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3283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鉴赏阅读之洞箫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鉴赏阅读(一)洞箫赋洞箫赋是西汉时期通音律,善辞赋的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篇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因现存的赋体中属首创,故后人称之为“诸音乐赋之祖”。该赋详细记述了箫的制作材料的产地情况, 工匠的精工细作与调试,乐师高超的演奏,以及音乐的效果及其作用等。该赋结构合理,布局完整,对后世影响较大。作者简介王褒, (公元前?公元前61)西汉文学家。字子渊,西汉蜀资中人。汉书艺文志载其有 16 篇赋作。 王先谦 补注 引王应麟曰:“本传作 甘泉、 洞箫赋、 楚辞 有九怀 , 文选注有碧鸡颂。 ”现存有洞箫赋 、 甘泉赋。王褒是汉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一位宫廷赋作家,他的赋作能够被后宫贵人左右诵读,因而在题

2、材上有很多政治说教的成分,但其风格方面又注重辞藻华美、形象生动,所以其作品又具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原文欣赏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 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 qn)岿崎,倚巇(x )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 k )而澍渊。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ti o)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处幽隐

3、而奥庰(b ng)兮,密漠泊以猭(chun) 。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掍(h n)其会合。锼( su)镂里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n )擫( y )鑈( ni )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暗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故吻吮(吹奏)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形旖旎以顺吹兮,瞋以纡(y)郁。气旁迕以飞射兮, 驰散涣以逫 ( zh )律。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 或浑沌而潺湲 (yu n)兮,猎若枚折; 或

4、漫衍而络绎兮,沛焉竞溢。 惏(l n)栗密率, 掩以绝灭, 霵( j )晔踕(ji ) ,跳然复出。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啾咇(b )而将吟兮,行鍖(chn)銋( r n )以和啰。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y ) ,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l ng hng) ,佚豫以沸渭。其仁声,则若颽(k i)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s )以奋弃。悲怆(chu

5、ng)怳( hu ng)以恻惐(y )兮,时恬淡以绥肆。 被淋洒其靡靡兮, 时横溃以阳遂。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 (t n)而有味。故贪饕(t o)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暴反仁恩兮,啴唌(t n y n)逸豫戒其失。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嚚(y n) 、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悴。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c o l o)澜漫,亡耦( u)失畴,薄索合沓,罔象相求。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w

6、n泪) ;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wi n i)者已。是以蟋蟀蠖(hu ) ,蚑( q )行喘息;蝼蚁蝘蜒,蝇蝇栩栩。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蜿转,瞪瞢(m ng)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乱曰:状若捷武,超腾逾曳,迅漂巧兮。又似流波,泡溲泛,趋巇道兮。哮呷唤,跻踬(j zh )连绝,淈( g)殄沌兮。搅搜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馀音兮。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连延络绎,变无穷兮。参考译文追本逐源, 那箫管竹生在江南山地,竹管通畅而竹节稀疏,竹林

7、遍布茂密无边。只看那竹子丛生在山侧,形势崎岖险峻,悲凉地斜倚坡坎,的确凄楚不安,远望宽广无边的莽原,仿佛又悠闲自欢。竹子托身在这片土地上,经历千秋万代而不动迁。摄取着天地间的精气,承受着大自然的润泽,感应着阴与阳的变换,修竹把生命寄托于苍天。飞扬的风肃然吹过竹梢,蜿蜒曲折的江流滋润着这些山峰。水面扬起白色的波浪,挥撒出一串串珍珠,波涛澎湃流灌深渊。山上的竹啊吸吮着朝阳里清泠的甘露,玉液琼浆似的泉水又浸润着竹根。失偶的雌鹤却偏要悠闲地在竹下徜徉,春光里一群群禽鸟飞翔嬉戏在竹林上空。秋蝉不吃东西, 附在竹枝上长鸣,黑色的猴子也在其间悲啸攀援。高洁的竹生在幽静的深山,成群的走兽在飞窜。仔细察看它不加

