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4013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楞严大意 太虚大师讲述“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初出家时,读诵楞严经,颇有 启发。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民九、在湖北演讲,编成楞严研究。楞严经 对于本人自身修学上,亦有因缘。故今讲大意,殊觉深切有味。楞严大意太虚大师讲述二十四年七月在嘉兴楞严寺讲一 佛法与人生意欲二 佛法与宇宙变现三 楞严之行门与禅密问题四 楞严之果位与顿渐问题五 楞严之除障六 楞严之辨惑“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初出家时,读诵楞严经,颇有 启发。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民九、在湖北演讲,编成楞严研究。楞严经 对于本人自身修学上,亦有因缘。故今讲

2、大意,殊觉深切有味。一 佛法与人生意欲非纵欲 非节欲 非绝欲伏断劣欲以发达胜欲由此有楞严之缘起“法”之字义最宽广,今人称宇宙万“物” 、宇宙万“有” ,还不及法字之宽广。法界之法, 通括一切法为名。近之如各人本身,远之如十方法界;小之如一微尘,大之如全地球。法虽 普遍于一切,但法之真实相,一切众生迷而不知,不能认清法之实相,因此心起颠倒执著。 能如实觉知者为佛,或称佛陀、浮屠,即觉者。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云无上遍正觉。 觉者、谓于诸法实相如如相应者,因此法是如实觉知之法,故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一切众生,无始迷惑颠倒,今以佛之觉法开示,使众生闻而悟入。在此世界应化现身,为开 示众生故,方便

3、说三藏十二部法,谓之佛法。楞严经,亦是佛随顺众生应机说法所开示的一 部经典。佛即现身人间说法,人类为众生之一,今即以人类来代表一切众生。众生的根本动力,即是意欲。意欲是一种倾向和愿望的精神作用。人类或其他一切众生相续 不断生长发展的原因,即由意欲所发动。法华经云:“三界所生,贪欲为根” 。阿含经云: “三界有情,皆依食住” 。住字有相续生存义。食分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种。段食、 触食,领受六尘,资养身命。段食如每天领受饮食是。触食指所穿衣服、所住房屋、所见所 闻等等而言。故衣食住均包括在食字内。思食即前途有希望,向前进取,如希望断绝而能百 折不回,勇往直前延续生命之义。识食指第八识,受前七

4、识熏成诸业种子,持身命相续不断 义。欲界众生,不离段食;无色界甚深禅定非非想天,寿命相续,不离识食。故三界众生, 皆依食住。圆觉经云:“欲界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欲,包括五欲。由色、声、香、 味、触,或财、色、名、食、睡起欲。欲界中之有情众生及无情器界,均由阴阳二性所结合 而生存。据科学谈物质,电子由阴电绕阳核而成原子。有情众生更为显著,由父母和合而成 身命,生命相续。须由二性和合而成或阴或阳之性,再求和合,由矛盾而统合,由统合而矛 盾。故欲界特性,即依淫欲。淫欲亦是意欲之一,为人类欲之一种。人类在天性上即有男女、 饮食之意欲。欲界众生,赖食与色生命相续,不断地造作和享受。对于欲界人类意

5、欲的发展或制止,中外圣杰贤豪,主张不同。一、纵欲说:西洋的近代文化, 对于意欲,纵任其流行,不加阻止。尽量的发展意欲,满足意欲。所以征服自然,创造出物 质文明。二、节欲说:中国儒家及各国贤哲,多有不主纵欲者。要在相当的限度内,施以节 制,不令泛滥。三、绝欲说:中国道家及一部分宗教家与印度数论派等,修禅定求解脱,认 定人生意欲是根本使人不安宁的东西;对于意欲,主张断绝超脱。根本否认食、色五欲,超 出欲界,修色、无色定、到无想定或非非想定。而佛教之声闻、独觉二乘法,超出三界,断 绝意欲,证无生,入涅槃,亦属绝欲说。大乘佛法,对于有染性的劣欲,要降伏断除;纵劣欲则为患不浅,故除恶务尽。无漏的清净 胜

