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586428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勒温( lewin) 等人的团体动力理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守杰.“学习共同体”研究理论考察与新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0):34-35.1 John Retallick, Barry Cocklin. Learning community in education: issues, strategies and contextsJ.Routledge,1996: 6. 朱慧娟.高校学报建立战略联盟的构想J.编辑学报 2004 (2):121-122. 冯 猛 刘玉照倡导专业规范,培养研究队伍,打造学术共同体第二届“组织社会学实 证研究工作坊”综述.社会.2006(4):195-205.2005 年10 月22 26 日,由上海大学社会

2、学系、香港科技大学组 织管理系和上海高校社会学E 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组织社会 学实证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这次工作坊秉承2004 年10 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第一届“转型中国的组织现象研究”(务虚 会) 所达成的共识,旨在通过两代学人的深入交流,研讨专业化的研究 规范,推动中国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重 视学术传承,提高新一代青年学人的研究水平,培养研究队伍,打造学 术共同体。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香港科 技大学以及美国杜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国内外三十多所知名大学

3、和 研究机构的六十多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 工作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证研究报告评议会,由与会的 资深专家对从三十多篇与会论文中遴选出的8 篇实证研究报告进行评 议;第二部分是典范的实证研究文献的研读,由青年学者对照自己的研 究,对由周雪光、李友梅两位教授精心选取的10 篇文献进行深入地研 读和讨论;第三部分是关于产权社会学的专题研讨。 一、实证研究报告评议一、实证研究报告评议:反思与修正反思与修正 本部分内容分为政府与基层政权的组织现象、经济领域的组织现 象之一(金融与市场) 、经济领域的组织现象之二(企业组织) 、N GO /195 NPO 组织等四个板块,涉及温州的民

4、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网络与求职 行为、产业园区发展、城中村的改造、村庄的权力精英、复杂的集体行动 和流浪儿童救助等方面的组织现象。与会专家与青年学者紧紧围绕如 何做好一篇规范的实证研究论文,如何把对组织现象的描述与理论上 的对话和分析结合起来,如何处理好论文的论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讨论。张静、李培林、蔡禾、李路路等四位教授分别主持了每个板块的 讨论,并结合每个领域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前沿问题进行了精彩的 点评。 在政府与基层政权的组织现象这一板块的讨论中,轩明飞的股权 改制与精英牟利一文,通过对济南前屯居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考 察,他认为,我国城市边缘区“城中村”社区组织股份公司制改革的实质

5、依然具有产权不清的股份合作制特征。李培林认为,虽然该文对农村 产权进行了讨论,但其对产权的真实形态并未作出清晰的描述,对于权 力概念的运用也是模糊的,如何清晰地展现权力运作的过程是社会学 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邱泽奇指出,对股权改制和精英牟利的讨 论没有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股权改制和精英牟利是同一过程还是因 果关系,文章对这两方面都有涉及,但都没有阐释清楚。刘世定从论证 方法上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从学术角度看,牟利的动机不一定导致牟利2结果的出现,因此用牟利动机论证股权改制这一个过程是不恰当的。 金桥的权力资源与地位获得对几个中国村庄权力精英的考 察一文,通过对四个村庄两类村级权力精英村支部书

6、记和村委会 主任地位获得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在权力获得和权力维持过程中党性 资源、经济资源、家族资源等资源的运用,以及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不同 作用。蔡禾认为金桥的文章是对中国现实农村权力配置的解释,而对 此研究都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权力授予的双重性(国家授予与村民 授予) 以及实际运作的矛盾。另外,地位获得与地位维持需要区分清 楚,影响地位获得的权力资源(比如经济财富) 不一定在地位维持中发 生作用。刘世定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两个问题:一 是社会学论文如何提出学术问题? 二是个案对普适性研究有什么贡 献? 刘世定指出,农村村级精英权力获得与资源占有之间的关系,围绕 资源的运用、资源

