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技巧漫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567919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写作技巧漫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写作技巧漫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写作技巧漫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写作技巧漫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写作技巧漫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写作技巧漫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写作技巧漫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写作技巧漫谈初中写作技巧漫谈初中写作技巧漫谈初中写作技巧漫谈 陈代林 湖北省宜都市陆城四中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又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达到与人交际的目的。有的人写起来洋洋洒洒,恰到好处;有的人绞尽脑汁,也只能是只言片语,词不达意。归结起来,大概是平素积累贫乏和写作技巧不够娴熟之故。要说增加积累,也只有靠多观察、多阅读使之丰富,至于写作技巧的提高,那就只能靠分析、比较和平时的训练。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 审题 审题即弄清题目的要求。 “题” ,原指人的额头, “目”就是眼睛。文章的题目,就是题的眼睛。它突出地表现着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总特点。

2、文章标题的内涵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弄明白的,所以一定要审。 “审”就是要对题目详加研究,仔细思考。审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中心和选材的范围,认清题目暗示的体裁、内容重点和要求,进而确定表达方式。审题的大致步骤有: 1、审题面:题面就是文题,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话题等。如分数与能力 ,此题为一并列短语,其内涵是分数与能力的关系,外延是与分数和能力有关联的正反认识。特别要明确的是分数和能力是交叉关系,它们既相通又不同,正确的态度是不唯分又不恶分。有了这种认识,写起来就不会跑题,不会失重了。 2、审对象、审背景: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反映什么时代精神,反映何种精神面貌,都要从题目

3、中悟出。如致某某的一封公开信 ,对象是某某,背景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或者是生活现实。也就是你基于什么目的,根据什么要写此公开信。 3、审题旨:即通过联想和深思,明确文题应该反映的主旨。如我家的新事 ,该反映的是一个“新”字,蕴含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农村、家庭所发生的新变化,最终揭示的是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和英明。再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那么你发现的有可能是“真善美” ,也有可能发现的是“假丑恶” ,但最终要写出你赞扬美,褒奖美,而不是去宣扬“假丑恶” 。 4、审题材、审重点:即通过审题来分清文章选材的范围和该写的重点。写好一篇文章,必先选择恰当的材料,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等,先

4、都要通篇考虑,然后确定文章该写的重点,以便写起来主次分明,详略适宜。如写爱就在我们身边 ,很显然,题材内容是要求我们写“爱” ,而爱有很多种,有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并且是要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到底要写哪种爱,势必要在审题时做出决断,当然我们应该选自己最熟悉,而且又是感受最深的来写,这样写来不但真实,且易充分发挥,调度自如。 5、审体裁:如今很多考试都说体裁不限,但无论你写哪种文章,如何尽情发挥,你都不能脱离文章的体裁。任何文章,都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而且还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一般来说, “说议谈之我见”要以议论为主;“记忆传二三事”要以叙为主。 “歌赋颂赞美你”要用上描写、议

5、论和抒情。如留住美丽 ,什么是美丽?为什么要留住她?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美丽的?可见,此文也属记叙文体,当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 审题,不过是写作之前的一个准备阶段,做好了这一步,写作起来就不会盲目了,起码不会出现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文大忌了。 二、 立意 什么是立意?西晋的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这个“立片言”便是意。用今天的话说,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反映出的一种观点、思想、或者是美感,它表明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评价和态度。立意的深浅与作者的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立场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非一两天便可以养成。要想使自己的文

6、章立意深,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了立好意,必须做到: 1、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议论文的主题是论点;记叙文的主题是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主题是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我们知道,我们抗击非典,是用科学战胜疾病,你如果写篇文章说大家都在烧黄纸放鞭炮驱瘟疫,那肯定是错误的,这样的主题就是不正确的。鲁迅先生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就是针对当时的某些政客和反动文人看到日寇大举进攻中国后,对前途和命运感到悲观失望,从而提出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谬论而写的一篇驳论。由于敌方在逻辑上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致命错误,

7、他们说的那些失掉自信力的,不是别人,恰好是他们自己。并指出从古至今,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这样自然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可见敌论的“非” ,鲁迅观点的“是” ,这就是主题正确的表现。 2、鲜明:一篇文章中的爱与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不可将自己的观点说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鲁迅的故乡极力描写了闰土少年的聪明智慧和勇敢,心中有无数的稀奇事,而中年后却变得沉默寡言,说话吞吞吐吐,并且神情呆滞,俨然成了一个木偶人,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他的变化来揭露造成农村经济萧条破败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多子、饥荒、苛租、兵、匪、官、绅”等,从而达到批判旧社会的目的,结尾又以“路”的双关语来

8、呼吁人们要立刻行动起来,奋力反抗旧中国,砸碎这旧世界,以赢得我们“从未有过的新生活”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一样,它以三个典型事例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杀敌、奋不顾身救儿童、和积极乐观的画面,表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其行为和精神堪为全国人民的楷模,其目的无外乎也是为了说明“战士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并告诫全国人民不要忘了他们,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我们祖国的和平,其立场是何等坚定,旗帜是多么鲜明。 3、集中: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主题,并逐步深化,不游离,不分散,是立意集中的表现。尽管散文有“形散”的要求,但那只是指说在选材上和写作上可以自由,

