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3527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声现象教案(8.24--9.8)(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课题:绪言计划课时: 1 课时科学之旅第 1 课时|课序: 1 时间: 8.24 106、107班第 3、7 节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具:乒乓球、漏斗、放大镜教学情景预设:导入:什么是物理?师:物理,简单的说就是事物之间的规律一、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浮力的应用 :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并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规律,并写了 正因如此 ,才发明了潜水艇和航空母舰 .此外,阿基米德发现杠杆、

2、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他说一句名言世”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能移动地球。电磁波: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于是各种各样的电器才应运而生。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各种航天器。二有趣的物理现象第 2 页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 科学之旅, 得出:物理是研究光、 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2、学生实验:(1) 、凸透镜的使用 成像学生讨论,归纳现象。3、物理是有趣的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 有趣的物理,进一步

3、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5、物理是有用的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 有用的物理, 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念。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1) 、注重观察与实验。(2) 、勤于思考,注意理解。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 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布置作业:预习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板书设计:无教学反思:本堂课, 通过让学生例举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大量例子,来深化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 在举例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举出的例子非常独到;在这节课中, 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教师合理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

4、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从时间安排来看,本节课的时间稍微显得紧张;从板书布局来看, 板书工整, 条理性强;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课后作业来看,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讲小话,有个别同学甚至在睡觉第 3 页学生活动:课本14 页的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课题:第一章、声现象计划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 1 课时|课序: 2 时间:8.25 106班第 6 节8.26 107班第三节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5、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教学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学习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具: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教学情景预设:学生观看彩图,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一、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 、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3) 、扩展:录制声音二、声音的传播:(1) 、得出:固体、气体可第 4 页学生活动:

6、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以传播声音。(2) 、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3) 、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结论: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布置作业:预习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3、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教师合理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7、; 从时间安排来看,本节课的时间稍微显得紧张;从板书布局来看,板书工整, 条理性强;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课后作业来看, 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讲小话,有个别同学甚至在睡觉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第 5 页学生活动:(1) 、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2)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课题:第一章、声现象计划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第 2 课时|课序: 3 时间: 8.26 106班第 7 节8.30 107班第三节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2、会利用公式vts

8、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教学难点:会利用公式vts进行计算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具:无教学情景预设:导入:对着大山喊一声,需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一、声速请同学们观察课本15页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1、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 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体中的声速3、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340m/s 。二、路程的计算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vts第 6 页例题:某人对着大山喊了一声,4s听到回声,求人与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已知: v=340m/s, t=4s2=2s求:s 解

9、:vts=340m/s2s =680m答:略课堂练习:1、.图 11 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 2、如图 12,笛子发出的声音是 _振动引起的 . 3、锣发 声 的时 候, 用 手按 住锣 面,锣 声就消 失了 , 这是 因 为_. 4、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 _. 布置作业:课本 16 页第 4 题板书设计: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体中的声速3、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340m/s 。教学反思: 本堂

10、课, 通过让学生例举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大量例子,来深化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 在举例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举出的例子非常独到;在这节课中, 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教师合理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从板书布局来看,板书工整, 条理性强;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课后作业来看,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讲小话,有个别同学甚至在睡觉第 7 页课题:第一章、声现象计划课时: 6 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第 3 课时|课序:4 时间: 8.31 106班第 3 节9.1

11、 107班第 10 节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教学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具:电脑、音叉。教学情景预设: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 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2、 利 用 骨传 导听 到 声音3、双耳效应课堂练习:学生活动: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学生活动:观看录象,讨论双耳效

12、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第 8 页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_及其他组织传给 _,_把信号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 2.声音通过 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_.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 和_ 的差异 . 4.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 .蛇是利用 _ 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5.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学过本节知识后,有同学提出如下问题:能否通过皮肤、肌

13、肉传导声波,使人听到声音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在你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可靠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布置作业:预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板书设计: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进行传导,叫做骨传声。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让学生例举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大量例子,来深化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 在举例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举出的例子非常独到;在这节课中, 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教师合理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从时间安排来看,本节课的时间稍微显得紧张;从板

14、书布局来看, 板书工整, 条理性强;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课后作业来看,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讲小话,有个别同学甚至在睡觉第 9 页课题:第一章、声现象计划课时: 6 课时第三节、声音的特性第 4 课时|课序: 5 时间: 8.31 107班第 7 节9.1 106班第 6 节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教学难点: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具:电脑、音叉。教学情景预设:

15、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别的器材、方法能否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由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引出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回答其中的问题。可以联系本章章题图中的大象应用次声波来进行交流的现象。指出声和声音之间的区别:声音是人能听到的声,而有些声我们不能听到。人 能 听 到 声 音 的 频 率 为 20Hz 20000Hz,其

16、 中 最 敏 感 的频 率2000Hz3000Hz。老年人的听觉随着年龄而衰退,能听到的频率约为第 10 页50Hz12000Hz 。人的歌唱声的频率不同,大约男低音的频率为60Hz,女高音的频率为2500Hz ,通常男子说话声的频率为95Hz142Hz ,而女子说话声的频率为272Hz 553Hz。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资料很多,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补充有关的知识,例如海豚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动物在地震前的一些异常反应与次声波的关系等。男同学的声带较厚。想想议议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 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频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二、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