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1038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阶段:19世纪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1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义革命 第一阶段: 19 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1894 )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 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

2、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一、政治史 【专题说明】:必修一讲述的是政治史(以政治文明 的发展为主线) , 专题二阐述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发展 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一个民族的独立是政治文明发 展的前提) 【编者意图 】:旨在说明由于外国的入侵造成中国 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 能的主要原因。第 1 课

3、时、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考点解析】 一 鸦片战争1、时间: 1840 年 1842 年 2、背景: 用于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中国西方(英国) 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原料)3、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的爆发是历史 的必然)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4、结果:英胜中败 失败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4、【例题】 (2010 年高考四川文综15 题)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 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解析:选 A。本题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 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所以也排除。【例题】 (2011 年高考福建文综18 题)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 ,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白银)果皆散在

5、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 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禁烟原因的理解。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 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本题命制较好体现地方史特色,这也是福建自主命题三年来的亮点之一。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鸦片流毒中国危害国民的身心故C 项错误; A项和 B 项是并列选项,指的是鸦片造成兵弱且损害身体;而更严重的是银荒:白银外流,国家财政困难,威胁大清帝国

6、政权,为列强增加财源,早晚侵略中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 为计?” 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 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二、 南京条约 (1842 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内容和具体危害 内容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注意:不是整个香港)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7、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2 赔款 2100 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 通商口岸(简记:广厦福宁上,东南沿海地 区)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有利于英国商品倾销 和掠夺中国原料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 英方商定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备注:最能体现英国 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即以商品输出为 主,掠夺中国原料)【例题 3】2009 龙岩市检题38 题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

8、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 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 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 (1864 年)至光绪七年(1881 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 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 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 以上。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 20 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 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 6 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 。( 4 分)参考

9、答案:变化:外商操纵外贸经营权;外贸商品以茶叶为主;深受国际市场影响;外贸总值变化幅度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6 分)原因:鸦片战争后,厦门、福州成为第一批通商口岸;(2 分)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2 分)【例题 4】近代以来,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厦门、福州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3 分)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 1980 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 年福州作为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3 分)【例题 5】09 省检题 (3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 世纪 50 年代上海

10、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 。60 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 )、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洋泾浜英语示例摘编自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

11、(1860-1910 年)材料三(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 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大学外语类专业成为很多年青人的首选, 今天世界 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 目前 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 万人, 100 个国家超过2500 余所大学在 教授中文。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9 分) 因素: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培养翻译( 或外交 ) 人才;中外贸易交往;谋生的 需要。 (9 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2)据材料二,概

12、括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不得照抄材料 )(6 分 )结合材料一、 二及所学知识,评述“洋泾浜英语”现象。(8 分) 英语逐渐流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外 商贸活动发展。(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若回答“饮食、电器、交通工具、商 贸受到西方影响” ,给 4 分。 ) (3)分析材料三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8 分) 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通商,外语成为中西交往的必要工具( 或洋泾 浜英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有中西混杂的特点) 。 正面评价:能够帮助初学者克服外语学习的障碍;有利于英语的推广;推 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负面评价

13、:不是规范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利于掌握标准的英语;不利于深 入的沟通与交流。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ommission 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3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的语言热具有哪些新特点 ?(不得照抄材料 )(6 分) 背景:中国对外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市场广阔;外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 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8 分。答出符合题

14、意的四点即可。) 特点:语言学习更加专业化( 或规范化 ) ;学习者以年青人为主;双向( 或互动 ) 交流; 广泛性。 (6 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三) 、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兴起; 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战前战后社会性质政治独立自主部分主权被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15、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例题 6】 【2012泉州四校联考】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解析】 D 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于是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D 项正确。【例题 7】. (2009 广东高考)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

16、,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陈腐世界的代表 ” 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 “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 “ 对联式悲歌 ”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 “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例题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BCD【例题 9】 (2008 上海) 1840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