9、而对中心来说,却要求“神不散” 。所谓“神不散”就是指立意必须集中。茅盾写白杨礼赞 ,前面花了很大篇幅在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中间又细致描写白杨树积极向上的生长形态,只是在结尾才点出它的象征意义。白杨树就像北方的农民纯朴,平凡,更像北方的抗日军民为了和平而在华北平原上用生命和鲜血与日寇顽强战斗。这样由树及人,层层推进,最终赞颂了那种力求上进,具有斗争精神和意志的北方军民。全文主题集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恰到好处。 三、 构思 构思是作者在下笔之前,对文章进行全面布局的思维过程,是“孕育作品的思维活动” 。北宋晁补之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胸有成竹”是对文章构思的形象比喻。要做到胸

10、有成竹,就要事先对文章有个整体考虑。整体性就是文章构思的基本要求之一,即主题要贯穿全文,所选材料和语言表达要符合这个主题。美欧亨利写的麦琪的礼物 ,主题是为了歌颂纯洁的爱情。课文写至圣诞节前夕,主人公德拉家中甚是拮据,唯有一元八角七分钱,她拿在手中数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那么多,没办法只好倒在床上大哭一场。 但为了表示自己对丈夫深深的爱意,也只好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头漂亮的金发卖掉,给丈夫买铂金表链;而她丈夫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就把自己三代祖传的金表卖了为妻子买了一套发梳。课文极力描写她们家家境的窘迫,金表与金发、表链和发梳的珍贵,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表现“给对方爱”这一神圣主题。全文语言、材料都围绕

11、这一主题展开,并构成一个整体。 条理性是构思的第二个基本要求,它是针对文章的线索而言的。条理性就是要求文章线索清楚,逻辑严密,内容安排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鲁迅写藤野先生 ,首先写他为了谋求救国救民之道远涉重洋来到日本东京,但在那里看到的不是大家的勤奋攻读,而是一些清国留学生整日在东京无所事事,樱花树下不乏他们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丑态,于是鲁迅先生深感失望,厌恶之极便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来开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由此就萌生了“离东京、往仙台”的愿望。正因为“到了仙台” ,也才有了接触藤野先生的机会,后来就叙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和怀念”的事实。作者在仙台向藤野先生学医的时候

12、,要不是遇到“匿名信事件”和课余看那场有辱中国人尊严的电影,作者也就不会产生离开仙台的念头,正是有了这些事件的发生,才导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全文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又以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暗线,两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由此可见,写作前的精心构思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构思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打腹稿的过程,通常我们要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材料,详略和表达方式等都要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形成一条明晰的思路,写作时就按照这个思路一鼓作气写下去。 四、 选材 材料就是用来表现主题和论证观点、说明事物的客观事实。选择材料就是在写作之前对头脑中占有的

13、大量素材进行筛选、取舍,把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事实和论据运用到文章中去。一般来说,选材要遵循以下几点: 1、围绕中心选材: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凡有利于说明、表现、烘托和突出中心的材料就选取;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不能说明、表现、烘托和突出中心的材料就要舍弃。即使是个人特别喜爱的,也要忍痛割爱。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记叙的是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作者用了五个有代表性的事例:退佃搬家、送子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作、支持革命。这些事是作者在与母亲朝夕相处中众多可忆的事中精选出来的,它们既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劳,又反映了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使中心得到了很

14、好的体现。 2、选准确真实的材料:准确,是指引用的材料可靠;真实,指所用的材料符合客观实际,不虚假、不浮夸。即使是在允许虚构的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材料也应符合生活的真实。吴敬梓笔下的范进,虽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但过细推敲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范进因得知自己高中第七名,高兴而疯,表面看来,似乎不是生活的真实,但试想一下:一个读书人,一生追求功名,对功名是如痴如醉,朝思暮想,一旦特别令人兴奋的消息来临,其喜悦更是难以抑制,自然就会致人疯狂,不省人事。所以他的疯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但如果是文艺作品以外的文体中,你虚构事实,夸大数据,不但文章没有说服力,甚至还闹出许多笑话。 3、选典型的材料:典型材料是指

15、那些能深刻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事物本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说服力的材料。鲁迅的一件小事 ,就是因为黄包车夫把一个老女人撞倒了,其实责任全在“伊”,但车夫却勇于负责,还亲自把“伊”送到医院,由一件小事写出了鲁迅的自责与愧疚,表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体恤,反映了中国文学史上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一个大主题。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写的是周总理一次乘车,不料车把一个工人“剐”了一下,周总理马上下车来,询问伤情,还用车把工人送到医院,后来又多次打电话询问伤者情况,还送了件衬衣给受伤者。此事虽小,但用在总理身上,意义就不同一般了。总理是一国的当家人,他能在日理万机中去关心一个普通工人,还送给他礼

16、物,总理那种平易近人,严于律己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像这样的材料才是典型材料。 4、选新颖的材料:文章要有新意,首先是材料要新,有特色,有时代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平淡。所谓新颖的材料,一是指别人没用过或较少用过的材料;二是指富有时代感的新闻性材料。选材新颖,写出的文章就显得有生气,有活力,感染力就强。如“美英入侵伊拉克、白衣天使战非典、成克杰走上断头台、风雪中老师接学生、消防官兵火中救生灵、爸爸弃赌学文化等,只有用这样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也才能感动人。 五、 拟稿 拟稿就打作文草稿,它是文章的草创阶段。写草稿要注意精思,、大胆落笔和反复修改三个步骤。 1、精思:所谓精思就是对中心思想、写作提纲(腹稿)进行思考的过程。唐代诗人贾岛骑驴作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句子,欲将“推”字改为“敲”字,伸手作推敲姿势,不觉冲撞了京兆尹韩愈,这说明了他在写作中的精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