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589123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2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5 理论理论2017年 3月 26日 星期日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史,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 曾产生过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教育家。即使在鸦片战争 后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百余年间, 仍有无数仁人 志士为了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而改革教育、 培育人才, 积累了 宝贵的教育经验。在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今 天,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步, 需要加强教育史研究, 继承 发扬我国优秀教育传统, 发掘运用本土教育经验。 改革开放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30多年来,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界采取多种措施, 努力把世 界各国的先进教育理念、 理论、 制度和方法介绍到国内,

2、为创 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我国 教育发展状况与预期目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还存在许多亟 待解决的问题。之所以如此,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本土教 育经验重视不够。一个时期以来, 在我国教育学界, 教育史 研究受到冷落。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有关教育史的课程 被压缩, 教学和研究人员得不到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说, 我 们对别人教育经验的关注要胜过对自己教育经验的关注。 其实, 任何先进的教育体系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其中 固然包含人类共同的智慧, 但这些共同的智慧不可能成为解 决所有国家和民族教育问题的万能药方。 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 100 多年发展历程中, 至少出

3、 现过三次集中学习国外教育模式的高潮。第一次学习高潮 出现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当时, 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弥 漫着 “以日为师” 的气氛, 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价值取向非常 单一。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份章程, 就是参照日本大学的章 程制定的。20 世纪初, 清政府颁布全国性学制 癸卯学 制 , 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条文几乎与日本学制一致。第二 次学习高潮出现在 20世纪 20年代。后, 我国高等 教育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向日本学习到向德国学习、 再到全 面模仿美国的过程。许多高等院校从管理体制、 系科设置、 课程内容到经费筹措等, 都学习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第三 次学习高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

4、时特殊的国内国 际环境, 我国以苏联为榜样, 对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 专业 设置、 教学大纲等进行了全面修订调整。这种教育体制曾 长期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说, 三次学习高 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产生过 积极作用, 但其后遗症也长期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健康发展。原因何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在于, 我们对本土教育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和利用不够。 2014 年 5 月 4 日,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 大学, 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 更要遵循教 育规律,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 20

5、16 年 12 月, 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又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 独特的文化、 独特的国情, 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 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 这些讲话深刻揭示了办好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内在规律。教育作 为一种培养人的复杂社会活动, 既受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 影响, 也受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制约。前者决定了教育的民族性和差异性, 后者决 定了各个国家、 各个民族在教育上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一个国 家、 一个民族学习外来的先进理念和制度, 说到底是为了吸收借鉴并有所创新,

6、而 不能只当 “搬运工” 。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新形势下,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发 展, 既要借鉴外来的先进教育经验, 更要立足国情, 深入研究我国本土的教育史, 运 用好我国教育史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让教育多一些本土味儿。 (作者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发掘运用本土教育经验田正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要 的战略工程, 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 怎样 办大学的根本问题, 事关党对高校的领 导,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 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召开全国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 将高校思想政治

7、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新形势下, 高校要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 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找准 突破口和着力点,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 作水平。 把握好学生这个主要工作对象。高 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主要工作对象是 学生。大学是人一生中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应遵循教 育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大学生成 长规律, 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聚焦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目前, 高 校学生大多为 “95 后” , 他们思想活跃, 接受新观念、 新事物较快, 可塑性较强。 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 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引导学生做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8、、 积极 传播者、 模范践行者。大学生活总少不 了一些迷茫与困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注重为学生解疑释惑, 及时解答学生 在学习、 生活、 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 让他们明确人生应该在哪用力、 对谁用 情、 如何用心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等重要 问题,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和针对性。 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 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 道, 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课堂教学, 为学生成 长奠定科学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是创新 课堂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 改变灌输说教的方法, 探索启发式、 研讨 式教学方法, 提升

