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59844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布革乡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鲁布革乡鲁布革乡 20132013 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为切实抓好我乡 2013 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此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式,按照“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要求,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新模式。切实把“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由乡人民政府统一组织

2、,以村(居)委会为基础,集中力量,精心组织,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推进动物防疫工作按质按量地有序开展,提高免疫密度、免疫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动物疫病死亡率,实现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二、目标任务二、目标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免疫进度,规范免疫操作,提高免疫密度,保证免疫质量,消除免疫空白。确保年内不发生牲畜口蹄疫、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犬狂犬病、山羊痘、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其他畜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抓- 2 -好牲畜口

3、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犬狂犬病、山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适时补针、不留空白, 强免数不低于上级下达的任务数, 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犬狂犬病、山羊痘、猪链球菌病、 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畜离群体免疫密度达 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 70%以上。猪、大牲畜、羊和禽的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3%、1.5%、2%、6%以内。建设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示范亮点村 4 个。 三、工作措施三、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人民政府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亲自抓

4、,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具体抓,明确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长为直接责任人、各村(居)委会主任为各村(居)委会第一责任人。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片、分管领导和班子成员挂村、村级领导包干负责, 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每人联系 1 至 2 个村(居)委会负责指导开展技术工作。制定鲁布革乡2013 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计划 、 鲁布革乡2013 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实施方案 、 鲁布革乡2013 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召开全乡干部职工、村级两委领导、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的动物防疫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文

5、件和会议精神,对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新模式进行宣传,对动物防疫工作作全面- 3 -部署。乡人民政府与村(居)委会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村(居)委会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奖惩。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乡 9 个村(居)委会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 ”的动物防疫方法,组建动物防疫工作组。每个组由包片干部带队,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村组干部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参与,根据动物免疫程序和动物防疫工作计划,集中人力、物力,逐村对畜禽进行集中免疫。全乡划分为江外(六鲁、六朋、团坡、当别)和江内(

6、八大河、大坡、罗斯、多依、舌坡)两个片区,以片为单位,两个片区同时展开工作,逐村进行集中免疫,先整村整片推进,最后实现整乡推进。片区工作人员统一开展工作,挂村领导统一组织、村(居)委会人员和村组长负责宣传发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免疫操作、免疫耳标佩戴和免疫档案填写等。 (二)增加投入,保障运转。乡人民政府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县财政发放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实施 “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 ”的工作经费在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前分两次划拨,根据畜禽饲养量,每个村 (居)委会投入 3000-4000 元,用于宣传标牌(语)制作,

7、采购防疫器械及药品、防疫人员服装、防护消毒设备,村级人员的务工补助及必要的生活开支,以及必要的会议支出等动物防疫专项开支。- 4 -(三)创建亮点,加大宣传。充分利用会议、墙报、宣传单、上门讲解等形式,宣传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政策、防控知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罗乃公路和芭八公路沿线创建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示范亮点村 4 个(大坡村、八大河村、木纳村、腊者村)。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增强群众防控意识,让社会各界人士理解、支持、配合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使广大养殖户自愿接受、主动参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整村推进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强化免

8、疫,夯实基础。抓好基础免疫,对应免畜禽应免尽免,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按月补针免疫相结合。在集中免疫阶段,组成江外和江内 2 个动物防疫小分队逐村逐户推进免疫。同时做好免疫档案记录和免疫标识佩戴。动物免疫档案规范化管理 程度散养户达 90%以上,规模养殖场(户)100%,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电子免疫档案建立达 100%。 切实按照免疫办法,科学开展免疫工作,真正做到 “真苗、真打、真有效” ,同时做好动物防疫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动物疫情。动物免疫工作中,一是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按照一严(严格操作规程) 、二准(注射部位准、剂量准)、三集中(时间、人力、物力集中) 、四到场(领导、包

9、片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畜主到场) 、五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 ,按照一畜一针的技术要求进行免疫注射。 二是疫苗现用现配,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等环境。同时注射两种- 5 -疫苗时使用两支注射器,分部位注射。三是严格按技术要求的剂量免疫,确保免疫的质量。四是动物防疫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现接种动物过敏,及时救治。 猪、牛、羊强制免疫应激反应率和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0.5和 0.2以下。23 月和 78 月集中开展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犬狂犬病、山羊痘等强制免疫和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计划免疫。计划领取

10、猪瘟苗 4.2 万毫升以上,免疫猪瘟苗 4 万头以上;领取猪蓝耳病苗 8.4 万毫升以上,免疫猪蓝耳病苗 2.7 万头以上;领取猪口蹄疫苗 8.4 万毫升以上,免疫猪口蹄疫苗4 万头以上;领取牛羊口蹄疫苗 5.5 万毫升以上,免疫牛口蹄疫苗0.36 万头以上,免疫羊口蹄疫苗 2.4 万只以上;领取禽流感苗 1 万毫升以上,免疫禽流感苗 3.6 万只以上;免疫鸡新城疫苗 3.6 万只以上;免疫犬狂犬病苗 0.1 万只以上。 (五)关注疫情,防患未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排除疫情隐患。每月进行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犬狂犬病、山羊痘、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

11、排查,对规模养殖场(户) 、交通沿线、老疫区、边界地区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监控。持证养犬 100%免疫,无主犬、流浪犬、疫区犬 100%捕杀。按时完成畜禽疫病监测采样任务。(六)加强检疫,多方阻疫。- 6 -认真抓好动物检疫申报点动物检疫及八大河、多依、乃格 3 个市场检疫监督工作,禁止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和交易,从流通和交易环节阻止动物疫病传播蔓延。对检疫发现的染疫病畜和病害肉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率达到 100%,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 100%,输出省外市外的猪、牛、羊耳标佩戴率达 100%。(七)规范管理,严格报告。加强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管理,做好设备使用管理维护。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对村 (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 规范村级动物疫情报告等管理制度,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水平。抓好规模养殖场(户)动物防疫监管,每月至少深入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一次技术指导。市场检疫监督与补针免疫相结合,抓好八大河、多依、乃格 3 个市场检疫监督的同时进行牲畜口蹄疫苗补针免疫工作。按规定时限规范、准确上报疫情报表、统计报表和动物防疫工作文字资料,不瞒报、不谎报、不迟报、不漏报。二 0 一三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