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63253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诵读心诀“恭熟忘合灵”五字心法和心诀经典诵读,是实践老子德道经和其它着名经典,达到和産生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治自己和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方法;经典诵读是个人和家庭进行道德修养、修真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典诵读方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符合汉字和汉语内在客观规律性的独特的学习方法;经典诵读,是具有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特点和民族教育特征的学习方法。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古往今来传统教育的特征是道德,民族教育的特点都是爲家庭和民族培贤育圣,学习做“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真

2、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教中寓学,德养心性;学中寓教,复兴道德。古圣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爲什么说是“明明德”?因为人类需要依靠智慧来明白道德之理, “为学者日益”的后天智识单方面的明德,并不能全面地掌握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需要“为道者日损”的先天慧识明德,共同主宰心灵和大脑,才能真正掌握完整的道德学说思想系统。慧明德与智明德同步共运,形成大智大慧才能真正做到“明明德”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全面掌握和实践经典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时期, “德、道、象、数、理、炁”六大方法整体把握地进行教育与实践,高度协调统一地同步运用智识与

3、慧识认识自然、社会和生命万物。留下了许多精神营养极爲丰富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着名经典。这些着名经典,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能够培养读者的道德心灵,开启读者的慧识,提升读者的智识。但是,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爲起始,对道德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及教育,因爲对老子“修之身”和孔子“修身”的认识开始産生了变化,由于掌握方法的差异性和进行实践路径的不同性,对经典的认识也就开始産生了变化。历史上对道德能量最爲丰富的着名经典周易和老子德道经 ,在研究、学习和实践中,就逐步地形成了两大流派。其中的“象理派” (也称理形派)纯以后天智识研究爲主,只重视经典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而“数炁派” (也称理炁派)则比较完整

4、地重视经典内的一元四素的完整性,也就是对经典中富含的“德、道、象、数、理、炁”六大元素整体地重视。不仅注重经典的哲学意义社会意义,更重视经典对人生、对人体心灵和智慧的意义。不仅注重经典对人体后天智识系统的明德作用,更爲偏重于经典对先天慧识系统的明德作用。可惜的是所谓的数炁派,后来逐步从社会文化教育领域中失传。整个社会主流被象理派所独占,人们只能独眼慧盲而智明地研究经典。导致极爲珍贵的经典诵读方法,这一包含着一元四素方法论的优秀学习方法,这一能实现“与古人居”和“与古人谋”的教育方法,也被从社会教育中抛弃长达百年之久。经典诵读这一煅造道德人格和心灵品格的宝贵方法,逐步退入了山林和民间。理炁学说中

5、最珍贵的莫过于心法。随着各种系列心法的逐步失落,“无爲”丢失“有爲”兴起,人类社会主流只剩下了“有爲”的理形学说和它所含的一些有爲方法,对通过经典诵读教育能建设道德心灵品格,开慧益智的认识,也就必然地进入了盲区。经典诵读,是东方文化独有的学习方法,是中华民族文化承传的必修课,是启迪慧心增益智慧的科学方法,是培养造就德道人生观的重要方法。研究民族文化,应当运用老子“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的方法论,深入到研究物件的基础细胞中去探索求真。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细胞,就是文字和语言,这两种细胞就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字语言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文字和语言都是社会交流

6、的工具,工具的作用是第一性的功能。但是,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却并不是单纯的工具。它们是艺术,是学问,是人文科学,是开慧增智的法宝。这些丰富的特点和功用,都是西方文字和语言所并不具备的重要区分点。从甲骨文研究,到未简化前的文字和语言,我们不难深切地体悟到:中华古代祖先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设计,完全是一种慧观和智观高度结合型的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是爲了使子孙后代在运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启迪慧心,提升智力。是爲了同步开发人的慧性和智性,使后代能够自然地在运用之中,同步开发慧和智,双向同步开发,慧智双运同成。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就是活灵活现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设计成果。中国文字语言的这些优秀特点,已经被近

7、代中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所逐步地证实。教育部设在解放军 306 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了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不同的谜底。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语言反射区。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祖先中的大智慧者,早在中华人文之初,就已经爲中国人设计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区。这种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果与古代丹道理论相结合进行解析,则不难明了祖先们是在深度内观、慧观下的科学发现,是观之于物、体之于身、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必然结果

8、。直至今天,我们的现代科学研究才发现,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却几乎未加使用。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所毗邻的是听力区。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对于我们改进今后语文教学的方法

9、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什么价值呢?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要想学好中文,显然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多印心。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眼球的运动就是重点, “心开窍于舌” (黄帝内经 ) ,舌动窍开心明,开慧而增智。总之,要靠“运动”来通过语言和文字启迪慧心和智识。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爲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这四大治学的方法,充分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功能相关,充分体现出一个“动”字,也就是要求动眼、动口、动心、动手。四动合一,启动大脑额叶区左右双侧的“布鲁卡区” 。 “目治” ,就是动眼阅书看字;“口治”

