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2702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发展的动因产业发展的动因1经济增长的要素可以归结为:生产要素(包括物质和劳动力)的数量上的增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包括劳动力效率、劳动工具的革新、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如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公式、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产出率、劳动力因素以及技术进步因素等,这些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即国民经济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等和作为微观经济的企业和家庭等个体经济行为之间的中观经济,其影响因素有宏观方面的,也涉及微观方面,可以认为包括政治、社会、心理、市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如:政府政策、人口、科学技术、战争、投资变化、能源供应、自然灾

2、害、人们消费和收入预期、市场供需变化等。而且就单个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等发展过程而言,具有一定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中的主导产业通过前向、后向以及旁侧效应会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有政策因素,但更多的取决于市场因素、取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科学技术水平、资本和劳动力情况等。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资本获得的渠道可以多样化,这里暂时不考虑资本因素,将影响产业发展的动因归结:劳动力情况、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劳动生产力水平是与产业的现状相适应的,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对人类社会生产具有强的

3、制约能力,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分工的深入和细化以及“边干边学”、“持续改进”在生产中的运用,生产力水平与产业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为产业发展的一部分,而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主要体现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人口、政策、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主要在于影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而供需的变化又会限制或者推动产业的发展。至于投资预期、劳动就业率、消费和收入预期等可以归结为心理方面的因素,人们心理的变化和预期影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因此,产业发展的动因归结为三个因素,即:创新、需求和供给关系以及心理因素,这三个因素亦即造成产业发展周期的重要因素。 编辑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4、21产业的形成期产业的形成期 产业的形成指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同类屑性的新企业出现,逐渐具备产业的基本特点的过程。 产业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们需求发生了变化,如对产品质量、功能的需求。 (2)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新技术的产生和推广使用是产业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产业形成期的特点:生产规模较小,成本过高,产业内仅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产品的技术还不成熟,产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体系。 处于形成期的产业通常是一国的幼小产业,政府的政策对幼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政府采用保护政策,使其克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不完善,逐渐向新兴

5、产业过渡。 2产业的成长期产业的成长期 产业的成长期指产业形成后,随生产实践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数量增加的阶段。产业的成长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时产业已经渡过了幼年时的危险期,但能否进入成熟期是该时期产业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产业成长期的主要特点: (1)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的进一步纫分,技术工艺、品种、门类众多;该产业的产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该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增多。 (2)该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联系加强,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较大。 (3)该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较高,代表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 (4)形成了独立的生产经营管理手

6、段。 处于成长期产业通常是一国的新兴产业,或称为支柱产业,由于其发展速度快,增长率高,代表了现代社会技术产业化的较高水平,因此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导向的作用,是先导产业。 3产业的成熟期产业的成熟期 产业在成长期生产能力扩张到一定阶段后,进人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供求都很稳定。 产业成熟期的特点: (1)产业规模很大,产品的普及度高,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产业内企业数量较大,经济效益好。 (2)技术先进,成熟。 (3)产品成形,其性能、式样、工艺等已经被市场认可,市场需求量大。 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可能会成为一国的支校产业。 4产业的衰退期产业的衰退期 产业衰

7、退期是产业从繁荣走向不景气进而衰退的过程。 产业衰退期的特点: (1)市场需求萎缩,生产能力过剽,产品供过于求。 (2)产业的发展速度下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 (3)产业的技术水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处于较低水平。 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也被称之为夕阳产业。 产业的衰退期较长,可能比前三个阶段的总和还长很多,大量的产业会衰而不亡,如英国服装业在衰退,但该产业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习惯的一部分,市场仍有长期的需求。 政府对衰退期的产业政策通常有两种,一是对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通过增加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需求;二是进行产业转移,由于服装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产业,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工业的重

8、心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编辑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下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循环经济下产业发展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的一种战略性的趋势选择。这些因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单独作用、联合作用、系统性作用等多种形式。 (一一)内在因素内在因素 影响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利益、创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退出壁垒、产业链条的稳定性等。 1.利益。由于企业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的,所以企业的行为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总体上不会时时完全一致。当企业的行为目标与社会目标不相一致时,企业从利己角度出发,选择最利于自己的行动方案或占优策略,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帕累托组合的非最优。对于

