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4000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农村小学管理刍议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储蓄存款增速,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 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目前,在我 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改善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 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关键词:储蓄率;投资转化率20 多年来,我国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GDP 和投资增长很快,但储 蓄增长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速度,这是由于当时实行高投资、高积累的政策,对于收入,国家 占大头,居民占小头。后来分配思路逐渐调整,国家仅通过税收掌握一部分财力,用于宏观 调

2、控,而大量社会财富向民问倾斜,劳动者所获份额在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直 接促进了储蓄的增长。据统计,去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额比上年增长 178。而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超过 7500 元,只比上年实际增长 10左右。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 速,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居民和企业的增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居民的“超储蓄” 。中国人民银行 3 月 12 日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贷款增长速度加快。 2 月末,各项贷款增幅达到 1997 年 4 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居民储蓄月末余额首次超过 10 万 亿元大关,达到 10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比年初增加 58

3、94 亿元。其中,定期储蓄 存款增加 3877 亿元,活期储蓄增加 2017 亿元。一、10 万亿元储蓄为何不花居民储蓄存款首超 10 万亿元,但平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只有 7500 多元,人均很少。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估计,即占人口 20的人拥有储蓄存款的 80,这最富有的 20的人群人均储蓄存款也就 30000 多元,其余 80的人人均储蓄存款 只有 1880 多元,户均 5000 多元。尽管“花明天的钱”已经成为相当多现代都市青年的消费理念,可是为什么老百姓把钱 放在银行里就是不花?我们来看看居民储蓄的动机。首先,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深化,为减员增效而进行的下岗分流使人们产生 “危机感”

4、 ,宁愿压缩现期消费,而为未来存储一笔抵御风险的资金。其次,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总的趋势是许多由单位负担 的支出将转由个人承担。与此同时,社保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虽然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以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四项内容为重点 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社保资金筹集方面还面临不小的挑战,资金积累规模与资金实际需求 之间存在矛盾,有些保障措施还难以落到实处。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的社 会保障法律,以便能够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交纳、使用、发放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规范,而且社 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跟不上社会保障的社会化需求。

5、与城镇居民相比,广大 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程度更低。面对这样的社保体系,居民不得不在考虑收入支配时, 要有较强的防患意识。第三,近年来,开始推行教育产业化,教育费用加大也使居民的支出增加,使得居民为 后代教育进行储蓄的倾向也随之增强。第四,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并不成熟,别的投资渠道也不畅,个人资金没有比存银行(安 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更好的投资渠道。对于个人来说,股市的风险很大,散户们基本被 套牢,有的血本无归,而存银行就相对比较安全。所以,个人较少进入股票市场。储蓄存款高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一些问题的综合反映。例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不完善,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低,水平不高等等,生活风险更

6、多地还是要由每个家庭自己承 担,从而使得居民仍然倾向于利用储蓄来防范风险。消费与储蓄本应是此消彼长的一对,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储蓄存款的高增长直接导致 了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这不仅弱化了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也间接影响了投 资本身的增长,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多储蓄意味着少消费,少消费又会形成市场 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又会使社会再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对经济的增长产生消极影响。最 终的结果就是使人们的工资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因此,储蓄存款的高增长同时也反映了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严峻现实城乡居民消费欲望不足。二、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 1、过高的储蓄率,较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使得大

7、量商品供 过于求,有效需求不足。几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若干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改革,机构改革,医疗改革等。虽 然这些改革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但从短期看,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 强,从而使得居民降低当期消费,预防性储蓄增大。使得大量商品供过于求。储蓄率的提高, 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低下,导致结果是并未形成相应的投资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效 益低下。因此整个社会有效需求下降。2、过高的储蓄率,较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使得经济转轨时期银行风险加大。银行吸引不来存款是一种风险,贷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也是一种风险,吸引了存款而贷 不出去同样是一种风险。银行贷款的总量和存款的总量应该是相适应

8、的,否则银行只为存款 付利息而不能从贷款里收利息就只能做赔本的买卖了。所以,在贷款难的情况下,储蓄的快 速增长可能就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就意味着银行盈利减少、亏 损甚至破产。大量的储蓄存款存放于银行不能产生投资收益,却要付出利息。银行收益的降 低,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3、过高的储蓄率,较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出现了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资 本外逃,储蓄资金大量剩余的怪现象。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不高,储蓄并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形成了对外资的强需求和国内 储蓄过剩并存现象。外资强需求的结果必然是外资的引进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外商投资的 结构看,投资偏重于劳动密集型和来料

