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0095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筋理论治疗颈肩腰腿痛经筋理论是中医学术中,研究经筋的分布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 断,防治,康复的理论,是中医学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软组织疼痛是一种人 们熟知但难以治疗的世界性疾病。在软组织疼痛的研究中,人们对这类疾病的 本质缺乏整体认识,至今还未掌握可靠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技术。临床上颈肩腰 腿痛为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界历来将该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归纳 “骨伤科”范畴。我们临床治疗观察应属于“软组织损伤”范畴。经筋理论即 软组织损伤与肌筋膜解剖、腱性筋膜劳损是运动糸统主要劳损之一,我们在临 床治疗中应用肌筋膜劳损病理机制,对软组织急、慢性劳损病理提供了现代解 剖学依据,同时印证祖国

2、医学“经筋理论”有现代解剖学的基础,是沿用千年 有效而不衰的中医软组织损伤的经典。 1. 概述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筋肉损伤,通过简单地处理,依靠其自愈能力,可使部 分轻型损伤得以缓解。但是,绝大部分筋肉损伤,尤其是与生活,劳动相关的 慢性劳损性疾病(职业病) ,常常不能完全恢复并留有后遗症。以手按压祛痛已 难于解决那些深在或己形成顽固病灶的筋性疾病。经筋损伤是人类生活、生产 活动中难于避免的疾病,早在两千年前的内经时代古医家就认识了从手、 肘、膝、趾,几乎遍及四肢关节的各种经筋疾病。对筋性损伤的认识已十分深 刻。随着医疗工具的发明改进,更使诊治经筋疾病的广度与深度讯速展开。总 结出外伤,外感

3、,劳损等诸多因素。在病理方面提出“风寒湿邪杂至”和“横 络盛加于大络之上”的两种病机。指出了因此而产生“津液涩渗”迫切而为沬 “的致痛基础,和“排分肉,肉裂而痛”的病理。在治疗针具上,提出用圆针 以治分肉之疾,长针治疗骨解间筋性损伤性疾病。在治疗原则方面提出“针至 病所”的原则。在操作方面提出了“关刺、恢刺、短刺、输刺、燔针劫刺”等 “解结”之法。 但是在内经时代以后,对经筋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是不够的。尤其是与经脉 理论的研究相比较,就更显欠缺。经脉理论应用在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占居 了主导地位,后世医家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经脉研究而致,由于医治经络之病, 可采用纤细的毫针,容易被人接受,而治疗经

4、筋疾病,则需要针身粗挺,针未 锋利的长针,因其创伤较大,反应重,不易被人接受所致。内经时代,针具 正处在改革更新时期,由砭石转而代之以金属针具,这是医学上的一大飞越。 就“长针”而言,它比砭石精细,故容易被广大病人接受。应用长针治疗经筋 疾病的实践得到发展。经筋理论也得到迅速的完善和提高。长针的特点之一是 “锋利身薄”。对其针柄及针身稍做改造,就可以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医外科适 应症中,痈疽疮疡是一类重要的疾病。当脓已形成后即应切开引流。当时所用 的工具就是带刃之针。外科操作器械是用“针”进行的。长针末端的锋刃是由 针末磨薄而形成的。其横断面很小,虽能深入内部,但也因其锋刃太短而对切 割扩创尚有

5、困难。随着外科治疗范围的扩大和治疗需要,必须使针形刀刃展宽, 以致“割皮解肌,破背膜,抽割聚积。”出现末端展宽刃如刀形的“大小针刀” 等使古九针中带刃针具走向外科领域。 2. 挖掘 中医骨伤科引用经筋理论并得到关键应用。经筋损伤作为骨科的伴随疾病受到 了重视和研究。唐 ? 孙思邈著千金药方 ,不仅记述了大量筋性头、颈、肩、背、腰、骶、四肢关节的疾病。而且特别强调了按摩方法,用以舒展筋结,弹 剝粘连。他归纳出擦、捻、抱、推、振、打、捺等手法,在治骨的同时,对经 筋损伤进行力所能及的治疗。宋? 李仲南著永类铃方 ,元? 危亦林著世医 得效方 ,进一步明确指出:早期宜活血化淤,中期宜养血舒筋,后期当

6、培元固 肾,并配合辛窜芳香,温经活络,行血定痛的洗药,熨药,外敷药等,确立了 筋性损伤的内服与外敷的药治原则。 明? 薛乙著正体类要,提出: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由之不和”。这不仅强调了肢体局部损伤与整体的辨证关系,在更深层意义 上,提出经筋损伤会导致着藏其中的经脉阻滞的病理。经脉运行气血、营养 内脏、气血不畅、必然引起相应的内脏疾病,这正是“筋性内脏病”产生的机 制。 清? 吴谦著医学金鉴不仅详尽注释经筋的起止结聚,而且总结了前人对经 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经验。强调用“摸”法对经筋痹痛进行诊断,用推、拿、 按、摩等手法治疗各种经筋疾病。强调从解剖学的角度去认识经筋

