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56470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multiple radiculoneuritis 拚音 JIXINGGANRANXINGTUOSUIQIAOXINGDUOFAXINGSHENJIGENSHENJIBING 别名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痿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周围神经和神经节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病变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颅神经等。临床特点为急性或亚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中医释名 临床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证,尤以

2、下肢痿软无力及不能行走较多见,故亦称“ 痿鼊”。伴有肌肉疼痛者称 痿痹”;有颅神经损害者,如舌咽、迷走、舌下神经麻痹者,出现吞咽困难,称为“噎证” ;面神经麻痹者称为“ 口僻”等。 西医病因 AIDP 的病因目前尚不清,多数学者支持下面两种学说: 1病毒感染说 其理由: AIDP 发病前数天或数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或患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带状疱疹,腮腺炎等;有人发现 AIDP 和其他外周神经病伴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IDP 病人血中发现有抗 EB 病毒和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增高。综上所述提示 AIDP 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在病变组织中未能找到病毒直接侵害的证据,许多学者曾

3、用脑脊液或神经组织培养及动物接种方法,均未能分离出病原体;从临床表现观察病人的感染症状多不显著,该病常不发烧,脑脊液中细胞数多不增高;病理组织亦无急性炎症改变。 2、自身免疫说 认为 AIDP 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由感染性疾病而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其理由) 在 AIDP 发病前常有感染,感染性疾病与神经症状出现,其中间有一段潜伏期; 在 AIDP 患者外周血淋巴母细胞数增高,急性 AIDP 病人的血淋巴细胞可诱发鼠的后根神经节脱髓鞘改变;某些 AIDP 病人血清在组织培养或神经内注射后能引起外周神经的髓鞘脱失;AIDP 病人血清中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外周神经髓鞘抗体;AIDP 发病 2

4、周以后脑脊液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中 IgG、IgM、IgA 亦增高,脑脊液中出现寡克隆 TgG; 在实验性动物模型研究中,用免疫方法注射粗制的同种外周神经,造成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它具有和 AIDP 类似的病理,电生理和脑脊液改变。综上所述本病可能以病毒感染为原始动因,然后通过炎症或免疫障碍而发病,为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病因 1、外因 感受六淫之邪,如感受湿热或暑热之邪,热盛伤津,百脉空虚,筋脉失养,致手足不用(素问痿论篇 “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礕也 ”),或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亦可发病(素问痿论篇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极湿,

5、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2、内因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病久体虚,劳伤过度,伤及肝肾亦可发病。 3、不内外因 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或嗜酒,多食辛辣食品,损及脾胃,津液气血资生无源则为病。本病急性期以邪实为主,主要以暑、湿、热为患;恢复期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主。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等脏。 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略多发。 地区 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病。 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根据调查发现 46 岁及青年组为两个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率约为 0610 万年1910 万年(Schonberger,1981) ,1982 年我国 6 城市调查

6、结果,患病率为 9510 万,1985 年全国 21 省农村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 16210 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肺热津伤 正气不足而感受湿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肺受热邪,津液耗伤,脉失濡润,致手足痿弱不用,而成痿证。 “肺热叶焦”之谓。 2、湿热浸淫 久处湿地,或冒雨等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蕴湿积热,湿热浸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弛纵不收而成为痿。 3、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渐成痿。4、肝肾虚亏 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肾精肝血亏损,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养筋,

7、故痿软筋缩。 病理 AIDP 主要病理改变在运动和感觉神经根。神经节、脊神经和颅神经等多发性、节段性髓鞘脱失。可大块崩解,通常无轴索变性,但在较严重病例轴索亦有变性、断裂、肿胀、扭曲等。在血管周围神经内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AIDP 的基本病理过程为发病后第 34 天,神经纤维水肿,第 45 天后髓鞘脱失,轴索轻度肿胀,第 8 天出现细胞浸润,第 12 天后巨噬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增生,出现髓鞘再生。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可见髓鞘脱失及髓鞘再生。随着外周神经髓鞘再生,约有 85的患者在 6 个月后可恢复行动。严重者因神经轴索亦有破坏,恢复多缓慢而不完全,留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病理

8、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热盛伤津:证候:病初发热,烦渴咽痛,咳呛咽干,肢体瘫痪,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入侵,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故烦渴咽痛、咳呛咽干;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故肢体瘫痪,则痿软不用;舌红少津,大便干,小便短赤,脉细数等,均为阴伤津涸之象。 2、湿热浸淫: 证候:肢体沉重,身热不扬,四肢痿软无力,麻木微肿,渴不欲饮,胸脘满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湿热浸淫肌肤,故肢体沉重:湿热郁蒸故见身热;湿热浸淫筋脉,气血阻滞,筋脉失养则四肢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湿热中阻故胸脘满闷;湿热下注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9、3、脾胃虚弱:证候:肢体痿软无力,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色无华或面浮,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细。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气血虚则筋脉失荣,故肢体痿软无力;脾主健运,脾胃虚弱不能健运,则水湿内停,故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浮;气血化源不足,不能濡养肌肤,故面色无华、脉细。4、肝肾阴虚:证候:因病较久,下肢软弱无力,腰脊酸软,伴眩晕、耳鸣、口干、烦躁,遗精或遗尿等,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候分析: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渐成痿;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精髓不足,腰肾酸软。精血亏虚,不能上承,故眩晕、耳鸣、口干等。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不约故遗尿;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