9、加工型,技术含量不高,从地域看,外资主要集中于 沿海地区。外资对内资的替代,使得国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进一步阻塞。近些年来,虽然对金融业加大了改革,但是金融抑制现象仍然存在。金融抑制的重要表 现为歧视国内储蓄,储蓄利率同发达国家利率相比偏低,加之中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 行为人理性的选择是将储蓄投资于国外。因此尽管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但大 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依然存在。据一些学者的计算,我国 1997 年资本外逃 365 亿美元, 1998 年资本外逃为 386 亿美元,1999 年资本外逃为 238 亿美元,2000 年资本外逃为 480 亿 美元。4、过高的储蓄率,较低的储蓄投

10、资转化率,使得国家宏观调控效果不理想。从财政政策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效果 并不理想。这主要是: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一般具有挤出效应,且国债的发行并不 是无限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政策,经济的长期增长主要取决于民间投资,而民 间投资的增长则主要取决于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高储蓄率、低储蓄投资转化率很不利于市 场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投资乘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降低,边际储蓄倾向不断提高,所以导致政府的投 资乘数拉动效果不理想。从货币政策看,近些年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了

11、配合财 政政策启动内需,我国连续 8 次降低利率,同时扩大公开市场的业务操作,货币供应量也保 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利率不断降低,储蓄率并未降低,同时由于金融市场不健全、银 行效率低下等原因,投资增长并不理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三、在经济非平衡增长路径下,对我国高储蓄率的现实理性思考高储蓄率本身并不妨碍 经济的增长。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低下,是导致我国一系列经济增长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实行的是一种放权让利的改革。改革表现为政府逐渐放松对农产品价格和工资价格的行政 性控制,通过增加农民和工人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而激励工人和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达到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目的。

12、因此,经济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储 蓄比例的不断降低,居民储蓄比例的不断提高。1979 年,我国广义储蓄结构为:个人 2355,企业 3365,政府 428,到 1996 年依次变为 83、14、3。目前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的方式,在我国虽然还有很大的存在空间,然而由于近年来企 业经营陷入困境,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使得企业缺乏投资欲望,使这种转化渠道受到严重 阻塞。再看间接渠道,一方面股市不景气,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减少,企业在股市的融资比 例下降,股民对上市公司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效益不好,信用水平低,致使银行 贷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影响了储蓄转化为现实的投资。由此导致总投资小于总储蓄

13、,国民 经济无法实现均衡。储蓄超越国内投资需求后,良好的局面应是资本“进” “出”相融,优势互补,以适应 一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据此,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转化机制,增强投资信 心,拓展运作空间,以强化投资转化,力创国内资本形成的最佳效益。四、储蓄适当分流的政策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筹集 社会保障资金的渠道,扩大基金积累规模,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保障资金积累规模难以满足 资金实际需求的矛盾,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同时,要把社会保障基金的交纳、使用、发放纳 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约束和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的社会化水 平,增强透明度,增强城镇

14、居民对社会保障的心理预期。逐步弱化居民的永久收入储蓄动机 和生命周期储蓄动机,以达到适当分流储蓄的目的。2、增加对居民的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减少消费信贷的手续繁杂过多的问题。加大对 居民的消费信贷的服务、咨询和宣传力度,使广大居民对消费信贷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改 变消费观念,降低消费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居民内部的实物性投资比例的提高。3、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完善的信用制度对增加现在 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由消费者自愿申请, 对每一位自愿申请者就其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 行跨银行联网查询,并加强控制信用风险和进行信用惩罚的措施。建立起个人信用制度,将 有力地促使我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变。4、研究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由于货币市场基金是以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 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它具有风险低、流动性高、收益稳定(一般比储蓄存款利率高)的特点, 与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个人的投资需求和偏好相一致,因而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5、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提高债券发行量,同时要不断完善债券品种的种类和期 限结构,通过扩大金融投资品种种类,达到更好地降低储蓄率的目的。6、加大税收对收入的调节作用,以便更好地实现二次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分配的差 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