7、的分布并指 导经筋痹痛的治疗。 掌握人体的解剖知识,能帮助医生清楚的了解骨体筋肉内脏的形态和分布, 这对诊断、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在经筋痹痛的诊断、治疗中,尤其显得重要。 尽管中医骨伤科治疗大量的经筋疾病,但是在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骨伤学教材 中却不提经筋理论,在解释分析经筋疾病的病机,治则时,也越过经筋理论而 只谈经络气血。教材中全面介绍十二经脉,用经脉气血理论分析筋伤疾病,使 人产生隔靴搔痒之感。中医筋伤学讲义是专论筋性损伤的学科,讲义亦只谈经 脉不论经筋。由此可见,经筋理论被人们搁臵,甚至到遗弃的程度。 虽然中医学界研讨经筋理论十分不足,但是经筋疾病却普遍存在。中医骨伤学, 中医筋伤学,针灸

8、学中的颈、肩、腰、腿、膝、踝、肘、腕等部位的“痹”痛, 十有八九都是经筋疾病。因此,今天提出对经筋理论进行整理、研究是完全必 要的。 3. 针具创新 经筋痹痛是多发病、常见病。经筋痹痛有它特殊的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传 变规律。由于经筋疾病过程中的反复损伤,其最终会产生粘连和斑痕,有形成 顽固性病灶的特点,在这一病理阶段就需要“解结”的思路、方法和针具。近 几十年,不断研制出某些针具和新的疗法,如:长圆针、小针刀、针灸刀、银 质针、松针、刃针、锋钩针、药刀针、新九针、水针刀、松解针、巨钩针、小 宽针、挑针、金针拔障、浮针、拔针、齿钩针、松筋针、小眉刀等等。都是自 觉不自觉地针对临床经筋疾病的针

9、具研究。只是,许多医家循西医固有诊治原 则出发,或从临床经验积累出发,都没有用经筋理论来整理、规范和统一,因 此,也就难以形成具有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专门学科。 西医临床专家也根据临床的需求,开始对软组织损伤及其原理和治疗进行了探 索。 “软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医学的经筋解剖学内容相同,只是中西医各自 从自身的理论认识出发,对人体的相同组织给予不同的归类、分析和研究而已。 也正因为研究方法不同,所得出的规律也有所差异。就中西医认识经筋痹痛而 言,西医重视具体损伤的组织,且精细到某块肌肉、某条韧带,要求对具体组 织进行处理和治疗,强调局部诊治;中医经筋理论则更重视沿某经筋循行线上 的全面诊查,

10、沿人体某一条或数条相关经筋找到其全部损伤点。这就要求临床 医生不仅要找出显形的结筋病灶,而且还要发现并处理那些相关的隐性结筋病灶,从整体上进行诊断和处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辨证论治的特点。 西医对软组织的研究和发现,开始动摇或纠正了许多传统的观念,引出了新学 术的兴起, 也出现了 “软组织切痕术”、 “软组织切痕松解术” 、 “软组织松解术”、 “微型手术”等新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他们高超的技艺不仅丰富了经筋疾 病的治疗方法,而且,从理论、发病机制、疼痛原理、治疗原则等方面也做了 阐发和论述。其中不少的观点和规律在内经等著作中就可以找到雏型和精 辟论述。 4. 中西医结合 就经筋疾病即软组织损

11、伤而言,中医有皮痹、肉痹、筋痹、骨痹之分,清楚地 认识到皮,肉,筋,骨,是痹症的疼痛基础。经筋痹痛是临床常见病,从“风 寒湿杂至,合而为痹”的角度去认识并处理痹症,取得了显著疗效,对经筋劳 损性疾患,尤其是由于反复损伤而形成结筋病灶的治疗尚没有很好的挖掘和发 挥,这正是我们急待探讨的问题。由于当时对这类疾病本质认识不足,对其发 病,传变,扩延的规律和解剖基础掌握不够,尤其是缺乏整体认识,加之也没 有可靠的检查与诊断技术为依据。随着X 光技术的发现和运用,使人们能够清 楚的看到骨性的变化,由骨性变化而致的“骨质增生”、 “退形性变”、 “神经根 骨性压迫”等理论应运而生。于是“骨性压迫致痛说”成