9、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 感染力。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做好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任务, 其他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 种好 责任田, 合力打造专业课、 社会实践课等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协同发声 的课堂教学体系。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 设。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做好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 离不开一大批政治立场坚 定、 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帮助学生廓清各种思想迷雾, 将真善美 的种子植入学生内心深处。因此, 高校 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使教师真正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重点关注入学和毕业两个时间节 点。经验表明, 新生入学后和毕业生离校 前是各类校园事件的高发期。在这两

10、个 时期, 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 思想情绪 波动较为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予以 重点关注。一是建立 “点面联动” 机制。 所谓 “点” , 就是要善于利用开学典礼、 毕 业典礼、 入党仪式等重要时间节点, 开展 特色鲜明、 感染力强的思想政治主题教 育。所谓 “面” , 就是要针对刚入学新生和 即将毕业学生的思想特点, 经常开展形式 多样的活动, 为学生解疑释惑、 缓解压 力。二是建立 “多维互动” 机制。整合学 生、 家长、 学校、 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力 量, 增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交流合 作, 构建多维度、 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 机制。比如, 对刚入学的新生, 要多与学 生家长沟通

11、, 了解掌握其思想状况; 对即 将毕业的学生, 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其解 决最为关心的就业问题, 把解决思想问题 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升亲和力增强针对性找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樊小杰孔令华习近平同志强调:“重视历史、 研究 历史、 借鉴历史, 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 了解昨天、 把握今天、 开创明天的智 慧。 ”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未来的 历史。重视学习借鉴历史经验, 是习近平 同志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党的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围绕学习、 研 究、 借鉴历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 重要讲话站在开辟未来的战略高度, 以 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邃

12、视野, 深刻回答了 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学习、 研究、 借 鉴历史的问题, 为发展 21 世纪中国马 克思主义史学提供了科学指南。历史是一个民族 安身立命的基础学习历史能使我们更好了解中华 民族从哪里来、 将往哪里去。马克思说 过,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 史学。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有几千年不 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浩如烟海的历 史典籍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创造历史中 积累的各种知识、 经验和智慧。历史是 现实的根源, 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 自昨天; 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 才能知 道她从哪里来、 将往哪里去。习近平同 志指出:“中国有着 5000多年连续发展 的文明史, 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 的

13、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 历史和文化, 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 中国历史和文化, 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 中国的社会状况, 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 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 很难全面把握中 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 认识当今中 国, 要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学习历史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启示。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治理好 今天的中国, 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 化有深入了解, 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 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 历 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中国历 史是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 业史和发展史, 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 理政经验, 包含着许多对国家、 社会、 民 族及个人成

14、与败、 兴与衰、 安与危、 正与 邪、 荣与辱、 义与利、 廉与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国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的, 今天 遇到的许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 影子。只有认真学习总结中国历史, 才 能充分运用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积累的 伟大智慧来化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 题与挑战。 学习历史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 气和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 要中国人有骨气、 有底气。作为世界上 惟一历史记载不曾间断的文明古国, 5000 多年文明史是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精神源泉。习近平同志强调:“对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 历史, 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 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民族

15、观、 国家观、 文化观,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 气和底气”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 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的内生力量。实 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通过学习了解 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 传承祖先的成 就与光荣,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 气, 使我们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更好 地服务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对历史多一份尊 重多一份思考尊重和珍惜自己的历史, 保护好 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不能任意 选择, 也无法改变。如何对待历史, 是 一个关乎民族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严 肃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历史, 我们要心怀敬畏、 心

16、怀良知。 ” 他强调, 中华民族的历史 “都是人民书写的历 史” , 都应该得到尊重; 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 多年的斗争史, 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 奋斗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60 多年的发 展史,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探索史, 这 些历史一脉相承、 不可割裂。关于如 何对待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习近平 同志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 哪一个 民族, 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 丢 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 这个国家、 这 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 这些重要论述 告诉我们, 对历史应该多一份尊重、 多 一份思考,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不断从历史中 汲取有益养分。 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 主线、 主流和本质。习近平同志强调: “学习党史、 国史,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 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 修, 而且必须修好。 ” 进入近代以后, 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 和人民幸福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 艰巨历史任务。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之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