7、的差异以及影响已经被多次论证过,而金桥的文章也 没有走出这个范围,至多是应用性的研究,在理论上还未构成一个好的196 社会2006 4 学术问题。另外,作者在文中试图与理性人假设进行对话,而后者并不 是全称判断,而只是一个普适性假设的前提,作者通过一个个案故事说 明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是没有必要的。 张静在这一板块讨论的总结中指出,目前对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 研究有两种处理途径,作为实践问题研究与作为学术问题研究。前者 关心在基层政权的建设中应该怎么办,而后者的关怀点在于农村基层 政权存在的事实以及现有理论,主要是西方理论能不能在中国适用的 问题。社会学界对基层政权的研究提出的基层政权是提供公共物

8、品还 是牟利的假设,在中国农村转型研究中形成了两条对立的路径。张静 还指出,目前基层政权研究涉足的领域包括:基层政权对于经济发展的 作用;权力来源的国家授权与民主选举之间的矛盾;基层政权与国家政 权的关系;基层政权与传统社会的关系等。张静认为,对基层政权研究 尚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是对于基层政权的研究主要还是现象的观察,至 今没有形成有效的理论假说和事实证明,对问题的提升以及一般化水 平明显不足。其次,基层政权研究一般接受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而 国家社会框架包含一系列的假设,作为实证研究的标准,这些假设还 没有达成共识,使得对此问题的沟通存在困难。 在经济领域中的金融与市场、企业这两个板块的讨论

9、中,与会者分 别就四位青年学者提交的论文进行了评议。张翔的“聚会”与民间金 融中介组织的信息机制分析一文,以温州案例从“发信号”机制的角度 构造了两个模型,分别解释了民间金融市场上“聚会”和民间金融中介 组织的出现。王天夫在评论时指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研究 视角应该立足在“社会”这一因素上,“会”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其发展 的过程是市场出现和市场形成的过程,社会学对市场的研究应该追寻 市场运行背后的制度结构、关系结构和社会结构。张文宏指出,张翔的 文章对“信息匮乏者”和“信息丰富者”两个概念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理解,但是在一篇学术文章中如何对这些概念予以操作化需要一 个明确的量度。

10、3桂勇的经济转型、关系强度与求职行为一文,通过对上海市失业 群体的调查分析,说明在劳动力市场转型中关系强度与获取工作的相 关关系,并且提出用文化来解释这种关系的影响。李路路提出,作者要 做出一篇规范的论文,文化解释视角的提出应该建立在某种解释视角197 倡导专业规范,培养研究队伍,打造学术共同体 (比如制度解释) 解释力不足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凭空想见的因素。 另外,文章中“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很难测量的概念,这就无法避免在对 强弱关系之于找工作影响的解释这一问题上忽视其他社会结构性的特 征。李汉林在评论时提出了找工作中的其他手段和机制没有被关系研 究纳入的问题。与会者对于该文“文化的解释”展开

11、了讨论,周雪光认 为,文化作为一个群体共享的不变量,是不能解释行为上的差异的;张 文宏则认为,当遇到理论模型解释不了的问题或者说不清楚的问题,一 般习惯用文化作解释,但是文化解释在实证研究中需要操作化为可变 量才能说清楚一个问题。 李培林在关于金融市场这一板块的讨论的总结中指出,对于强关 系、弱关系的研究目前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地步,如果能够对这一理论 突破的话,最好的办法是对网络内流动的信息和影响力的细分。 在关于企业组织这一板块的讨论中,曹正汉的文章民营企业在组 织结构上的政治特征及其演变引起了与会者较大的反响。该文指出 温州民营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一直具有政治特征,这种政治特征先后经 历了借红