12、为现代医学认识关节 痹痛的主导学说。由于这种学术思想的引导,人们就将精力集中到分析X光片、 CT、核磁共振、造影等提供的骨性压迫的诊断方面,并据此确立了手术切除赘 生骨等治疗方法。根据这一理论,人们更注重X 光诊断,并提出“腰椎滑脱” 、 “腰骶椎隐性裂”、 “腰 5 横突肥大”、 “横突髂嵴假关节形成” 、 “椎体间骨桥形 成” 、 “肥大性脊柱炎”、 “退形性脊柱炎” 、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 “腰椎间盘突 出” 、 “椎间盘膨出”、 “椎管狭窄”等X 光诊断结论,而不是根据临床检查就将 各种关节痹痛,颈腰腿痛等病的原因简单的归咎于这种“骨性改变”,由此产生 了只有用手术方法切除压迫神

13、经的骨性组织才能治愈痹痛的思维定式。这一理 论指导下而实行的切除赘生骨组织,椎间盘,或开放椎管以减压的手术,并不 能解除疼痛问题,达不到理论上的治疗效果,这就不能不使人们面对这些临床 问题进行思考。 20世纪 60年代, 以宣蛰人教授为首的骨科专家们开始对这一临床现象进行研究, 发现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由骨性改变引起的机械压迫刺激 神经根或周围神经而产生疼痛,这在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上属阴差阳错。”通过 临床实践,他提出软组织炎症致痛说,并倡导软组织外科学。软组织炎症致痛 说,软组织外科学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它也未取得传统主流学派的认同, 但从临床观察和总结,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14、手段对临床资料和基础理论进行探讨, 已取得显著成绩。对软组织(经筋)松解减压的机制探讨以及中医专家对骨伤 科推拿手法机理等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关学 术专业团体,专业学会,在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的过程中,激发和促进了经 筋理论的发掘,整理与提高,同时也推动了经筋医疗的改进与发展。 5. 经筋与肌学 在人体中,筋可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有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的 组织,就是现在医学所指的骨骼肌。 灵枢 . 经脉又说:“骨为干,筋为刚。” 都是对运动肌的描述。在肌组织中,其应力点基本在肌的起止点(即肌在骨骼 上的附丽点)处,中医称筋结点。这里也正是劳损并引起关节痹痛

15、的重要部位。 而在该部位的附属组织更首当其冲,是劳损最早发生的部位,筋结点反复损伤,尤其有“横络”形成时,则称之为结筋病灶点。神经纤维管,骨性纤维管,腱 鞘,滑液囊,滑车,籽骨等也容易出现结筋灶点的部位。肌肉附属组织有保护 运动肌和肌腱的作用。在生理范围内,有利于肌肉发挥它的功能,但在非生理 状态下,它们又是最早受到伤害并表现症状的组织。尤其是反复积劳性损伤引 起的肌附属组织损害,常是顽弊不愈的重要原因。 5.1 筋膜 膜分深浅两层,浅层位于皮肤深面,富含脂肪组织;其深层为深筋膜,或叫固 有筋膜,其多附着于骨突处,并于骨突处增厚,形成假性韧带。 由深筋膜发出一些结缔组织,构成筋膜板。其连于骨膜

16、或同侧的深筋膜,从而 分隔各肌肉或肌群,这种筋膜板叫肌间隔,他是包绕着一块或一群肌肉的结缔 组织。如“刀入鞘” ,故称之“肌鞘” 。肌鞘全是由筋膜组成者,叫纤维鞘,多 见于浅层肌肉周围;另有部分由筋膜,部分由骨膜组成者,叫骨纤维鞘,多见 于深层肌肉周围。 筋膜能减少肌肉间的摩擦,保证每块肌肉或某组肌群能够单独运动;它还可以 约束肌腱,改变肌肉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肉的功能;有的筋膜供肌肉附着, 从而扩大了肌附着面,尤其是血管、神经都沿筋膜间隙走行。筋膜的损伤、病 变会引起疼痛(痹证)或血管不畅,营养减少(痿证),筋膜能限制炎症扩散及 渗出液或脓液的扩散,但也易形成难愈的疼痛(湿痹)。 5.2 滑液囊: 它由疏松结缔组织分化而成,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其中有少 许滑液,主要分布各结构的摩擦面之间,其功能为增加滑润度,减少组织摩擦, 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5.2.1 皮下滑液囊:多分布在关节凸的皮下。 在骨韧带受压迫或摩擦的地方出现。 5.2.2 腱下滑液囊:位于肌肉与坚硬结构之间。 5.2.3 肌下滑液囊:位于肌肉与坚硬的组织之间。 5.2.4 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