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族文化注入特色旅游肌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62688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民族文化注入特色旅游肌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民族文化注入特色旅游肌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民族文化注入特色旅游肌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金川河南岸的宅垄乡马尔村, 马尔锅庄在崇山峻岭间已延唱了上 千年, 从重大节日的祭祀活动, 到田 间地头劳作之歌, 或旋律优美流畅、 节奏轻快, 或热情奔放、 舞蹈律动, 不 拘时间地点限制地表达藏乡人民的 真情实感。 9 月 22 日, 在宅垄乡马尔村, 身 着盛装的藏族村民跳起了锅庄, 男声 洪亮高亢, 女声尖细明亮, 从一个横 排到围成圈, 脚步铿锵有力、 整齐划 一, 每一个鼓点都震动人心。 作为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花白胡子 的牛富强站在圈中, 认真指点着村民 的舞步, 下个月, 他们将出征全省的比赛。 “爷爷的爷爷往下传, 一代一代 的, 我十多岁就开始跳锅庄了。 ” 牛

2、 富强说, 记忆中, 农闲农忙时, 大家 都会绕着篝火跳锅庄, 特别是过年 的时候, 从初二到十五, 一桶咂酒, 篝火不熄, 锅庄不停。 但现在, 会跳 锅庄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有失传的 风险。 马尔锅庄中男领女和的形式独 特, 所使用乐器种类之齐备也是少 见, 抢救和保护马尔锅庄, 对于藏族 舞蹈史乃至中国舞蹈史都有极高的 研究价值, 对整个小金地区乃至整个 嘉绒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都具有极大的推 动作用。“马尔锅庄是继四姑娘山自 然景观后的又一道靓丽的人文景 观。 ” 新津县援藏干部李毅松告诉记 者, 正在建设中的马尔锅庄传习所, 将于明年6月建成投用。 120平

3、方米文化展示厅, 300平方 米马尔锅庄演出厅, 匹配住宿楼、 旅 游厕所和1240平方米停车场, 除了进 村社、 进校园, 马尔锅庄有了固定的 传习场所和表演场所, 通过民俗文化 表演吸引来往游客, 带动当地及周边 老百姓土特产销售, 促进经济发展, 也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 造条件。新津县援藏工作队副领队文丕凌还清晰地记得, 在盘山公路上盘行了大半个小时, 一个 拐弯, 就见到了董马藏寨。 那时, 一缕阳光正好照射在山谷间的寨子上, 蓝天映衬着白云, 看得 人神清气爽, 心旷神怡。“非常漂亮, 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 文丕凌说, 小金县虽然有驰名中外的 四姑娘山, 但像董马藏寨这样藏

4、在深山的自然和文化盛景还尚未被发掘。 枕着金枕头, 总要唱好山歌。 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是小金县宝贵的旅游资源, 如何发掘好 本地独特的文旅资源, 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新津县援藏工作队给出的答案, 是保护好藏族古 文化, 乡村民宿旅游唱戏发力。修复古碉楼, 塑造旅游新地标从川U到川V, 这是我们沿途的采访路线, 经丹巴进入小金, 天气转晴。 就在被阳光晒得慵懒的午后, 突然听到了空灵的马尔锅庄, 男女对唱, 踩着鼓点或跺脚或转身, 被震撼得猝不及防。 那一刻, 突然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这是时间和民族的沉淀。 在跳动的锅庄圈内, 我们看到年轻人的面 孔, 历史不会断代, 他们一直会在,

5、这真好。记 / 者 / 手 / 记文化为魂, 将旅游做成扶贫产业历史不会断代, 他们一直会在小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88个贫 困村, 2900多户贫困户, 1万多贫困人 口。 以文化旅游为主体, 以项目为推 手, 打造产业扶贫。 从2016年到2021 年, 新津县援藏工作队投资 1485 万 元, 打造小金县乡村旅游户外运动综 合体示范项目, 占援藏资金的40%, 力 度不可谓不大。 小金县乡村旅游户外运动综合 体示范项目, 分布在小金县的 13 个 乡镇, 新格乡尺码地、 元营村尺码地 乡村旅游户外综合点、 四姑娘山镇双碉村, 建设旅游厕所、 停车场、 农 副土特产品销售点项目建成 后,

