 2 0 人 ,实现劳务收入人均 6 6 0 0 元。海北州的一 位牧民群众说 ,发展现代畜牧业不仅增加 了畜牧业收入 , 而且富余 出来的劳动 力可以外 出务工,又可增加一份收 入 ,是我们致富的最好选择。 二是政治效益增强。在引领农牧民群众致富过程 中

10、, 基层牧 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党的执 政基础不断巩 固,民生建设得到落实 ,党干群关系更加 和谐。海北州 门源县苏吉滩乡推行 的 “ 支部 +合作社 ” 模式 ,就是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这种模式 , 使党支部与牧 民群众经济上的联系更加 紧密,支部 工作 有 了更有效的抓手。同时 ,畜牧业专业协会 、各类合作 社 的形成,培养了农牧民群众的民主 自治、独立 自主的 政治参 与意识。这些组织体现了农牧 民群众 的利益 ,是 密切群众与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三是 生态效益显现。农 牧民保 护生态、保护 草场、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地积极采取草场

11、综合治理、划 区轮牧、休牧补播、打造生态品牌、发展 特色有机农畜产品等措施 , 人、 畜、 草矛盾得到初步缓解 , 局部草场的生态环境趋于改善。海晏县哈勒景 乡永丰村 按照草场面积、等级、季节合理调整载畜量 ,根据牧草 特征、产草量和牲畜群种 ,实行划区放牧,提高 了草场 的产 出率和生态效益。 四是社会 效益明显。牧 民群众思想 观念 有了转变。 通过试点引导,牧 民群众逐步从 “ 小而全”等传统经营 模 式的思想束 缚 中解脱 出来,发展 思路趋于 开阔和 清 晰,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开放意识、生产意识不断增 强。牧 民群众居住环境改善。 目前已建成游牧民定居工 程 1 5 8 5 0 户

12、, 在实施定居工程的地方, 村容面貌变得整洁 , 小城镇建设得到发展 ,牧 民群众 “ 逐水草而居”的状况 正在改变。牧 民群众 自助、合作精神得到培育。通过建 立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社等组织 ,降低 了分散 经营 的市场风险、交易费用和收益损失,也使畜牧业经 i S P E C I 札 肺 R A N G E 啊E N T I 特 约 营集体科学决策、民主自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进一步发展现代畜牧业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当前,我省发展现代 畜牧业 尚处 于探索试 点阶段, 各地 出现了许多亮点和闪光点。下一步,要在总结经验 的基础上,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青南牧 区 重点推进生

13、态畜牧业建设 ,环湖地区主攻现代高效畜牧 业 ,东部农业 区突出发展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的农区现代 畜牧业 ,大力推进适合青海 实际 的 良种、 良料、良法 , 全面提升具有高原特色和青海特点的现代畜牧业整体发 展水平。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一是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 来。基础设施建设是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是现 代畜牧业发展 的保 障。我省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个 重要原 因就 是物力、财力、高素质人力方面的投资跟不 上畜牧业发展 的新要求。今后应加大项 目带动力度,整 合资金 ,最大限度地发挥项 目建设对畜牧业发展 的支撑 作用。重点应在推进草原围栏、牲畜

14、暖棚 圈、免疫注射 栏等为主要 内容的草原基础建设,实施好标准暖棚舍饲 养畜、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围栏草场划区轮牧 、水 电 路条件配套四位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把发展现代 畜牧业与实施游牧 民定居工程结合 起来。当前 ,特别要把游牧民定居工程作为转变畜牧业 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 持 “ 整体推进、集 中先建 、先易后难、规模不限、典型 弓 I 导、促进发展 ”的原则,提高建设档次 ,引导农牧民 向城镇集中,向交通便利地集中。通过实施游牧 民定居 工程,在确保牧 民与草场的利益关系不断、承包权不变、 收入不减 的前提下实现 草场向联户集 中,牲畜向联牧集 中,人

15、 口向城镇集 中。同时 ,减少畜牧业从业人口,使 富余人员走 出草场、定居城镇 ,从事非牧产业 ,有效增 加牧民群众收入。 三是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科技 创新结合起 来。科技 创新是发展现代 畜牧 业的源头 活水。要加大科技 创新 和 技术推广 力度,围绕畜牧业经济结 构调整 、畜产 品 加工企业 的技 术进 步 ,大力推广应 用 以草地 生态、畜 疫防治 、 良种 繁育、生 化 制药、饲料 资源 开发 利 用、 资源节约、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加 速科 技成果 向现 实生产 力的转化 。在 现有几个生态 畜 牧 业试 点村 的基础 上 ,扩大试点范 围 ,建 立生态畜牧 业示范 区

16、,使牧 民群众 更加直观 、便捷地 看到科学技 术给 畜牧业生产带来 的好处 ,引导畜牧 业科 技成果 的 梯度转移 ,充分发 挥示范 区在 畜牧 业科技成 果转化 中 的带动、辐射作用。 、 四是把发展现代 畜牧业与加强对牧 区富余劳动力培 训结合起 来。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使大批牧民群众从草 场上解放 出来 ,加强对他们的新型劳动技能培训已刻不 容缓地摆到各级党委政府面前。要建立健全促进牧区富 余劳动力外 出务工就业的各项制度 ,积极稳妥的转移富 余劳动力。要加大投入力度 ,整合培训 资源 ,拓展培训 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根据牧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当地 非农产业发展特点 , 开展多层次、 多领域的实用技能培训 , 提高牧区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加非牧产 业收入。 五是把发展现代畜牧 业与加强农牧 区基层党组织建 设结合起 来。海北州门源县苏吉滩 乡苏吉湾村 、药草梁 村实行 “ 支部 +合作社”经营模式 ,由基层党支部牵头 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