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639769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 (或“非” )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 “非” ,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 “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 )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 ,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 “乃” “皆” “本” “诚” “亦” “素” “非”等等,例句: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

3、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一) “为所”1 “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2 “

4、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 )3 “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二) “见于”1 “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2 “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例如: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 )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与坐谈, (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

5、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 )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嘻!

6、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 、 “未” “毋” 、 “无” 、 “莫”等。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

7、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意为“和谁同道”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 、 “何” 、 “奚” 、 “曷” 、 “胡” 、 “恶” 、“安” 、 “焉”等。再如:沛公安在?(鸿门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

8、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削币说 )(三)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 “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 “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9、 ,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虚词题例常见虚词1.而(1)连词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6表因果 今

10、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7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新序(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 、你(们)的 例释: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 史记?高祖本纪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11、 孔雀东南飞(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2.何(1)疑问代词 今译为1什么 例释: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2谁、哪一个 例释: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时吉”?何时凶?左传3何处、哪里 例释: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2)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1怎么、怎么样 例释: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国策2何故、为什么 例释:夫子何哂由也。 论语?先进3多么(参见 P3)例释:作计何不量。 孔雀东南飞 入门

12、两眼何悲凉。 贫士叹(3)附动词(通“呵” ) 今译为:喝斥、谴责 例释:(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 新唐书?王琚传3.乎(1)语气词1表疑问、反问今译为:吗、呢 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赞美、感叹今译为:啊、呀 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3表推测 今译为:吧、呢 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表祈使 今译为:吧 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战国策5表商榷 今译为:呢 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 韩非子?显学6表呼告 今译为:啊 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 论语7表肯定 今译为:也 例释: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 列子

13、(2)助词 用在形容词后今译为:地 例释: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战国策(3)介词 相当“于” 今译为:在、对 例释: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4.乃(1)代词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们 例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 例释:子无乃称庄子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 世说新语(2)副词1表肯定今译为:是、就是、原来是 例释: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范围 今译为:仅仅、只 例释: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3表时间衔接今译为:就 例释:良乃入,具告沛公。

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4表两事顺承今译为:才 例释:设九傧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意外今译为:却、反而、竟然 例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话源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触龙说赵太后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 汉书?吴王刘濞传(3)连词 1表顺承 今译为:于是、便 例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关见卫将军。 王夫偃列传2表他转 今译为:至于 例释: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4)助词无义不译 例释: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尚书5.其(1)代词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它) 、他们例释: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

15、赋2第三人称表领属 今译为:他的、他们的例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3表其中的例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4表指示今译为:那、那些例释: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5活用为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2)副词1表推测 估计 今译为:大概、或许 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表祈使今译为:可要、当 例释:子其勉之左传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表反诘今译为:岂、难道 例释: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其孰能讥之乎石钟山记4表未来今译为:将、将要 例释: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尚书(3)连词 1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汤其无涠,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 吕氏春秋2表选择今译为:或者、还是例释:呜呼!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