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动物疫病常识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56803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动物疫病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治动物疫病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治动物疫病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防治动物疫病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防治动物疫病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治动物疫病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动物疫病常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禽流感禽流感是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 H5 和 H7 (以 H5N1 和 H7N7 为代表)亚型毒株所引起的禽流感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症状: 禽类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脚磷有出血点,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并伴随急性大批死亡。危害性: 家禽感染病毒后发病急剧、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甚至高达 100% ,危害巨大,并可向人类传播。流行特点: 禽流感

2、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 21 天。家禽、野禽和鸟类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尤其是鸡、火鸡、鸭、鹅、鹌鹑、鸽较为敏感,更易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气温较低的季节多发。病禽从呼吸道、结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感染方式包括与发病的禽类直接接触或与受到污染的各种物品(如饲养管理中的设备、受精工具、衣物、运输车辆及饲料、饮水等)直接接触。人员流动与消毒不严也是传播病毒的的重要途径。禽流感病毒不耐高温,在 20 的温度下只能存活 7 天,在 60 用 10 分钟就能灭活, 70 2 分钟以上就可灭活。在 4 情况下保持 30-35 天,在水源中或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病毒对紫外线较为

3、敏感,直射阳光下 40-48 小时即可灭活该病毒。禽肉、蛋煮熟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目前未发现因食用熟禽肉禽蛋的人受到感染的病例。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可进入人体。防控措施: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要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要对各类家禽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 100% ,做到“不漏户、不漏禽、不漏针”,这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农业部批准了国内 9 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并向各省、区、市统一调拨疫苗,自治区防控重大疫病指挥部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主渠道逐级供应禽

4、流感疫苗原则,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禽流感疫苗的违法行为 , 确保高致病性禽感的疫苗质量和防控效果。二要强化疫情监测和免疫监测,特别是要加强对城市及其郊区、边境地区、候鸟栖息地、发生过疫情地区、大型养殖场和育种繁种基地等重点地区的疫情及免疫监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警能力;三是严格实施家禽的产地、屠宰、交易的检疫和检测监督工作,规范禽类流通和交易秩序。四是积极引导、探索并创造条件逐步转变现存的散、小、粗的家禽饲养管理方式,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方式,从而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从根本上改善防疫条件,提高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能力,降低禽流感发生风险。五是完善饲养场

5、的防疫、消毒等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禽场、养禽户的鸡舍,内部人员出入场区和鸡舍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对鸡舍、笼具、饮水器等饲养用具进行消毒,并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做到消毒不留死角。五要加强对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舆论引导,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正面宣传有关禽流感的预防科普知识,让各族人民群众都能正确认识禽流感、提高防范意识。六是完善各级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突发疫情应急机制,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一旦发生疫情,务必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坚决把疫情控制在疫点、疫区,严防疫情扩散蔓延。七是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和有关防治方案,加强医学监测和预防工作,防止

6、疫病向人群传播。口蹄疫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一。口蹄疫病毒分为 O 、 A 、 C 、亚洲 I ( AsiaI )、南非 I ( SATI )、南非( SAT )和南非( SAT ) 7 个不同的血清型,亚洲主要流行 、 A 、 C 和亚洲 I 型。症状: 口蹄疫主要感染牛、猪、羊、骆驼、鹿等家畜及其他野生偶蹄类动物。病畜在口腔黏膜、舌面、鼻镜、唇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经 12-36 小时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伴有体温升高现象,可高达 40 -42 。肥育猪和母猪常卧地不起,不能站立,跪地爬

7、行。哺乳母猪或奶牛乳头、乳房处有明显水泡,仔猪或犊牛瘫软在地不能吮乳,且多呈急性死亡。牛、鹿、骆驼等反刍动物口流泡沫状口涎,因口腔溃烂而无法采食,牛特别明显,羊一般不见流口涎。危害性: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病,被感染的成年牲畜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幼畜可大批死亡。牲畜发病后严重掉膘,产奶量下降,耕畜不能使役。肉食供应及皮、毛、奶等畜产品、食品加工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和国际贸易。流行特点: 口蹄疫潜伏期通常为 2-3 天,有的可达 7 天甚至 14-21 天,个别动物仅为 12-14 小时。秋、冬、春气温较低季节发病率偏高,但有的地区在夏季也会发生。口

8、蹄疫流行的最大特点是快速传播,某一地区一旦少数动物突然发病,在数天之内可引起该地区猪、牛、羊、牦牛、骆驼、鹿等家畜发病,且该病毒在适宜的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因此短期内很难切底消灭,很容易造成复发。口蹄疫病毒对酸、碱特别敏感,在低温下病毒十分稳定,而对热敏感,在 4 -7 可存活数月 , -20 以下,特别是-50 -70 可存活数年。 但 85 1 分钟即可杀灭病毒。牛奶经巴氏消毒( 72 15 分钟)能使其中的病毒失去自然感染力。防控措施: 对牲畜口蹄疫的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五强制、两强化”(强制免疫、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强制封锁、强制扑杀、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疫情监测

