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下《小石潭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63279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8下《小石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8下《小石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8下《小石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8下《小石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8下《小石潭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20132014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练习卷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练习卷一课一练一课一练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时间:时间:2014.52014.5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座号座号 一、一、给加点字注音。给加点字注音。 (分)(分)篁竹(篁竹( )珮环()珮环( )清冽()清冽( )参差()参差( )( ( )佁然()佁然( )翕忽()翕忽( )俶尔()俶尔( ) 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 ( ) ( )坻屿嵁岩()坻屿嵁岩( ) ( ) ( )蒙络摇缀()蒙络摇缀( ) ( )卷石()卷石( ) 二、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1515 分)分)从小丘西行百二

2、十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往来翕忽往来翕忽_皆若空游无所依。皆若空游无所依。_ 伐竹取道。伐:伐竹取道。伐:_ 取:取:_水尤清冽。尤:水尤清冽。尤:_冽:冽: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许:许:_卷石底以出。卷:卷石底以出。卷:_以:以:_佁然不动。佁然:佁然不动。佁然:_悄怆幽邃。悄怆幽邃。_ 以其境过清。以以其境过清。以_清清_三、三、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2424 分)分)(1)(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4)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6)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7)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8)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六、理解填空。六、理解填空。 (4 4 分)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

4、有:点面结合。如写石:点面结合。如写石:“_”“_”是面,是面,“为坻、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屿、为嵁、为岩”是点。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闻水声”是远,是远,“下见小潭下见小潭”是近。是近。动静结合。如动静结合。如写鱼:写鱼:“影布石上影布石上”是静,是静,“_”“_”是动。是动。虚实相生。如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表面写写_,实为写,实为写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七、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七、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 (4 4 分)分)_八、本文是

5、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八、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6 6 分)分)2_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练习卷答案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练习卷答案一课一练小石潭记 时间:2012.4班级 姓名 座号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四、四、把原文补充完整。把原文补充完整。 (10 分)分)五、五、给加点字注音。给加点字注音。 (22 分)分)篁竹(hung) 珮环(pi) 清冽(li) 参差( cn )( c ) 披拂( f ) 寂寥(lio) 佁然(y) 翕忽(x) 俶尔(ch)翠蔓( mn) 犬牙差互(c) 日光下澈( ch)

7、悄怆幽邃(qio ) (chung) (su)坻屿嵁岩(ch) (y) (kn) 蒙络摇缀(lu ) (zhu ) 卷石底以出(qun ) 六、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5 分)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皆若空游无所依。依靠 伐竹取道。伐:砍倒 取:开辟水尤清冽。尤:格外 冽:清凉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上下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以:而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七、七、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24 分)分)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砍倒竹子,开

8、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静止不动。

9、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3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

10、气息。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五、选择题(五、选择题(15 分)分)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2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11、3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这篇山水游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抒发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的心绪。 B课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C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D小石潭特点是幽静。4、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B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5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B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