8、修饰的躯体,很适合这清静的世界。用这竹管做成美妙的乐器,给它起名为洞箫,承蒙了圣王大舜无尚的恩典。可以说是本质不加虚饰,完全是天生的那么自然。于是鲁班、 匠石一样灵巧的手艺人施展出绝窍,参照乐正夔和鲁乐官襄等音乐大师规定的乐器制作标准,把这能发妙声的竹管做成洞箫。在吹奏孔会合处装饰象牙,细刻精雕,箫孔红如唇膏。箫管长短相依竹纹如云雾缭绕,鱼鳞般参差错落地排列好。箫孔细密,吹奏时按放孔口, 声音无比美妙。于是才使得这些原先处在幽暗的深山,难辨黑白,看不见天地情形的竹子, 吹奏出它们埋藏心底的抑郁,失去眼睛光泽的哀伤,难以抒发它们的思考虑,只好借音乐而发出悲愤的声音。于是神奇的乐师吹出和谐的乐音,

9、妙音向四面扩散飞逝。轻柔的箫声婀娜婉转,刚毅的箫声吐出怨气。激烈时像射弹飞出,平静时又缓慢安闲。时而连转流宕,从容不迫,时而众声齐发,变幻无端。有时箫声含糊漫延如同枝裂,有时连绵充盈,不绝流荡。恐惧之音令人惶惑寒颤,突然又在惊遽之中戛然收束。一会儿,无声之中众音齐发,好比伏兵刀枪突出,惊心动魄。如果平缓下来听它的节拍,仔细辨别辞赋和歌曲,许多声音都同时爆发,一如高声的吟唱,渐渐在间奏中杂相迭荡。妙声轻柔妩媚在空中摇晃,声波缥渺淡散, 悠远之时倏然变调,奏出更奇绝的声音。那声音在深山绝壁中震响,与人们的歌唱遥相呼应。洪亮浑厚的佳音周转流行,好比口中开合吐出,像慈祥的父亲在诱导小儿;清妙的乐音,幽

10、深饱满, 谦恭平滑,是孝顺的儿子在恭敬地事奉父亲。不绝的音响, 如法令条规一样合于仁义理智。 那澎湃的声音犹如壮士长啸,意气激昂。 平和的声音又像品性容色和言语都温良柔顺、彬彬有礼的君子。雄壮的箫声如雷霆霹雳轰鸣震荡,喧腾似水,迅速传播。 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淳厚的乐音则像南风吹拂,放纵地施舍它的恩惠。有时众音纷杂,会聚散开时如侧手击止。有时悲愤失意令人伤痛,有时又安然恬静内心和平,有时绵绵不绝细腻动听,有时又刚劲如横决之堤岸,可馀波清晰而悠扬。哀怨忿怒的声音令人忧怀,甜蜜美好的声音又那么耐人寻味,令人神往。于是贪婪之人听到这妙声也涤荡了心灵,变得廉洁, 凶狠的家伙也因而平息了愤怒。勇猛强暴

11、的变得仁义给人好处,无所忌惮的会惊惧地反省过失。就连钟子期、 伯牙和师旷也惊愕得瞪眼呆立, 纵使哭倒城墙的杞梁之妻也不再唏嘘。就是著名乐官师襄、庄春也不敢施展自己的巧技, 好比妖艳的美女勾引不动贞静的颜叔子;冥顽不化的丹朱、 商均听了惊觉聪明,夏桀王、柳下跖和勇猛的夏育、申博也悔过自新。洞箫吹出了道德观念,所以永远吹奏而觉得宝贵。有时吹奏急促的短曲,就像飞鸟扑腾,彷徨翱翔,有时声音平缓悠长,有时音响飘忽不定,一片空寂淡远,如微波轻掀,层层推远,就连目光敏锐的罔象也无法搜求这轻颤的波音。 故而懂得音乐的人听了会快乐,也可能伤感,不知音律的人便惊怪愕然,觉得高深莫测。听到悲伤的箫音, 人们无不伤心

