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56780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部浸出车间作业指导培训一浸出车间各种设备的操作要领:1.平转浸出器的操作;1.1 开车前的准备:1.1.1 开车前必须对浸出器集其附属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例如有无遗漏扳手、杂物;设备及管路的密封,各管道是否畅通,阀门是否正确启闭;法兰阀防止的盲板是否取出;设备及泵的压力表、温度计是否完好灵敏;转动部分是否灵活,转动是否正常;溶剂暂存罐底部是否积水。当检查完毕一切正常方可开车。1.1.2 用溶剂泵将溶剂库的溶剂打入车间溶剂暂存罐,并对溶剂进行检查,看是否需要分水。1.1.3 浸出器开车前,应将所有冷凝器的进水阀门打开并调节适当。将浸出器和蒸脱机的密闭绞龙填满料胚,防止溶剂蒸汽逃逸。1.1.4

2、 启动新鲜溶剂预热器,同时用泵将溶剂泵用浸出器,使溶剂经过喷淋充满所有回收格,已达到对浸出器的预热。1.1.5 对浸出器进入溶剂时,需要存料箱内的料层达到 1.4 米,防止溶剂气体逃逸。1.1.6 上述几点做好,可以进行浸出器投料生产。1.2 开车1.2.1 开始进料前,应按照物料流向逆程序开车,即浸出器密闭绞龙刮板输送机。调节进料速度,装料高度一般为料格的 80%-85%。1.2.2 当物料进入浸出器的浸出格,即开混合油泵,并随浸出格的转动打开所有喷头。1.2.3 根据料层的渗透情况调节喷淋量,保证喷淋段的浸出格料层上有 30mm-50mm 的混合油或溶剂覆盖层。1.2.4 新鲜溶剂的喷淋量

3、应该根据进料量跟溶剂比调节,注意溶剂不得进入沥干段。1.2.5 当第一个浸出格转动最后沥干段的时候,应该开动湿粕刮板。1.2.6 从第二混合油收集格的抽出的浓混合油,泵向混合油过滤器、混合油储罐,经去粕沫送入蒸发工序。1.2.7 浸出器的浸出温度一般为 50-55。气相压力一般为负压。1.3 停车1.3.1 通知预处理或预榨车间停止送料,依次停止输送设备刮板输送机密闭绞龙。1.3.2 待最后一个装料浸出格依次转过每个喷淋管的时候,依次关掉各混合油泵和新鲜溶剂泵。1.3.3 待最后一个浸出格卸料完毕后,关掉浸出器。1.3.4 待湿粕是送完毕后关闭湿粕刮板。1.3.5 如果短期停机,存料箱应该保留

4、 1.4m 高度的料层,各混合油收集格的混合油可以不排清。如果长时间停机,应该浸出器中的所有物料清理干净。1.4 浸出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1.4.1 进料:要求进料均匀并有效的起料封作用,防止溶剂气体逃逸。1.4.2 浸出:1.4.2.1 平转浸出器装料要求为料格的 80-85%,入料水分要求 89%1.4.2.2 溶剂预热温度 5055,入料温度 5055,浸出器 5055。1.4.2.3 溶剂或混合油以高出料层 30-50mm。新鲜溶剂采用大喷淋量,不得进入沥干段。1.4.2.4 浸出器运转周期 70-120min1.4.2.5 溶剂比 0.6:1-1:1.11.4.2.6 混合油浓度 15

5、30 %(根据油料含油量不同)1.4.2.7 湿粕含溶 20-25%1.4.2.8 粕残油花生粕、豆粕、菜籽干基1%。米糠粕1.5%2.混合油的处理2.1 混合油沉降罐2.1.1 正常生产应该经常观察混合油沉降罐的盐水高度,发现盐水高度高于正常液位,要及时排放,防止进入一蒸。2.1.2 正常生产应该经常观察混合油沉降罐的混合油高度,及时调节混合油出口阀门开启的大小来调整进入蒸发器的混合油流量。2.1.3 根据盐水中的含杂量,定期排放盐水,并补充新盐水,定期清理混合油储罐的油脚,废弃的盐水跟油脚应该进入蒸煮罐进行蒸煮,来回收其中的溶剂。2.2 长管蒸发器2.2.1 开车前应对蒸发器进行预热,检查

