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161713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北师大 2011 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以及课后板书以及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欢迎下载。欢迎下载。220172018 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

2、学进度表教学班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科目数学每周节数5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 原 因8、259、5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09、89、19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09、2210、10第三单元加与减1010、1310、17第四单元乘与除310、2010、24期中复习310、2710、31期中考试20172018 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科目数学每周节数5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 原 因11、311、21第五单元周长1011、2411、28第六单元乘法1012、112、

3、12第七单元年月日1012、1512、19第八单元认识小数3412、221、2期末复习1、51、9期末考试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 、 “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

4、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1.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化繁为简” ,探索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

5、作用。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5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 ;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2.2.借助最

6、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 ,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 借

7、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 “能通过吗” 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 1 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 角=( )元;把 1 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 分米=( )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 1 元=10 角,1 角

8、=0.1 元,就可6以推知 10 个 0.1 元等于 1 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 个 0.1 是 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一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9、,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教 法法:引导发现法。学学 法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7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二、对话平台玩中学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0、。(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指名汇报。(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8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 仔细看图,说一

11、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

12、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中做1、 做一做。(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2) 指名汇报。(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92、 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熊妈妈有 20 元钱,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1) 试着做一做。(2) 小组议一议。(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3) 说一说。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

13、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1) 如果用 20 元钱买 3 瓶饮料,应找回多少钱?(2) 如果用 50 元钱买 7 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四、做中得1、综合练习。(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2、全课总结。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10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

14、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生:面包每个 3 元 饼干每包 4 元饮料每瓶 6 元 花生每包 7 元 糖果每袋 5 元(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11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

15、论:34+6 或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想一想,议一议(1)小熊乐乐有 20 元钱,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乐乐课件)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1)出示饮料课件(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50-45= 7+62=73+4= 69-7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

16、调书写格式。(3)出示红色饮料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4)出示小兔拔萝卜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5)出示小羊图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课堂总结12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 (板书:混合运算)四、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效果还不错,有的孩子直接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有的孩子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由于有了直观图的帮助,大部分孩子都能较轻松地理解 34+6 或 6+34 的实际意义。由于理解了算式的实际意义,因此孩子大都知道这道题有加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而为什么要“先乘后加”?很多人总错误的认为,这是一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有多数的孩子,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