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1585571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81 食物到哪里去了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 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 改善生活。 3、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消化器官的各种作用及酶的实验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课件、2、资料 3、实验材料: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寒假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上课,猜一猜老师为你们准备了

2、什么?请同学 们仔细品尝,体会一下,食物到哪去了?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消化器官 1、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名称(认识食道、胃、肠,并播放课件) 指导学生认识肠分大肠、小肠、直肠及胃的位置形状等。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2、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还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我们用自己的手跟踪食物的旅行好吗? 每到达一个器官就告诉我好吗? 3、 跟踪到了吗?老师在小纸包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拿出来看看,认识他们吗? (指导学生认识肝、胰及其主要作用) ,认识了这些消化器官,你能把食物消化所经过的路 线摆在人体合适的位置吗? 4、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 (课件展示)食物进入口腔顺着食道到达胃,肝分泌胆汁,胰分泌胰液帮助食物消化,这时,食物再 从胃进入小肠,有营养的物质留在身体里,没有营养的食物残渣再进入大肠,通过直肠、肛 门排出体外。 (二)口腔的作用1、过渡:你看,食物的消化的确是个复杂的过程吧。脑筋急转弯:食物旅行的第一关要 经过哪里?(口腔)一会让我们来嚼馒头,猜一猜馒头在口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 还会不会有变化? 你们认为馒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唾液)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咀嚼馒头,不要咽下去,仔细体会馒头在口腔里发生里什么变化?2、请一名同学把嚼过的馒头吐在培养皿中。 咀嚼过的馒头形状和颗粒

4、的确发生了变化,他真的会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吗?有没有办法证明 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淀粉液来代替馒头,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 与馒头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2 / 284、归纳试验方法:课本第 3 页实验提示 5、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 6、汇报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不变色,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 酒后变成蓝色。 7、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唾液能将淀粉转化成别的物质。8、课件出示: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细嚼馒头会有甜味。 (三)食物的消化 1. 给大家看一幅有趣的图画,能看懂这幅

5、图吗?画得是什么内容? 我们的消化器官每 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2.师小结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课本第 5 页资料卡) 三、消化器官的卫生保健三、消化器官的卫生保健 1.师: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服务,你有没有话要对他们说。是呀,我们真应 该好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和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保护消化器官。 3、师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吃饭定时定量;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四、课后拓展四、课后拓展:办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板书设计:板

6、书设计: 1 1 食物到哪里去了食物到哪里去了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肝、胆、胰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 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3 / 282.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 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3.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

7、重点: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呼吸器官的各种作用及气体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收集呼吸器官的相关资料、实验材料;玻璃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 灰水、气球、软尺、火柴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 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 。 (板 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 (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学生实验

8、,汇报实 验现象。 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 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 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 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 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 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

9、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 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 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 “生 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2、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 (1)测量静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 1 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 胸部,默数 1 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 学生活动

10、: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并填写测量结果。 (2)测量做操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4 / 28谈话:我们做操以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 学生活动:做室内操。 提问: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学生随即测 每分呼吸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填写测量结果。 师生小结: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 2025 次左右。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 深度急剧增加,呼吸次数同时急剧增加。 3、指导学生认识人在呼吸中有最大的通气能力(肺活量) ,但各人不同。 (1)谈话

11、: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全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 球有多大;深深吸一口气,再全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这说明什么? (2)学生实验,汇报。 (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 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 能力。 (4)提问:全班同学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 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5)学生讨论。 (6)师生小结: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说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各人身体内呼 吸气体的容量就不一样。那么是哪些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现在

12、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4、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 (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谈话: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位?它们是 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后再讨论、汇报。 师生小结: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 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很有 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可以容纳气体,与小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 很多很细的血管。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

13、官所在的部位。 (2)认识呼吸的过程。 讲述: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 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归纳、汇报师生小结: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鼻腔里有鼻毛和 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空气由鼻 腔经喉进入气管。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进人左肺和右肺。肺泡是气体交换 的场所,吸进的氧气能从这里进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 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 (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

14、注意保护呼吸器官, 不要让它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请你们思考: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得这些病的 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的疾病?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5 / 28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二坚持锻炼 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三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 能使人得肺癌。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并写出调查报告。板书设计: 2. .我们的呼吸器官我们的呼吸器官人吸气的路线:鼻 咽 喉气管支气管 肺

15、人呼气的路线:肺 支气管 气管 喉 咽 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6 / 283.心脏和血管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2、愿意合作交流,想知道,爱提问;珍爱生命,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心脏与血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心脏与血管的功能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长胶管、玻璃漏斗、秒表、人体半身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做手势,让学生猜表示人体那个器官。 2、学生猜出“心脏”后,揭示课题“心脏和

16、血管” 。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二、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 位,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汇报感觉结果。 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 65 次、70 次、75 次 小结:测得每分心跳 60100 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学生活动: 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说明同一个人,心 跳的快慢与运动,情绪等有关,不同的人,心跳的快慢也不同,可能与身体的胖瘦,大小, 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三、三、 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形状、结构、作用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