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62588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正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学 生:谢飞鹏 指导老师:唐玉凤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128)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既复杂又敏感的重大问题。十几年来,中 国经济学界及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已经提出的思路或方案可谓不少,然而实际结果却难免令人沮丧。本文主要是从国有企业的债务 危机、国有企业的自身素质低下和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这三个方面进行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使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得到解决,强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深化公司制度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状;原因;对策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2、已经处于攻坚阶段。但是,总的说来,改革尚未取得应有的 成效。在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加快 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不能适 应市场经济的问题日益突出。国有企业的亏损额增加,亏损面扩大,近年来还在一段 时间出现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超过赢利企业的净净亏损情况,全行业亏损的行业数也 在增加。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或失业,收入减少,生活困难。 国有企业的状况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和不安。 改革国有企业,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这是一个重要而有困难的问题。怎样 改革国有企业,这不仅是全国上下普遍关心的问

3、题,而且也是许多人正在研究和实践 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为了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而促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各种改革的 成效,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一、 当前国有企业的现状分析(一) 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已经引起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 18 个“优化资 本结构”试点城市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若把已查明的资产损失和潜亏挂账考 虑进去,已经达到 89.9%。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使当前企业举步为艰。根据有关资料,国有企业 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总量呈放大趋势,但是经济效益不甚理想。国有企业的

4、发展速度较低,国有企 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总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总额看,多年的国有企 业亏损面不断增加,虽然近期对国有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国有企业亏损面较大的 局面没有大的改观。此外,加上当前工业生产中企业间相互拖欠资金等外界影响因素的困扰,都 制约了国有企业亏损局面的扭转。在国有企业中,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 高,其次是纺织业、食品加工工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二) 国有企业自身素质低下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大多数处于“三老” (企业老化、技术设备老化和产品老化) “两差”(经济 效益差、竞争力差)状态。目前,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率

5、已达 30%以上,超期服役的则超2过 40%。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设备基本上是“五代同堂” ,应淘汰的设备占 50%左右。 从产品角度看,国有工业企业的所生产产品中抵挡产品、初级产品、老产品居多,高档产品、精 细产品、新产品较少,产品质量下降,不合格产品增多,产品合格率低。传统工业初级产品产值 占工业总产值的 90%,新兴产业不到 10%。在传统工业中,初级产品的中间产品达 70%,最终产品 及精细化工新产品比重不到 30%。从行业情况看,除石油加工、电力行业的技术设备情况稍好些 外,像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工业和轻纺工业的情况十分严峻。(三) 国有企业改制不彻

6、底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未能在体制上真 正理顺,国有企业工厂制的特征尚为彻底改变。上级主管部门发号施令,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 惯,企业有问题也习惯找政府解决,政府实际上对企业负无限责任, “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很严重。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被任命为某一企业的总经理,由于原来的行政级别保留,结果是企业的经营效 益不论好坏,经营者都旱涝保收, “品级”是永久牌的,这就使企业成为了“衙门” 。已经股份制 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也不健全。首先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职工代 表大会的关系,机构与权力的交叉重叠,实际上减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其次

7、,股东会与 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关系也并不完善,国有股东权力主体不明确,可以任意在不同所有者 代表间进行无偿划拨,从而缺乏了一种对企业内部经营者的监督, “内部人控制”因而就会出现。 再次,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关系,两种不同责任岗位往往同一化,董事长身兼总经理是一个普遍现 象。二、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利润,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利润最大 化,但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外部约束程度,二 是企业的内部约束程度,三是企业自身的活动素质。具体说来就是:如果我们将企业看成是一个 能动的主体,那么它活动的业绩首先要决

8、定于外部的约束因素,如宏观经济背景、国家的政策约 束、市场中的竞争状况等等。外部约束程度越高,则企业活动的业绩自然就低。其次,要决定于 内部的约束因素,如企业的债务负担、职工的社会保障及福利负担等等。内部约束程度越高,则 企业活动的业绩自然也低。再次,企业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其活动的业绩除了决定于上述外部 与内部水平等因素外,经营机制是否健全等自身活动因素也是重要的方面。企业自身的活动素质 越低,则企业活动的业绩自然也越低。(一)外部的约束因素在外部的约束因素方面,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税负过重。根据统计全 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上交利税和“两金”占其实现利税的比重平均比非国有企业几

9、乎要高出一倍; 全国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大约各占一半,但是国有企业上交的税金,竟占了税 金总量的 68%。由于企业上交税金与企业利润有着直接的次消彼长关系,而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 业承担着重得多的财政负担,这种付出可能表现为效益的冲减。二是外部行政干预与行政约束过 多。即使在承包和改革后,国有企业还是难以避免各种行政干预和行政约束,而行政干预往往与 市场要求并不一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目标来组织自身的经营活动, 这样企业的经营业绩自然要受到影响。三是外部竞争激烈。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非国 有企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超过国有企业的比重,非国有企业对