6、将快速促进和推动小金乡村旅 游业发展, 促进农副土特产品销售, 实现沿线老百姓增收致富, 助推小 金县精准扶贫。 酒香也怕巷子深, 做好基础建设 的同时, 新津县利用本地资源, 加大 对外宣传, 推介小金特色文化旅游资 源。 在客源上, 也是想尽了办法。 “四姑娘山镇游客多, 我们跟镇 上的客栈结对子, 互相推介。 ” 文丕凌介绍说, 两地相隔30公里, 完全可以 实现住在四姑娘山、 耍在董马藏寨, 尤其是旺季时, 错峰旅游, 对客源的 带动力很大。 9月下旬, 董马藏寨的杨志兵家 门外开满了格桑花、 金黄色的向日葵 吸引着蜜蜂。 今年的羊角花节, 占据 绝佳 “口岸” 的杨家, 有2万多元的

7、收 入, 国庆节还没到时, 老客户就把5间 房抢订一空。 院坝里晾晒着菌子, 那 是相熟的客户早就订好的, 过几天就 到镇上, 给城里的客人寄出去。9月, 小金县日尔乡董马村, 金黄 色的小麦梯田顺着山势延伸, 板块分 明。 山腰上的董马藏寨平均海拔3200 米, 因为交通不便, 半农半牧, 靠种植 胡豆、 洋芋维持生活, 从山上采摘的土 特产, 人背马驮地卖进城, 勉强能够生 活。 事实上, 董马村生长着七八十种名 贵中药材, 贝母, 川穹, 虫草 “从4月份开始, 羊角花就开了, 五 颜六色的, 一直要开到7、 8月。 ” 董马村 村支部书记杨金华说, 每年花开, 都会 吸引不少本地游客,

8、 高峰期车从村头排 到村尾, 一天上千人, 但是村里没有接 待能力, 人来拍拍照, 开车又走了。 羊角 花, 又叫杜鹃花, 植物专家在小金县考察发现的野生杜鹃花品种, 已经有7种 之多。 新津县援藏工作队在打造包装整 体旅游项目时, 指导帮扶董马藏寨成 立了集体经济, 已经打造8户民宿, 能 接待60多人住宿, 每天餐饮接待能力 扩大到数百人。“旅游接待专合社和村 委会统一打造, 定价格, 培训接待, 不 能哪个随便要价坏了规矩。 ” 杨金华 说, 有了这8户 “典型” , 其他村民也跃 跃欲试。 董马藏寨, 相传是个古寨, 是土 司所在地, 附近的山上还有古战场遗 址, 曾经屹立在寨门口的破

9、败的古碉 楼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方面是只有土司才能修碉楼, 另一方面, 碉楼也是有军事意义的。 ” 杨金华说, 关于村寨的历史, 连年龄最大的老人 也无法说清祖先们到底是从何时就 定居于此的。 修复古碉楼, 塑造新的旅游地 标。 今年8月, 投资40万的古碉楼修 复项目启动。“长宽各8米, 逐层往上 缩减, 最高高度能达到28.7米。 ” 新津 县援藏工作队成员冯勇告诉记者, 按 照一比一比例原址重建的董马藏寨 古碉楼, 全部使用当地原生态的石 材、 木材, 甚至没有钢筋水泥, 完全使 用原始工艺。“建好后, 可以登顶, 俯 瞰整个村寨。 ”传承非遗, 让马尔锅庄成旅游品牌商报官方微信c

10、dsb86612222商报官方微博新浪微博: 成都商报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商报电子版 编辑 余小红 美编 吴卫 校对 陈婕要闻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06齐心协力建科室 市级医院有了第一台手术“我们来之前, 马尔康市人民医院从 来没有做过一台手术。 ” 谈起刚到马尔康 时的情景, 现为马尔康市人民医院副院 长的援藏干部杨志明记忆犹新, 由于医 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医院制度管 理不规范等问题较多, 许多工作难以开 展。“全院只有内科一个科室, 虽然有一 些先进的医疗设备, 但都没人会用。 ” 为此, 援藏队按照等级医院要求为 马尔康市人民医院筹建了外科、 儿科、 妇

11、产科、 急诊科等科室, 并制定了合理 的管理制度。“目前, 我们已经成功实施 了多台手术。 ” 为了给藏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 医疗队伍, 各援藏医疗队以专业技术 人才培养为重点, 努力实现 “派出去” 与 “请进来” 相结合、“输血” 与 “造血” 相统一, 做好 “传、 帮、 带” 。 着力提高 藏区医疗技术水平。“从援藏医生那 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 今年 23 岁的吴乾鹏是马尔康市人民医院 刚入职不久的一名医生, 作为援藏医 疗 “传帮带” 的受益者, 他感慨万端: “我们一周有两三次专科培训, 还有 机会进行临床操作, 同时, 对一些新 进的设备也慢慢能上手了。 这在以前 是不敢

