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68111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2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2015 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高频考点训练 2020每日必练 15 分钟限时训练1.(2014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马航 MH370“失联”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 3 月 24 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黑匣子”和飞机残骸。B今年 3 月 15 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之度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C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

2、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的噪音公害。D从 3 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 1 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解析 B 项, “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用错对象。C 项, “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 ,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D 项, “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 ,用错对象。答案 A2(2014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快速浏览新闻

3、、发布信息,在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快更鲜活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讯。B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侵入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从而促成我们的社会不健康、不协调,甚至动荡、衰退。C美国好莱坞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近日在洛杉矶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表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并敦促日本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D 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解析 A句偷换主语,冲击纸质媒体的是微博。应在“在”前加上“它” 。B.搭配不当, “促成”有“推动使之成功”之

4、意,应将“促成”改为“造成”或“导致” 。D.“功劳归功”成分赘余,应改为“这些成就取得首先要归功于” 。答案 C3(2014广西梧州市模拟考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我甚至能清晰地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来自何处,某片最低沉的蛙声源于哪里。_,_。_,_,_。于是蛙声、蝉声,蝉声、蛙声,彼此交错,互相铺垫还是融合在众多熟悉或陌生的生命里2它们能让你从心灵深处生出一份依恋、感激和渴望走近的冲动蝉也像与蛙事先沟通了似的,嘹亮地唱起了欢歌我不知自己是置身于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A BC D解析 句承蛙声写蝉声

5、,应紧接原文;中的“于是” ,表示后一事物紧接前一事物,后一事物往往是由前一事物引起的,因此它应紧接在之后;剩下的三句是写作者的体验的,因此应让主语是“我”的连接于后,中的“还是”在这里表示选择,应紧接后;是总结性的句子,排在最后。答案 A4(2014吉林省长春市第四次调研测试)下面是某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

6、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1)_改为_;(2)_改为_;(3)_改为_;(4)_改为_;(5)_改为_。答案 (1)“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 ;(2)“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 ;(3)“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4)“殷切期望”改为“希望” ;(5)“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5(2014安徽省芜湖市 5 月模拟考试)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功在中华 苦心培桃李 香满天下 一须臾消息瞬通 九万里 往来无间 无私育英才教师办公室对联:_通讯公司对联:_答案 教师办公室对联

7、:苦心培桃李香满天下 无私育英才功在中华通讯公司对联:往来无间九万里 消息瞬通一须臾3或:九万里往来无间 一须臾消息瞬通(2014黑龙江省哈三中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67 题。江事夕望唐白居易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注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6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一幅日落月出江亭晚景图。营造了苍茫壮阔的氛围。傍晚时分,太阳将落,晚霞一片,如红浪沸腾;月亮初上,清辉照耀,周围笼罩的烟雾,渐渐散去。7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

8、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答:_答案 对美景的喜爱。惜春伤春之情。年华已逝的伤感。被贬后内心的不甘和无奈。回京的渴盼。8(2014辽宁省重点中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_。(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2)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_。(赤壁赋)(3)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_,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答案 (1)半卷红旗临易水 提携玉龙为君死(2)挟飞仙以遨游 托遗响于悲风(3)忳郁邑余佗傺兮 宁溘死以流亡兮每日必背 5 分钟资料储备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 64 篇(十二)4.唐杜牧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9、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4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

10、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11、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每日必读 5 分钟素材积累无兴趣不探究2014 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在那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读席慕蓉的诗,有时候并没有真正品出它是什么味道,但就是喜欢。像上面这一段,仅仅是“古老” “箜篌” “女子”这样的文字,就足以让我爱不释手。我不懂诗,所以我不敢拿别人的诗来做评论。我能拿出来说几句的,只有席慕蓉的诗,因为爱情,因为女子,或许我能懂。我想,大抵那些有所成效的探究都源于兴趣和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吧。没有谁会为了自己不爱的东西而孜孜不倦。学校的课程中,选修课本该是最具探究精神的。现实却往往是我们怀

12、着满腔热情,却只是搞了个形式。学校开设了选修课,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又给不了选修课多少时间。结果落得个费了时间,知识、兴趣却几乎什么都没捞着的局面。再看看我们的必修课堂,也有“探究”的存在。教学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学生合作探究” ,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分享成果。不过,大部分的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很热闹,而有效的讨论几乎为零,还落得个“作秀”的嫌疑。为什么呢?关键还在于兴趣问题。迫于某些原因,我们不得不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无论喜欢与否。但是,除非个人有很强的兴趣,否则“探究”就无从谈起。知识是别人把现成的教给你,接受便可。然而探究,往往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些未知的领

13、域。没有兴趣的推动,后面的路,寸步难行。5再回到诗。对于诗,我本身是不大感冒的。总觉得“高处不胜寒” 。比如郭沫若、流沙河,我不仅不能探究他们的诗,连赏读都难。对于没有感觉的诗,去看别人的赏析只会让自己觉得牵强附会。幸好也有例外,那便是席慕蓉。她在柔和的字里行间述说着人生的哲理,教会一个女孩子懂得关于爱情、生命的真谛。对于她的诗,我愿意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细细品读,愿意做进一步的探究。无兴趣不探究。我们无法左右一个人的感觉,也无从指定他人的兴趣。但是,别忘了,我们可以培养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探究效果。阅卷组点评:探究这一话题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写好这一类型的话题却是既熟悉又有难度的,本文从读席慕蓉的诗引出探究源于兴趣这一论点,形式新颖,点题明确。接着分析了当前学习生活中的探究问题,论述有力,层层展开。最后再次回到开头引出的诗句,和前文形成呼应,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兴趣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全文构思新巧,脱离了常规的三段式议论文模式,采用了驳中有立的论证方法,论证充分,行文自然流畅。核心亮点:构思新巧 论证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