6、欲,同是意欲,如节胜欲又妨碍向上发展,故应导引扩充。惟大乘佛法,伏断劣欲,发达 胜欲,故法身般若大悲大愿。修行者,发何种信,是何趣向,所行所趣,在何地位渐次伏断劣欲,发达胜欲。由菩萨行以 至成佛,有断德、智德、恩德。断德即伏断劣欲而致;智德、恩德,即发达胜欲所成。由此 有楞严之缘起。楞严经的当机人,即阿难陀尊者,为佛弟子,多闻第一。发心出家,持比丘 戒,求阿罗汉四沙门果。所处行位,尚未发大乘菩提心大悲愿。经云:“涂中独归,其日无 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时因阿难未证圣果,乞食资生,因有宿缘, 遇摩登伽。经云:“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

7、 抚摩将毁戒体” 。摩登伽女之母有咒术,迷惑人性。其时阿难遭遇苦难,不能自救。仗佛力 说咒,由文殊师利菩萨前往救脱,并引摩登伽出家修行。众生生死轮回,缘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堕其难;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议力之所救护,故 楞严经之缘起,即在如此。盖明小乘无力,自救不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之不可。为降伏食、 色劣欲之障难,乃依菩提心四弘誓,发展大愿大欲。故阿难既脱苦难,即痛哭流涕,求大乘 修行禅定功德法、及闻法开悟。即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 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 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

8、于十方界坐道场” 。依欲界生死 相续之法,身心均不清洁。一念大乘智慧相应生空法空,一切劣欲降伏,真如法身现前,遂 发为大乘胜欲。以上伏断劣欲以发达胜欲,为全经缘起,乃有以后七卷经文之演述。二 佛法与宇宙变现非色集 非神造 非空出心迷业系与心悟量超由此显楞严之实相一、色集:色,与物质的意义仿佛。如曰四大、五根、五尘,在佛典上均名色法。印度、希 腊古哲学家,讲万物由风即空气所成,或说万物由水所成,由火所成,由土所成, 或说四大合成。我国说由五行所成。现在科学家说:心理的精神现象,从生理的有机体发生; 生理上的有机体,从无机体的物质原素组成。由化学上分析,万物不过由八九十种原质所成。 由原质析成分子

9、,分子析成原子,原子再析成电子。故宇宙万物,是由色法集合而成。二、神造:婆罗门教,认为世界万物由大梵天或大自在天所创造所主宰。耶教等均主神造, 一切由神支配。三、空出:万物出于有,有出于无,虚无为道本,虚无为万有出生的根源。 如中国的道家。在印度亦有虚无外道,万物之本,归之于空。上列各种学说,离合错综,非 常复杂。举其大要,约分前述三类。如上所述,宇宙变现,似有一定体相不可踰越之界限。其实三界众生生死流转,无始无明迷 惑颠倒,起烦恼业,得分段报,而有一切大小、自他等差别。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 道场,于一毛端

10、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因心迷故,佛与众生平等不二之真性迷失,业果相续, 起种种颠倒烦恼,造种种业。心迷业系,则成各类众生世界。心悟则所有一切世界众生业果 限量,当下超脱;一切众生,同于诸佛法身。现前众生世界,即是诸佛净土。宇宙变现,大 致如此。经云:“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印海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宝觉真 心,具足无量清净功德庄严。迷惑颠倒未尽,不得自在。故经云:“疑惑销除,心悟实相” 。三 楞严之行门与禅密问答即诸法而通法性即定刺而成性定以律仪清净为基楚以密咒诵持为扶助楞严经中最主要的,即是楞严之行门。阿难遭摩登伽之难,蒙佛说咒度脱。本经第七卷上, 阿难复请佛说咒。佛说咒时,顶上

11、放光,光中现佛。因咒之持诵功德,古今来不少入以楞严 经属于密宗。然以楞严经之全部脉络义理观察,明理、修行、证果,仍以归入千余年来最盛行的禅宗较为确切。且经中以律仪清净为基楚,以密咒诵持为扶助,而正行则在反闻三昧; 与纯粹以咒仪为主者不同,实唯禅宗的修行法门为最相近。从经的意义观察,以救摩登伽之 难为发起,制服劣欲,发达超三界、二乘之胜欲;从所明理,修所宗行,均合禅宗。而与密 宗修大悲方便,活用贪、嗔、痴以行四摄不同,此为对于楞严行门总相的观察。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明皆妙真如性。由于真性之迷惑颠倒而成六凡流转;觉悟了 达而成四圣解脱。所有一切世出世间之法,皆依妙真如性之或迷或悟。迷则烦恼