6、蒸汽压力跟温度是否达到工艺要求。2.2.2 正常生产应该经常注意蒸发器的压力表跟温度计,加热蒸汽压力、蒸发温度、蒸发真空度是否稳定。2.2.3 停车时应待蒸发器中的混合油蒸发完毕,才能关闭加热蒸汽阀。2.2.4 一蒸常压蒸发混合油进口温度 60-65,混合油出口温度 80-85,混合油浓度 75-80%。间接汽压力 0.2mpa。2.2.5 二蒸混合油进口温度 80-85,出口温度 100,混合油浓度 95%。间接汽压力 0.4 mpa。2.2.6 正常生产应该观察是否泛液、停蒸等不正常现象。2.3 层叠式汽提塔2.3.1 开车前 30min 先开启间接蒸汽对塔体进行加热,间接蒸汽压力 0.3

7、-0.4mpa。2.3.2 塔内进油是,即可缓缓打开直接蒸汽阀门,最后是过热蒸汽,压力控制在 0.05-0.08mpa。2.3.3 混合油气提可以在常压跟负压情况下气提,负压时。残压一般为-0.06-0.05mpa.2.3.4 停车时必须将塔中的原油排放干净,然后关闭所有蒸汽阀。2.3.5 气提塔出口原油温度 110115,水分及挥发物0.2%,溶剂残留100mg/kg。3.蒸脱机的操作3.1 湿粕在进机前 0.5h,开启各间接蒸汽阀门预热机体。3.2 待湿粕刮板开动时,开动密闭绞龙以及蒸脱机搅拌系统。3.3 待湿粕进入蒸脱机,第二层料板开始活动是,开启直接蒸汽阀门,直接蒸汽量可以根据混合气体

8、温度来控制,一般混合气体温度为 85左右,直接蒸汽压力为 0.2mpa。3.4 控制各层料层高度。3.5 出料时要求粕温度 105,无溶剂味,引爆实验合格,不合格及时调整。3.6 停车时要求排出蒸脱机中的所有物料,然后关闭各蒸汽阀门,关闭设备。4.冷凝器的操作4.1 生产前检查各连接管的情况。4.2 在正常生产中,调节进水量至正常生产状态。4.3 及时观察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了解冷凝器出口温度,对不正常现象及时调整。4.4 经常检查冷凝器的结垢情况。4.5 停车是应放净冷凝器里的残液。5.分水器的操作5.1 向分水箱内注入冷水,直至出水口有冷水排出,关闭进水阀。然后注入混合液。5.2 经常检查溶

9、剂跟水的接触面,如发现溶剂跟水分离不清或水层浑浊,则有可能发生溶剂跟水乳化,主要原因是冷却液(混合液)里含有粕沫、油脂或分水温度过高。6.尾气回收塔尾气回收塔在工作中,经常观察,塔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冷却。7.生产中应该注意的事项7.1 经常检查存料箱料封。7.2 经常检查浸出器温度、新鲜溶剂温度、喷淋量情况,浸出格的装料高度和落料情况。7.3 经常检查锅炉房供气压力。7.4 经常检查蒸脱机的间接蒸汽、直接蒸汽和蒸脱机顶温度情况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出粕质量是否达到出粕标准。7.5 经常检查混合油沉降罐的盐水情况。7.6 经常检查一蒸二蒸汽提塔的工艺参数。7.7 经常检查各系统冷凝器的工作状态,冷

10、却水的进出口温度。7.8 经常检查分水箱的分水情况。7.9 经常检查新鲜溶剂储罐的分水情况。二专业名词解释1 溶剂能够以任何比例,充分和迅速的溶解油脂的有机物质。(6 号溶剂油、丙酮等)2 油脂浸出亦称“萃取”。用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油脂的过程。2.1 溶剂比单位时间内被浸出物料与溶剂的重量比。2. 2 浓度差亦称“浓度梯度”.在浸出过程中,料胚内外的混合油浓度之差。2. 3 喷淋式浸出溶剂呈喷淋状态与料胚接触而完成浸出过程的方式。2. 4 浸泡式浸出料胚浸泡在溶剂中完成浸出过程的方式。2. 5 混合式浸出喷淋与浸泡相结合的浸出方式。2.6 直接浸出亦称“一次浸出“油料经预处理后直接进行浸出取油

11、的工艺。2. 7 预榨浸出油料经预榨取出部分油脂后,再将含油较高的饼进行浸出的工艺。2.8 间歇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是分批、间断、周期进行的浸出过程。2.9 连续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浸出过程。2. 10 浸出温度浸出过程中,根据溶剂馏程和浸出工艺拟定的温度条件。2. 11 浸出时间料胚入浸至出粕所需的时间。2. 12 渗透性浸出过程中,溶剂渗透到料胚内部孔隙中穿过料层的程度。2. 13 逆流浸出在浸出过程中,随着料胚中含油量的减少,所喷淋的混合油浓度减小。最后用