12、想的事情。 ” 同样, 在急需医疗技术人员的松潘 县, 在大邑县的支援下, 目前实施手术 示教200余次, 专题讲座40余次。八美镇旅游核心区 有了高压氧舱再过一个多月, 外派进修学习两个 月高压氧舱操作技术的医护人员就会 回到位于道孚县八美镇的道孚县第二人民医院, 准备就绪的高压氧舱设备就 可以投入使用了。 该院由原来的八美镇 卫生院改扩建并更名为县第二人民医 院, 按照二甲医院标准打造, 华丽升级, 郫都区援藏工作队2017年追加援藏资 金355万元, 建设医院中心供氧系统、 手 术净化设备和高压氧舱, 道孚县第二人 民医院也成为全甘孜州第一家拥有高 压氧舱和无菌手术室的镇级医疗机构。 八

13、美镇属道孚县一级副中心城镇, 平均海拔3500米, 距离道孚县城78公 里, 距离丹巴县81公里, 距离康定县138 公里, 是甘孜州全域旅游重要节点。 改 扩建前的八美镇中心卫生院, 一直承担 着整个八美片区四乡一镇的医疗救护、 突发事件急救、 旅游救援等工作, 因设 备设施、 医疗技术落后等原因, 长期无 法满足该片区老百姓医疗卫生需求。 特 别是旅游旺季, 大量涌入的游客时发高 原反应, 情况危急, 及时吸氧治疗, 是直 接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此前, 八美镇中 心卫生院的用氧都采购于雅安天全等 地, 常常供不应求。 院长蔡景贵在基层医院从医42年, 担任八美中心卫生院院长36年。 看着改

14、 建一新的医院, 漂亮得让他有些不敢 认。“旺季的时候, 能每个人供应一个氧 气袋就很不容易了。 ” 蔡景贵说, 中心卫 生院没有应急急救能力, 以前有了重症 病人, 简单处理后得立即往州医院送, 至少要5个小时才能到, 但时间就是生 命, 耽误不得。 “今年八美地区跑马场, 吸引了20 多万游客。 ” 郫都区援藏工作队副领队 肖健说, 高原温差大, 游客感冒后容易 高原反应, 正是改扩建后的县第二人民 医院有了医疗设备和救治条件, 使游客 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安全保障。“下一 步能够实现自主供氧, 对游客来说, 就 安全得多了。 ” 蔡景贵说。“今年, 基地100 亩大蒜保守估计 纯收入十万元

15、以上。 ” 在黑水县双溜索 乡俄瓜村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 彭州援 藏干部岳军脸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 作 为彭州市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对口支 援阿坝州黑水县的岳军挂任黑水县农 业畜牧和水务局副局长, 后来又成为了 俄瓜村 “第一书记” 。 “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 岳军 一直思考着。 在同事和群众眼中, 岳军 是一名经验丰富、 技术过硬的专业技能 人才, 他负责全县种植产业, 这恰好与 他的专业技能对口, 使他有了发挥的平 台和空间。 他充分调动全县 “五个一” 干 部驻村帮扶力量中驻村农技人员的积 极性, 发挥片区农技服务团队作用, 深 入田间地头对全县早实核桃、 道地药 材、 生态果蔬

16、等经济作物种植进行分类 指导, 加强产前物资筹备、 产中田间管 理、 果树修剪等技术和产后整理及市场 分析等的技术帮助。 在对全县农畜产品发展情况进行深 入调研后, 岳军认为黑水温差大、 阳光足利于大蒜的生长, 这种环境生长的紫皮大 蒜大蒜素含量多、 品质好、 价值高, 且黑水 有很好的大蒜种植基础, 只是老百姓采取 传统种植方式, 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产品产量和品牌影响都上不去。 为此, 他 提出标准化、 规模化发展紫皮大蒜种植 的建议。“让产业发展成为致富引擎! ” 在岳军的参与下, 彭州援藏工作队 积极发挥桥梁、 纽带作用, 引入彭州市蔬 菜协会, 在双溜索乡俄瓜村采取 “支部+ 合作社+企业” 的方式建立起100亩标准 化大蒜种源示范基地, 计划用3年时间将 种植规模扩展到1000亩。 那段时间, 岳军 长时间驻扎在俄瓜山上, 与村民同吃同 住, 手把手教授村民种植技术。 黑水双溜索乡俄瓜村是一个在海 拔近3000米的半山上的贫困村, 山路狭 窄弯道众多, 坐汽车上一次山得用近1 个小时。 今年4月, 为更好地推动彭州援 助俄瓜村大蒜种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