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63259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教学大纲(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管 理理 会会 计计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2008 年 1 月修订)兰 州 商 学 院 长 青 学 院二八年一月1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管理会计是现代西方国家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交叉科学。是现代会计科学的一个新发展。管理会计学科的建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是通过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本课程规范名称为 “管理会计” ,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二)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

2、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其理论与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编制预算、进行规划与控制以及对责任中心及整个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此外对管理会计学科的新思路、新发展也要有简单的了解。(三)教学时数(三)教学时数72 学时(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五)面向专业(五)面向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管理会计主要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根据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企业的未来,加强日常控制与考核,进行决策。即分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就成为管理会计学的主要内容结构。 (即针对战术性管理会计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各章教学

3、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管理会计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定义2(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以及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等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学的本质和内涵,对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及其内容有一个总括的认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管理会计的定义以及管理会计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以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

4、别与联系;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等等。学生应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管理会计的定义以及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一节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定义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1、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广义管理会计研究阶段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三、管理会计的定义三、管理会计的定义第二节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经济理论的发展3

5、、管理会计的形成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经济理论的迅速发展3、管理会计的发展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3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经济理论3、战略管理会计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1、会计实体假设2、持续运作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时间价值假设5、成本性态假设6、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7、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二、管理会计的对象二、管理会计的对象1、现金流动论2、价值差量论

6、3、资金总运动论4、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三、管理会计的目标三、管理会计的目标1、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四、管理会计的职能四、管理会计的职能1、计划 2、评价 3、控制4、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5、报告 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1、报告 2、解释 43、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5、完善管理技术 6、鉴定 7、管理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1、确认2、计量3、归集4、分析5、编报与解释6、传递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相关性2、准确性3、一贯性4、客观性5、灵活性 6、及时性

7、7、简明性 8、成本效益平衡性 第四节第四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服务对象不同 3、约束条件不同 4、报告期间不同 5、会计主体不同6、计算方法不同 57、信息精确程度不同 8、计量尺度不同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起源相同 2、目标相同 3、基本信息同源 4、服务对象交叉 5、某些概念相同 第五节第五节 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一、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一、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1、技能2、保密3、廉正4

8、、客观性5、道德行为的解决二、管理会计的职业教育二、管理会计的职业教育1、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2、普通教育3、商业教育4、会计教育(三)教学方法与形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8 学时第二章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管理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基础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管理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基础,为以后各章的实务案例分析奠定基础。要求学生了解6成本性态及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及内涵。(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传统的成本会计是如何按经济职能

9、对成本进行分类的,它有哪些优缺点;理解成本性态以及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分类;了解混合成本及其分类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分解;了解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变动成本法以及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特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以及变动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成本分类成本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1、制造成本2、非制造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二、成本按性态分类1、固定成本2、变动成本3、混合成本第二节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的分解一、历史成本法一、历史成本法1、高低点法2、散布图法3、回归直线法二、账户分析法二、账户分析法三、工程分析法三、工程分析法第三节第三节 变动

10、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1、完全成本法的特点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7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3、各期损益不同 三、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三、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2、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3、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8 学时第三章第三章 本本- -量量- -利分析利分析(一)教学目的

11、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也属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基础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盈亏临界点的基本假设、指标计算及实现目标利润的各项指标计算及其相互关系,相关因素对其影响,了解盈亏临界点的扩展问题。(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盈亏临界点的基本假设、相关指标计算;相关因素变动对其影响及敏感系数计算以及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扩展。第一节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一、相关范围假设一、相关范围假设1、期间假设2、业务量假设二、模型线性假设二、模型线性假设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2

1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83、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三、产销平衡假设三、产销平衡假设四、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四、品种结构不变假设第二节第二节 本本量量利分析利分析一、一、盈亏临界点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1、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2、盈亏临界图3、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二、实现目标利润分析二、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1、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2、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3、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三、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三、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1、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2、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第三节第三节本量利分析的扩展本量利分析的扩展一、

13、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一、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二、非线性条件下的本二、非线性条件下的本- -量量- -利分析利分析1、非线性回归分析2、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三、不确定条件下的本三、不确定条件下的本- -量量- -利分析利分析1、不确定状况下的盈亏临界点分析2、不确定状况下的利润预测(三)教学方法与形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8 学时第四章 经营预测9(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管理会计学的规划与决策会计研究的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经营预测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经营决策奠定

14、基础。要求学生应掌握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及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销售预测的定性预测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定量预测分析的原理方法;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原理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销售预测销售预测一、销售预测的意义及基本原理一、销售预测的意义及基本原理1、销售预测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点2、销售预测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3、销售预测是企业开展其他经营预测的前提。二、定性销售预测二、定性销售预测1、判断分析法2、调查分析法三、定量销售预测三、定量销售预测1、趋势预测分析方法2、因果预测分析法3、季节预测分析法4、购买

15、力指数法第二节第二节 成本预测成本预测一、成本预测的重要性一、成本预测的重要性二、成本预测的步骤二、成本预测的步骤三、可比产品成本预测三、可比产品成本预测1、确定初选目标成本2、成本初步预测3、提出各种成本降低方案4、正式确定目标成本10四、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四、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1、技术测定法 2、产值成本法 3、目标成本法 第三节第三节 利润预测利润预测一、利润指标的重要性一、利润指标的重要性二、直接预测法二、直接预测法三、因素分析法三、因素分析法1、预测产品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2、预测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3、预测产品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 4、预测产品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5

16、、预测产品销售税率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四、利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预测四、利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预测1.经营杠杆2.经营杠杆原理3.经营杠杆系数4.利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利润预测第四节第四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一、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意义及主要依据一、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意义及主要依据二、资金需要总量预测二、资金需要总量预测1、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2、预计资产负债表法(销售百分比法)三、固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三、固定资金需要量预测1、生产设备需要量预测2、其他固定资产需要量预测四、流动资金需要量预测四、流动资金需要量预测1、资金占用比例法2、周转期预测法113、因素测算法4、余额测算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四)教学时数8 学时第五章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其基本方法经营决策常用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