12、生死,悟则 涅槃解脱。所以一切诸法,本来是妙真如性。即诸法而通达法性,如一念智慧相应,无明烦 恼分别当下净尽。凡夫众生不出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之法, 一一法即是如来法身。如是观察,依一一法,门门入道, 头头解脱。从阿难尊者多闻功能习惯,易起分别。本经第四卷阿难受如来训,阿难自谓犹如旅泊之人, 忽蒙天主赐与华屋,不得其门而入。如来为他示两种决定义:于四大、五浊众生世界中欲发 菩提心,修菩萨行,令因地心同果地觉,须依不生灭心作因地心。此心圣凡平等不二,乃能 与果地觉平等不二。依是发起趣向菩提,坚固不坏。先明诸法实相之理,从以增修禅定,得 证定益,对治定病,均于此为本。从六根以说明六尘、六识之

13、十八界法,阐明六根功德浅深广狭。耳根、舌根、意根、功德圆 满,眼根、鼻根、身根,功德缺少,始知选择依那一种法去修。圣凡法界依六根为本。从圆 满根修圆通行,与依不圆满根,一日一劫相抵。欲从六根觅最圆通者去修,乃选出耳根。即 从四大、五浊中见不生灭性,依不生灭性为因地心,是为第一根本。次明一切生死烦恼根本 都在六根,欲得修行入手之处,选出耳根为修行圆通门。十方如来,依一门深入,证无生忍, 得大解脱。经云:“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 湛性成” 。又云:“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 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真归元,发本

14、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然佛及十方菩萨,依十八 界诸法,皆可为悟入法门。本寺大殿上供楞严圆通诸圣,两旁二十四位,连中间观音,共二十五。自憍陈如从音声悟入 得成阿罗汉,以及大势至、弥勒,从根大、识大通达法性入无生忍。就修禅定,文殊师利乃 选观音耳根圆通门,为最当机。从耳根通达无生法性,以虽心迷业系之众生,耳根在睡眠不 昏。经云:“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行虽寐,闻性不昏。纵汝行销, 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故圆通常义俱胜。三摩地、此云定,又云三昧,直译等持。平等任持,摄伏攀缘六尘的定心。从反闻以修禅定,

15、 散乱易离。定心成就,不入色,声、香、味、触,不缘五尘,不起五识,定心在意识相应, 专注不纷。若到真正定心成就,行住坐卧常在禅定。然修禅定入手工夫,在乎静坐。坐得平 稳调和,眼光闭断前境,鼻、舌停辨香、味,身、心调和,冷、热、轻、重、饥、饱之触觉 亦不起。其时最难离者即耳闻的声。在经论上讲,声为定刺。如刺入肉体,使痛不安;声亦 刺定心,令不安稳,不成长久相续。故止静时,打板以声止静,出静亦以磬声或板声。昔四 川吹倒一大树,内有一僧人入定,似死非死,但未断暖气。地方官送入京师,召佛教大德, 施出定法,在其耳边打磬,遂渐出定。可见定心不获坚住,不易相续,声闻是最大甚深的关 键。闻声使从定心起散乱分

16、别,故修禅定在身心调和后,从耳根返闻,为止散乱最胜方便。经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 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如何 修持?即于闻中入流亡所,逆闻流使返入闻中,亡脱所闻,能亦不得。反闻以闻如来藏妙真 如性,融化闻根,入人空境界;见、闻、觉、知六根,融化成一体圆明妙觉,证生空真如涅 槃法。进到觉所觉空,悟入法空,一切皆空;空所空灭,俱空不生。所有一切生灭对待悉皆 超脱,寂灭现前,超越世出世间;法法悉成解脱,尘尘俱证菩提。此谓从耳根反闻入三摩地, 故经云:“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复次、经云:“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而 先之以淫、杀、盗、妄四根本戒清净,为修耳根圆通定之基础。经云:“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倘受戒不能圆满,持戒不能具足清净,因有宿习不能灭除,故以密咒诵持为扶助。经云: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