9、及报告)的综合防制措施。一是切实抓好免疫工作,制定好年度免疫计划和免疫实施方案,对易感牲畜进行 2 3 次免疫注射,要求免疫工作必须做到应免易感牲畜 O 型亚洲 I 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耳标佩戴率必须达到 100% ;为防范境外动物疫情的传入,边境县(市)应做好沿边境线 50 公里 范围内的易感牲畜的免疫工作,建立有效的边境免疫隔离带。二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的执法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的监管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收购、加工病死畜、死因不明牲畜的行为。禁止无证或证物不符的活畜及畜产品上市交易。四是加强产地免疫检疫工

10、作,要求易感牲畜出栏前必须在产地免疫过口蹄疫疫苗并佩带免疫标识;准备转场的牲畜必须在当地接种过口蹄疫疫苗后方可转场,未经免疫的牲畜坚决不允许转场和出栏销售。五是完善饲养场防疫、消毒等各项管理制度,不要从疫区购买牲畜;建立定期消毒制度;病畜粪便、残余饲料、垫草等应做烧毁或运至指定地点堆积发酵处理。六要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协调配合,积极防控口蹄疫,要完善本地防控口蹄疫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启动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行动、严处置,采取一切措施将疫情扑灭在疫点上。猪瘟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猪传染病。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较复杂,最急

11、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可在 1 至数天内死亡;急性型高烧不退、怕冷发抖、常卧一处或钻入垫草内昏睡,眼结膜炎,发病后期鼻端、唇、耳、四肢、腹下皮肤出血点明显,呈紫黑色。发病初期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并混有血丝,一般 1-3 周死亡;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病程长,可超过 1 个月,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尖及皮肤经常发生坏死。怀孕母猪感染可能不发病,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死胎、弱胎、产出弱小仔猪、仔猪断奶后出现腹泻。危害性: 该病在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 90% 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

12、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造成猪的发病和死亡。流行特点: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 2-21 天,四季散发。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健康猪因接触散布大量病毒的病猪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防控措施: 我国采取预防注射猪瘟疫苗的措施,使猪瘟得到有效控制。使用的疫苗要合格,疫苗从出厂到使用的全程要冷藏贮运。已经稀释的疫苗小时后不能再用。在一个猪场内,猪瘟的免疫注射应达到头头不漏,每注射头猪应换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一般地区在猪的日龄及日龄左右各免疫次;繁殖母猪在配种前天或在仔猪断奶时注射疫苗;配种或怀孕期不能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

13、每年注射次猪瘟疫苗。猪瘟发生较重地区,可采用仔猪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过小时让仔猪吃乳。除此而外,还应加强饲养环节的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猪圈空出后用苛性钠或热石灰乳消毒。粪尿要定点堆积发酵,病死猪要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羊痘羊痘 绵羊痘、山羊痘分别是由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山羊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症状: 其临床表现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征性的痘疹。危害性: 该病死亡率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在产羔前发生羊痘可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山羊都有易感性,羔羊比成年羊易感。本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

14、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潜伏期的病羊,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受损伤黏膜侵入机体而传染。也可通过病羊污染的饲草、料、用具等媒介而传染。防控措施: 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目前,主要采取注射绵、山羊痘弱毒冻干苗预防绵羊、山羊痘,注射后天可产生强免疫力,免疫期年。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格遵守饲养场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和冰冻水,使羊膘肥体壮,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圈养羊应保持圈舍、场地和用具的卫生,经常清扫圈舍,对粪便、尿等污物集中堆积发酵天左右。鸡新城疫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症

15、状: 其临床表现是发病急、来势猛、传播快、死亡率高,最急性的病鸡常无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急性型的病鸡先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精神萎顿和昏睡等症状,病鸡冠和肉髯呈紫黑色,口内有大量粘液,常作吞咽和摇头动作,发出“咕噜”声响,排出黄色、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稀粪,有的混有血丝,雏鸡发病后很快发生死亡,其它鸡发病 3-5 天后死亡。危害性: 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流行特点: 四季散发,个别鸡场局域暴发。近年来,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暴发性为特征的典型新城疫已较少见,但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的非典型新城疫却呈现上升趋势。防控措施: 加强免疫

16、工作是防控鸡新城疫的重要措施。鸡新城疫疫苗已被广泛应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把好疫苗质量关,采用正确方法使用疫苗,确保免疫效果。二是要坚持定期免疫监测 : 通过新城疫血清学监测手段掌握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四是要加强卫生管理,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包括带鸡消毒,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饲养用具消毒;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前要洗澡、更衣、换鞋;勤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五是要加强饲养管理 : 供给鸡群全价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注意控制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保持空气新鲜。六,鸡群一旦发病,应对发病鸡群进行隔离,控制人员流动;对其它圈舍的鸡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疫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症状: 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危害性: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在流行过程中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结膜和受损皮肤等传染到人,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