12、唏嘘,揩鼻涕挥眼泪。 奏响欢乐的旋律, 无不欢欣鼓舞,浑身舒展, 真是婀娜多姿, 逶迤迢递呀。 妙音不仅感人至深,连蟋蟀尺蠖听了也都屏住吸呼,缓体徐行,激动得喘息不止。蝼蛄、蚂蚁、蜻蜓都爬出来倾听,往来不定地蠕动着。虫子缩项列行,鱼儿瞪大眼睛,雄鸡引颈啼叫。百虫伸长嘴喙团团转,纷纷鼓眼凝视,忘记了找吃食。箫声之感生灵如此,更何况是秉承天地大德,会通阴阳之交,化感风俗的人类呢! 总之,箫声使人感到有如武士在轻捷跳跃,奔驰腾空,多么迅疾灵巧哇!时而犹如涓涓细流,又像滔滔洪水,顿时铺天盖地,冲刷着陡峭山崖。看它奔腾咆哮,一时连续,一时断绝,天地成了一片混沌哪!箫声激荡轰鸣,汹涌奔放,有如山崩地裂。当

13、它平缓下来时,又像小溪自由自在地流淌,令人留连忘返。 乐音陨坠, 犹如从高处奔向平地之后平静舒缓地漂走,一去不复返。洞箫承蒙圣上造化,变而有节,令人陶醉却不淫乱。声音流畅通达,合于曲度。美妙的乐章吹奏完毕,还觉得馀音缭绕。飘散在空中的乐音还绵绵不绝,掀波击浪,煽动着微风。妙音续接,变幻无穷。作品鉴赏洞箫赋对后来马融长笛赋、嵇康琴赋诸作均有一定的影响。马融在长笛赋序文中阐述其创作动机时说:“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由此可见其影响。谈到洞箫赋必然要提到枚乘,据文选记载枚乘应是最早写音乐赋的作者,但他的笙赋早已亡佚,所以无从考证。而他的七发第

14、一部分就描写了音乐,结构上主要是从琴的取材、制器、乐声等方面来展开的。王褒的洞箫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七发中相关的片断的扩充,但七发并不以音乐命名,而且音乐也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洞箫赋应是现存最早的、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洞箫赋的结构布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箫的制作材料的产地情况,然后写工匠的精工细作与调试,接着写乐师高超的演奏,随后写音乐的效果及其作用。基本上通过“生材、制器、发声、声之妙、声之感、总赞”的顺序来写洞箫这件乐器,这也成为后来音乐赋的一个固定模式。汉代以前,横吹、 竖吹的管乐器统称为笛或邃,所称箫者应该是排箫,所以洞箫赋之箫应为排箫。从赋中“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

15、贵。”中的“参差”也可知此处洞箫为排箫,因为古时洞箫又有别称“参差”。排箫即洞箫或箫,据尔雅释乐郭璞注曰大箫“编二十三管”,小箫“十六管” 。下面以洞箫赋的结构顺序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一)生材“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此句指出了箫竹的产地,即江南的土山坡上。丹阳记曰 :“江宁县慈母山临江生箫管竹”,由此其产地也得到了印证。再接下文章用大段的文字来描写箫竹所处的环境:“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 倚巇迤靡, 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 联延旷汤,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 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

16、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闲。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此段写到了山、水、猿、禽,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产出适合作箫的竹子,突出箫竹吸收天地之精华而成材的环境。(二)制器“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锼镂离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鑈”此句主要描写了箫的制作,写到了巧匠鲁班制器,夔、妃来定律数,并镶嵌上象牙作为装饰,以及各种文饰,可见其制作的工序繁琐、细致,就其外形来说也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三)发声此部分写到了盲者由于“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所以才能做出“故吻吮值夫宫商兮, 龢纷离其匹溢”的音乐,这也是古代之所以有很多盲人乐师的主要原因。在后面紧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