12、帽子、戴红帽子、建立党组织与升格党委、企业主进入人大和 政协等演变过程,这种演变是民营企业主用“特殊关系取向的谋利精 神”解决他们先后面临的经营合法性问题、政治歧视问题、政治谈判能 力问题的结果。折晓叶在点评中指出,市场和政治的关系是社会转型 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并且产生了一些有意义的理论,曹正汉的文章引 入了企业主这一主体,是一篇在政治、市场和个人三角关系探讨中值得 赞赏的文章。王进认为曹正汉的研究是讨论人在与制度的互动中如何 建构了制度这个过程,强调了非正式资源和网络如何正式运作的机制。 针对一些与会者就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现象与现实不符对文章提出疑义 的观点,蔡禾指出,每个学者做调查获得的只

13、是有限的资源,而要做的 是从有限的观察上升到一个抽象的解释和理论的探讨,没有必要去争 论这个话题是不是真的,问题在于通过这个个案能够回答什么问题,能 不能解释提出的问题,至于广阔的经验与学者有限的观察之间的矛盾 是可以在一项学术研究中被搁置的。 李国武的智力聚集与政治精英推动一文,提供了对陕西杨凌这 个农业科技产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运作机制的分析,详细描述了 这个产业园区的兴衰过程。张乐天认为,工业园区不只是精英的推动,198 社会2006 4 普通人的作用不可忽视;蔡禾则认为产业园区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 家,如果忽视这一些人而空泛谈论产业园区恐怕很难说明一个社会学 的问题。 在关于企业组织

14、这一板块的讨论的总结中,蔡禾结合曹正汉和李4国武的研究谈了如何做一个规范研究,特别是个案研究的想法,他认 为,做个案研究不仅仅是把结果呈现出来,而是要在对个案描述的过程 中跳出个案,回答研究面对的问题以及个案的普适性。做一个好的个 案研究,主要优势在于把事件过程的机制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建立两 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第四板块,即N GO / NPO 问题的讨论中,黄晓春的复杂集体 行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运用两个二手资料对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从新 的视角进行了解释。他在论文中引入“交互性关联”的分析视角来解 释多个集体行动的发生问题。周雪光在评议时指出,一项实证研究如 果没有扎实的案例作为支撑是很难做

15、出很好的文章的,利用二手资料 进行实证研究往往受到资料的约束。他指出在美国做一篇规范的实证 研究论文所关注的地方是:第一,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关系是什么;第二, 必须清楚所用的资料以及资料的获得,资料与研究之间是什么关系,研 究设计是什么样的;第三,是理论的解释思路要交代清楚。王进认为如 果只是论证集体行动中关联的行动是如何展开的,尚不能构成对原有 集体行动理论的批评。 王水雄、李伟的“对上负责”与组织资源错位一文,通过对流浪儿 童救助工作和救助机构的研究,论证了在社会工作中科层制“对上负 责”的意图往往难以贯彻,由此会带来组织资源的错位。张静结合文 章,提出了一些与实证研究有关的问题。她指出一篇

16、好的学术论文提 出的问题应该是明确的、可研究的和有针对性的,并且是具有学术价值 的。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收集运用资料证明一个结 论就是一篇好的论文。邱泽奇补充道,做一篇文章要放弃两个贪心:一 是面面俱到,说明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二是想在一篇文章中把别人好几 十年的观点推翻掉。 二、规范实证研究解读二、规范实证研究解读:学习与借鉴学习与借鉴 对典范的实证研究文献的研读,分为制度学派、中国研究、网络学199 倡导专业规范,培养研究队伍,打造学术共同体 派和组织决策分析等四个板块。 1. 关于制度学派的专题讨论 制度学派的专题讨论由周雪光主持,分别讨论了三篇文章:组织 之间模仿的方式:结果突出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P. R. Haunschild 文化框构和制度整合下5的公司兼并找到了制度趋同的文化解释,把文化的变化与制度变迁结 合在一起; 美国公司中财务总裁(CFO)的崛起则对强迫性机制、模 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2) 关于概念如何操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