10、;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征。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的诊断标准:之一、1978 年美国国家神经及精神系统关联病和卒中研究中心(NINCDS) 制订一、确诊所必须的症状体征(一)一个以上的肢体进行性瘫痪,瘫痪程度从下肢轻瘫到四肢全瘫,波及躯干、延髓支配肌和面肌、外眼肌。轻度共济失调。(二)深部腱反射消失,原则上全部反射消失。如果有本病之其它症状存在,二头肌反射和膝反射减弱,股四头肌反射消失也可诊为本病。二、强烈支持诊断的症状体征(一)临床征象(按重要性大小的顺序)1.进展:瘫痪迅速进展,但在 4 周左右停止,均有 50%的病例于 2 周左右达高峰,80%

11、 的病例在 3 周,90%以上者在 4 周达到高峰。2.左右对称性:左右对称不是绝对的,一般是一侧肢体受累,对侧肢体也同时受累。3.轻微的感觉障碍。4.颅神经的损害:引起面肌麻痹者约有 50%,常常是双侧的。其它的颅神经也可受累,尤其是舌及舌咽肌神经,有时外眼肌神经也可受累。有少数情况(50%以下) 其瘫痰是从眼肌或其它颅神经开始。5.恢复:进展停止后,通常在 24 周内开始恢复,也有恢复推迟数月者。大多数均能恢复其功能。6.植物神经机能障碍:频脉和不整脉,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及血管运动症状存在的其它原因,如肺梗塞等必须除外。7.以神经炎症状发病者无发热。(二)异型(不能分出等级者)1.出现神

12、经炎症状时有发热;2.较严重的痛觉消失;3.病程已达 4 周以上。症状体征还在进展或有小的再发;4.虽然病程停止进展,但并没有恢复,或者留有较重的持久性后遗症;5.通常括约肌不受累,但有一过性膀胱麻痹,且见于病程的进展期;6.通常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属末梢神经疾病。即便同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存在(如明显的小脑性共济失凋,构音障碍或者有 Babinski 征阳性,不太明显的感觉水平面等 ),只要本病的主要体征确切,就不必除外本病。三、强烈支持本病诊断的脑脊液改变(一)脑脊液蛋白:虽然发病一周后脑脊液蛋白可增高,一般是几次腰穿后,才能见到蛋白增高。(二)细胞数:10 个或 10 个以下的单核

13、细胞。异型:1.发病后 110 周蛋白始终不高。2.有的细胞数多到 1150 个单核细胞/mm3。四、强烈支持诊断的电诊所见约 80%的病例,发病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呈阶断。末梢神经传导速度一般在正常值的 60%以下,但也随病变程度而异,并且不是所有的神经均受侵犯。末梢神经潜伏时增加到正常值的三倍。使用 F 波,常是发现神经干、神经根近位端传导速度减慢的好方法。约有 20%的病例其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发病后数周也可能见不到异常。五、疑为本病的情况(一)显著而持续,但非对称性的无力。(二)持续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三)发病就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四)有明确的感觉水平面。六、须除外

14、诊断的情况(一)近期滥用 6 价碳即挥发性溶剂的病例: N-乙烷和甲基 N-J 酮等。(二)紫质代谢异常:出现急性间歇性紫质症。尿中卟吩胆色素原和 O-氨基乙酰丙酸排泄量增加。(三)近期患咽喉炎或受外伤的病人。有白喉感染史及感染体征,伴有心肌炎或不伴有心肌炎者。(四)有铅中毒性神经病的病史和体征,或有铅中毒征象者。(五)仅有纯粹感觉障碍者。(六)脊髓灰质炎,肉毒中毒、中毒性神经痛(如硝基呋喃妥英、达普松44二氨二苯砜 有机磷化合物)时,常误为格林 -巴利综征,故应明确诊断。之二、国内标准1.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受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2.肢体呈急性、对称性、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自

15、下肢开始。3.可同时侵及脑神经(如双侧面、舌咽及迷走神经等),个别患者可仅表现为脑神经损害。4.严重时可侵及肋间肌、膈肌而导致呼吸无力或骤停。5.早期可有肢体麻木、酸痛等感觉障碍,查体可有肌肉压痛,仅有轻微套式感觉减退。6.脑脊液常有“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和相应的免疫功能异常。7.肌电图检查可见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征象及运动传导速度变慢。附 1:(一)诊断标准:Asbury (1990) 修订的新诊断标准简化为:1 必需条件(1)超过单肢的进行性力弱;( 2)反射丧失;2 支持条件临床上:(1)进展至病情的高峰短于 4 周;(2)力弱的相对对称性;(3) 感觉损害的体征相对较轻;(4)颅神经可受

16、罹,尤以面神经为多见;(5)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6)在出现症状时不伴发热;(7) 一般在停止进展后 2 4 周开始恢复,恢复良好;脑脊液检查:(1) 第一周后蛋白增高,或多次检查曾增高过;(2) 细胞数接近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附 2: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于 1993、10 月在黄山市召开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研讨会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基本诊断标准 1 进行性肢体力弱,基本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轻则下肢无力,重则四肢瘫,包括躯体瘫痪、球麻痹、面肌以至眼外肌麻痹。最严重的是呼吸肌麻痹; 2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远端常消失;3 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 1、2 周达高峰,到 4 周停止发展,稳定进入恢复期;4 感觉障碍主诉较多,客观检查相对较轻,可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或无明显感觉障碍,少数有感觉过敏,神经干压痛5、颅神经以舌咽、迷走、面神经多见,其它颅神经也可受损,但视神经、听神经几乎不受累;6、可合并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