12、新鲜溶剂喷淋的浸出工艺2 .14 游离油脂处于料胚内外表面上的油。即在物料预处理过程中流出的油和残留在料胚中的油。2 .15 结合油脂处在细胞组织内部和二次结构组织中的油。2 .16 预榨饼从预榨机排出的,仍有较高含油量的饼。2.17 浸出器籍以完成油脂浸出过程设备的统称。2 .18 平转浸出器转动 体随立轴旋转,以完成装料、浸出、滴干、出粕全部浸出过程的设备.2.18.1 封闭纹龙出料端缺一小段旋叶,并设有重力门的水平密闭螺旋输送机。属浸出器的喂料机构。2.18 .2 浸出器外壳承受转动体重量,安装转动体导轨,下部设集油格、出粕格,在生产中起封密溶剂作用的壳体。2.18.3 转动体亦称“转子

13、”。沿径向等分为若干浸出格的圆筒体,随立轴缓慢旋转的工作部件。2. 18. 4 浸出格平转浸出器转动体内承载油料进行浸出的单元。2.18.5 假底浸出格底部由筛网及筛板组成,可脱开完成卸粕操作的部件。2.18 .6 喷淋装置将溶 剂或混合油喷洒在料胚上的装置.2. 18. 7 集油格在转 动体下面收集混合油(或溶剂)的油斗。2. 1 8.8 出粕格浸出结束后,收集湿粕的料格。2.18.9 帐蓬式过滤器安装在浓混合油出油斗的上部,形状如帐蓬的网板,对将被抽出的浓混合油过滤,除去粕末的装置2.18 .10 前开门式卸粕时,假底的滚轮在前,铰链轴在后的移动形式。2. 18. 11 后开门式卸粕时,假

14、底的铰链在前,滚轮在后的拖动形式。2. 18. 12 进料段料胚进入浸出器至浸出前的阶段。2.18 .13 浸出段料胚在浸出器内进行浸出的阶段。2.18 .14 滴干段喷淋完毕将粕中溶剂最后滴干的阶段。2. 19 搭桥亦称“结拱”。容器中,料胚间相互粘结、挤压,使流动停止,造成容器下部架空的现象。2.20 倒气溶剂混合气体逆正常流向流动的现象。2.21 混合油循环泵用来完成浸出过程中混合油循环的泵。2.22 溶剂预热器浸出前,把溶剂加热至所需温度的设备。2.23 溶剂周转罐贮存各系统回收的溶剂,以供浸出器循环使用的容器。3 混合油处理净化混合油,除去杂质,将油和溶剂分离的工序。3. 1 混合油

15、油脂与溶剂的混合液。3.2 混合油浓度油脂占混合油总量的重量百分比。3. 3 混合油罐贮存混合油,并使其中粕末沉降的容器.3.4 混合油过滤器通过筛网除去混合油中粕末的设备。3. 5 旋液分离器利用离心分离的原理,除去混合油中粕末的设备.3. 6 混合油预热蒸发前先将混合油加热升温,使之达到或接近混合油沸点温度的工序,3. 7 混合油蒸发利用混合油中溶剂易挥发的特性,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汽化,而浓缩混合油的工序。3. 8 长管蒸发器亦称“升膜蒸发器”。混合油在直立长管内呈薄膜状态蒸发的设备。3 .9 恒位罐调节长管蒸发器混合油液面高度的容器3 .1 0 汽液分离器亦称“闪发箱”。与长管蒸发器配合

16、使用。混合油经升膜蒸发后进入分离器,溶剂得到闪发,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汽液得到分离。3.11 混合油汽提借助蒸汽蒸馏原理,把浓混合油中少量溶剂基本除去的工序。3 .12 管式汽提塔用直接蒸汽将管内混合油溶剂除去的设备。3 .13 层碟式汽提塔用碟形盘组作为水蒸汽和浓混合油接触面的汽提设备。3. 4 粕处理对浸出器排出的湿粕进行供干,尽量去除其中溶剂,并使其温度和水分达到适宜贮存的要求的工序。4. 1 粕料胚浸出脱溶后的产品。4.2 湿粕浸出后含有溶剂的粕。4 .3 湿粕含溶湿粕中溶剂的含量。4.4 DT 蒸烘机由若干锅体叠置而成,兼有烤粕作用的蒸烘机。4.5 DTDC 蒸烘机对粕兼有冷却作用的层式蒸烘机。4.6 自动料门利用料位自身控制本层或上层料位的装置。4.7 湿式捕粕器利用喷水或喷溶剂的方法,除去溶剂蒸汽中所夹带粕末的设备。4. 8 干式捕粕器利用离心沉降的原理,以分离溶剂蒸汽中所夹带粕末的设备。3.5 溶剂回收把粕的蒸脱、混合油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