10、国有企业形成了极大的 竞争能力。由于非国有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具有相对灵活的经营机制,所以 在和国有企业竞争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优势。在市场资源,市场收益周期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 润自然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3(二)内部的约束因素在企业内部约束因素方面,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债务负担过重,国有企业 自由资金紧张。自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以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补充,企 业的生产和发展基本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以致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由此形成的债务负担过重与企 业效益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二是人员负担过重。和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存在着离退休人 员明显偏

11、多的问题,有的老企业现有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是 3:1,个别企业达到 1:1。而离 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基本上由企业承担,随着人员增加和物价上涨,这部分费用还要不断 增加。此外,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富余人员的负担,在国有企业隐形失业问题还十分严重,富余人 员平均高达 30%以上,在目前这些富余人员还只能由企业出钱在内部自行“消化” ,这显然也是一 笔庞大的无形开支。三是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除了经济目标外,还承担了大 量的社会职能。在大中型企业中,历史形成的企业办医院、学校和生活福利设施等现象严重,成 了企业难以卸掉的沉重负担,这些社会负担占用着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

12、着企业经 营者的精力,从而也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三) 企业自身活动素质因素在企业自身的活动素质因素方面,造成了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产设备素质落 后。在国有企业,由于折旧率低,企业提取的更新改造资金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上交国家财政 过多,自身留利过少,也缺少资金实行技术改造,向银行借款又会背上沉重的还本付息的包袱。 因为上述原因,很多国有企业的老厂房、老设备得不到更新改造,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在市场竞 争中自然要处于劣势。二是人力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从经营者的素质看,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 经营者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在企业任命甚至直接从政府部门委派而形成的,其中缺乏一个公平公 开公正的

13、竞争选拔机制,因此就难以保证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趋于优化。再加上内部能上不能 下的干部制度以及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的问题,使其经营者的素质因压力不足和行政牵制过多而不 能充分发挥。从一般生产者的素质来看,由于传统的人事制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滞后,使得 国有企业不合格不理想的生产者无法替换,生产者的整体素质不能得到优化,同时生产者处于没 有足够压力与动力的状态下,其能力也难以激发。三是企业活动结构方面存在的根本缺陷。国有 企业经营机制不完善,这实际上是企业自身活动中责、权、利分配结构的不完善,或者分配不明 确,或者分配不合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虚置” ,国有企业缺 乏

14、真正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致使企业短期行为必然盛行;政企难以分开,企业经营者 经常受到不应有的行政干预,企业经营权并不能完全明确的落实到企业本身;企业经营者的权力 和责任不对称;企业生产者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称等等。在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责、 权、利分配不明确或不合理,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必然经常处于低效状态,从而企业经 营业绩受到根本的影响。三、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一) 解决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1、财政注资与银行持股的互相配合 在解决国有企业债务的认识上,应提倡“两点论” ,解决好财政注资与银行持股的关系。在转 制的过程中,不能完全避免运用国家财政政策解决债务危机。具

15、体可采用两种作法,一是由财政 直接注资给企业;二是由财政直接拨款给银行去充实资本金,是银行具备核销企业呆账的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在短期内大规模解决债务的有效性。但是,财政注资的缺陷是中央财政的举债空前 觉重,国有企业累计无法归还的银行贷款超过一万亿,若由财政注资核销,势必会增加货币的发4行,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它将导致负债企业过分依赖政府,弱化企业自身的财务管 理和竞争、盈利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银行持股的方式来弥补财政注资的不足,即将企业对银行 的负债,转换成银行对企业所持有的股权,旨在有偿解决企业的债务负担。解决国有银行债权转 股权问题有两个:一是由国有银行成立新的中介机构,如投资

16、公司、控股公司等。银行将一部分 债权出售给中介机构,然后再进行债券转股权。资金来源通过这些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和发行股票 解决;二是由国有商业银行自己成立控股投资公司,将一部分债权托管给控股公司并转化为后者 对企业的股权。 2、 资本市场和资产流动的共同进退 尽管国有企业负债累累,但不影响企业资产存量的增减,资产只有在资本市场中流动才能反 映出其价值的增减。资产的流动和交易,既防止了现有资产的流失,更实现了资产和资源的优化 配置。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反映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来自资本市场的缺陷。建立较为完善的直 接的融资市场,改变资本市场行政化的倾向,不仅可以促进资本和资产流动的市场化,而且可以 创造外部的公平竞争机制,形成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格局,从而达到解决国有企业债务的 目的。 3、企业破产并购的有机结合 企业的破产因是保障化的破产,破产不等于绝路,社会应该为破产的企业和工人提高失业和 破产的保障机制。对此,我国不仅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而且产权交易的 兴起,为企业破产、财务清理、资产评估和残资拍卖提供市场条件和技术手段。从我国的国情来 看,破产规范是一个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