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64047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19 大小:2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教材简析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开始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孩子们也爱读。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4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三、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四、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五、教法与学法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字优美。学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读。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理清诗歌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分析 1、8 小节,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特点,从而拎出“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两个重点词语,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第二课时主要分五步来教学(一)复习导入

3、、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五)朗读背诵全诗(一) 复习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拎出的两个词语,再让他们想像“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两幅画面,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一种对比。(二) 学习三-七自然段37 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教学这一部分时,着重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引导他们读,在读中感悟,再说说令自己印象深的场景,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场景的体会,来感受植树造林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调换了次序来理解的,主要是想通过 3-7 小节的学习,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

4、从而顺利引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更深的感受植树造林的好处。教学时,还让学生再次补充植树造林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共同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四) 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在学生学完了整首诗歌后,让他们再次看开头结尾,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学生在一开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含义。(五) 朗读背诵全诗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让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2暖流说课稿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

5、的关怀,从中可以看出江主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袖风范。教学本课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学稿中预习导学和自主探究部分的内容,同时还要将课文朗读穿插其中,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一、 揭题质疑,交流资料“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想,整堂课的教学应该从课题这个“点”切入,引出本课故事背景,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了部分江主视察南开大学的资料,这种了解是粗略的,浅层次的,这恰好为后面的学习预留了空间,给学生留下了发挥的余地。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我出示

6、学稿中的学习目标,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有了预知,并按照要求,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去完成。在自学字词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他们通过轻声读课文来纠正字音,通过默读课文来思考词意,用说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收获。此时,我对学习方法加以点拨,告诉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再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自主完成预习导学中的填空,同桌互查的方法对这种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是很有效的。最后分段也是预习中解决好的,汇报确认就基本上可以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读课文,理解课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三、自主探究,

7、各抒己见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大体的了解,让学生自己读文,再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既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又丰富了他们个人的见解,使问题的答案更加多元化,更加深刻。我想: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是否精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课前钻研教材,我们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围绕这个点,精心设计环节,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

8、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二、说教学目标本堂课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二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感受春光的生机和儿童的活力。2、有感情地诵读并积累优美的词句。3、感悟冰心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们所寄托的希望。三、说教学重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四、说教法学法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

9、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五、说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在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冰心奶奶做导游这样一个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并质疑“为什么说挑儿童多的地方去,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品读课文 14 自然段,感悟儿童多。(二) 、品读课文 14 自然段,感悟儿童多。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并且感悟儿童多的词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学生找到后也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地读。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后文学生对儿童的生机勃勃,

10、充满活力的理解感悟上。(三) 、找春光,感悟品读句子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思考,再交流,再朗读,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饱满与烂漫。之后,引出作者对春光的赞叹以及和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分角色朗读来达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四) 、品评语言,诵读文本,走向儿童与春光的交融之中。儿童与花儿一样那么欢畅活泼,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是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给学生一个铺垫,就是让他们通过自读第八小节,找出花儿和儿童的相通之处之后,再让他们从描写儿童的句子中去体会儿童的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通过说话练习:春天就在( )再次感悟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

11、的春天!(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这儿,我旨在回归课题,抓住主旨: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引导学生说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最后的拓展内容,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冰心对儿童的一片爱心。期间,包含了我留给学生的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冰心的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去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课本仅仅是一小部分。让学生能感悟到这些文学大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够乐于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触动,能够让自己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够了。 4早说课早是国标苏教版五

12、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13、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 ,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3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其中,目标 1 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目标 1 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 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第一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

14、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 ,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 ,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 枝二、精读感悟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

15、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2、读悟花香。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 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

16、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 4、5 自然段的联系。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6、读悟末节。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 ,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三、拓展延伸。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四、课外练笔。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板书设计:早梅花“早”放 书桌“早”字时时早 事事早 做东风第一枝的确要早5 古诗两首游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