10、 ,就是动口出声朗诵经典;“心治” ,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手治” ,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目、口、心、手整体的综合全面运用。经典诵读中的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惜,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重要的技术方法,在教育界却被废弃长达百年之久。时至今天,古风沦丧、清音不起。鲁迅先生笔下那种“人声鼎沸”的经典诵读场面近百年来踪影全无,沈德潜先生提倡的儒门“密咏恬吟”的经典诵读方式也难觅其踪了。民族文化的复兴,道德的复兴,急待经典诵读宝贵方法的恢复。非常感谢中国科学家们的近期对中文语音区的发现。从

11、这一发现中,我们结合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文字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然后结合祖先们丹道理论的论述,整体返观中国人文科学,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就是同步启迪智和慧的文字语言。据 BBC 科技报导,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说汉语的人在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侧,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辞汇。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功能却一起活跃。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再结合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就在大脑额叶的中央区,也就是中国丹

12、道修真学(“修之身,其德乃真” 老子德道经 )中所标注的“洞房”区域。洞房是什么?就是阴阳和合,正负脑电波互相激若碰撞的地方,是“中气以爲和”的地方!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祖先们爲我们特别设计的左右颞叶区,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动功能状态。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左(阳)右(阴)颞叶区的正负极生物电,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在“洞房”这个慧性功能区内阴阳和合,中气以爲和,启动这一区域内的生理功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执两用中、启迪“慧性”的太极图。这种用语言启迪慧智的设计简直太完美了,令人击节赞叹!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

13、甚深的修之身、观之身的实践体验,也就绝对难以诞生出如此高科技的方法。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也同时使我们明白,爲什么在传统儒学被宋明理学所取代以后,在改变了诵读的经典内容以后,在近代教育界彻底抛弃经典诵读以后,道学和佛学却还是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诵经,将诵读经典作爲修行的第一功课,始终舍不得丢弃。原来诵读经典可以启迪慧知,开启智慧之门。现代科学恰恰在此时揭开了中国经典诵读的生理奥秘,这一现象更加加深了我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句名言的体悟。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值得深思。感谢他智慧的名言。我们再来看一下汉字,对于汉字,我们还远远没有发现它的全部科学奥秘。汉字同样是诞生于中国古代文明中一

14、元四素方法论的大系统之中。汉字中所包含的并非仅仅只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全息图,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大慧大智的结晶和载体,是启迪后学者慧与智的灵符,中国文字就是慧智图形、全息画卷。汉字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灵魂,维系着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文明发展的食粮和丰富营养。如同上面对语言进行的科学研究结论一样,如果我们开展对中文和西文视觉的对比科学研究,同样不难发现其中的明显差异。中文与西文在大脑中对视觉中枢区和视觉辅助区的作用点,肯定不同。整体把握阴阳,执两用中,慧智双运,必定是其中的最终发现。中文字形,由于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等丰富的内涵,而且将形、音、

15、义三位一体地整合成资讯模块组,对大脑的综合作用就构成了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及全息性,其功用同样是有利于启迪智慧,双向同步开发慧和智。修真生理学中的性线和返天镜的奥秘,都完整地包含在其中,只待科学的发现和验证而已。中国古文化无一例外地都是源于道和德,以仓颉爲代表的古圣,在造字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全息观。慧观与智观高度统一和结合,这是祖先们创造文字的前提和基础。汉字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灵魂,维系着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文明发展的食粮和丰富营养。汉字最巨大的功能,是维系着多民族、多语言的共同认同。中华民族在东方这块土地上,能够维持五千年而不出现分裂,汉字的无量功德就在其中!语文和宗

16、教是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元素。但是对中华民族来说,语文中的“语”和“文”各自独立,语和文这一元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远比宗教这一元素的作用更爲强大和重要。中国文字对民族的凝聚力,比宗教所产生的凝聚力似乎更加“无声胜有声” 。汉字之所以对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就是因爲中国的“语”和“文”是脱节的,是分离的,是可以各自独立存在,而又被各种“语”所共用的。这,就是汉字传神之妙的一个重要方面。汉字具有一个拼音文字未能具备的重要特点表意不表音,这与拼音文字完全不同。汉字表意不表音的独特性,是汉字能让各类语音共用的工具。任何语言都能够共用汉字,包括西方世界将来都可能将汉字作爲可以共用的文字。世界上的象形文字众多,汉字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全面保存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古老的文字。1982 年 5 月,着名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发表在全球最着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的文章,在世界上曾经引起强烈轰动。当然,这个轰动在国内没有形成什么大的轰动,但是余波是存在的。外国科学家们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