9、环境问题,当企业从利己角度出发制定战略或采取行动时,所获得的结果对自己来讲不一定是最优,对社会整体来讲,也不一定是最优。长期以来,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视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最终导致自己的收益和社会整体收益的减少和降低。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引入新的机制或采取新的措施,也就是想方设法使企业行为的结果与社会目标相近或相一致。企业行为是利己的,在没有外力约束和激励的条件下,当循环经济模式下生产获得的收益小于传统模式下生产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很难自发形成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即使在政府的监管或强制下企业暂时形成了循环经济的运作,但是一旦政府监督不力或政府监督存在漏洞,企业

10、就会出现逃逸行为, 也就是逃避循环经济模式的生产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让企业获取相应的收益,企业才会自愿从事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产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利益获得必须大于企业不从事循环经济生产获得的收益,这样,对企业才具有现实的激励效果,也只有这样,企业间形成的循环经济链条才是相对稳定的。 2.技术。技术是循环经济的微观载体,它处于核心地位,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的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讲就是可以把各种废弃物质都能运用于再生产过程的技术,包括分解、合成、制造技术等,具体有环境无害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再循环和重复利用技术、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技术等。没有这些

11、相关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无疑等于纸上谈兵,即使在实践中构架起了循环经济的运作体系,实际生产活动也未必能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要求,因而,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此外,循环经济的实现还有赖于良好的规划、组织与管理,而循环经济的生产组织、管理规划是对生产技术的应用和为实现生产技术的应用及效率提高而进行的组织活动,所以,技术是制约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产业链条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在于系统内所有成员间的共生。以生态理念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也要求企业之间通过生态产业链关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有机群聚,实现企业间废物交换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12、因此,产业链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产业能否顺利成长、壮大与成熟。首先,产业扩张是在产业链条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扩张;其次,产业内部的优化归根到底将是产业链条的优化;其三,只有通过产业链条,企业间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所以,保证企业间合理、畅通的运作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链条,对产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进入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从产业组织角度看,构成进入壁垒的一般因素是: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相对费用壁垒和行政法规壁垒。也有学者认为,影响企业进入的原因主要有:规模经济、行业政策的规定与限制、产品的“先入为主”性、资本需求、转

13、换成本、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等。退出壁垒是指即使在过度进入的行业,企业的退出仍然有高昂的成本,构成这些成本的主要因素有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损失,工资刚性和技能差异引起的劳动力转移困难,进入其他行业时碰到的进入障碍,社会保障不完善引起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等,这些成本可能是如此昂贵,使得企业即使明白继续滞留在能力过剩的行业中已不可能改变其困难处境,但仍然不能或不愿退出。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很多,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和法律的因素等。进入退出壁垒反映了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某一特定产业的进入壁垒高,会使新企业无意进入该产业。同样,如果一个行业存在着较高的退出壁垒,会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性障碍。 5.产业创

14、新。产业创新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并不完全等同于高科技。产业创新不但包括创造或进入新兴产业,而且包括传统产业重组和升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创新的内涵越来越广,如企业的电子化、网络化、绿色化(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等)等都是它的重要内容。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创新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产业创新可能减缓产业衰老、延长产业周期,使产业具有衰而不亡的特征;也可能在产业成熟期到来之间,企业未雨绸缪,先发制人、进行创新,从而减缓产业衰退期的到来。 6.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国生产特定产品的能力

15、、占领国际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2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内在要素综合实力的体现,产业的创新、协调、兴衰动力等归根到底要通过产业竞争力来得到外在表现。经济学家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揭示了产业的兴衰变化,竞争力由弱至强再到弱的过程,显示了产业由“形成强大衰退”的过程。产业竞争力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关联,因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产业竞争力的源泉不同。当产业竞争力强时,有利于技术进步、扩大市场、吸纳资源, 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环境,有利于新产业的形成和已有产业的发展。相反,当某一产业竞争力弱时,产业的扩张能力相应也减退,意味着产业的逐渐衰落。 (二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有

16、:自然社会环境,人口政治因素,对外贸易,政府政策规制,市场需求等。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对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布局的影响。各地区往往依据资源要素的秉赋选择优势产业, 依托自然条件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二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观点已很多,此不赘述。三是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受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四是良好的自然环境会推动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人口政治因素。社会人口的数量、质量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是因为:首先,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的增长,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与扩张。其次,适度的人口数量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的素质越高,越有利于产业发展。其三,过多的人口会对需求产生压力,并阻碍一些产业的发展。此外,稳定有利的政治环境会推动产业发展,反之,则会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甚至损害。 3.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产业成长的外部推动力之一。一国(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国(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甚至会改变该国(地区)的某些产业政策。对外贸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