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55769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题型一 局部概括“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高考常见内容概括往往是原因概括和特点概括。(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

2、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

3、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

4、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

5、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

6、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 19 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 ”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

7、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那么,谁救四堡呢?(节选自癸未手记 ,有删改)【注】 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的分析概括。对其原因的分析集中在第至段,逐段概括,然后根据内容划分层次:第段“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是现代商业对其的冲击;第段“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是现代人对先人留下东西的不重视;第段“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是西

8、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第段是写专家与政府对这种文化的不重视。综合以上即是“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答案】 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2015高考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2015高考重庆卷)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2015高考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题干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全文,根据分析主要原

9、因。(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概括” “体现”等字样;(2)题干中有“原因” “特点”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原因概括 原因概括题,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原因概括类题目答题流程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 “什么原因” “什么理由”等关键词。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大多是作者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 ,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说到底

10、,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第三,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四,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特点概括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

11、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特点概括“ 步走”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是什么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三角度”(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2)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形态、气味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2概括物象特点“三层次”层次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层次二,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

12、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层次三,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要点所在区域。第三步,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题型二 整体概括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2016高考天津卷)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文本见本专题考

13、点一例 2),完成后面问题。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答: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从答题区间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将之概括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由标题的含义可知文章强调的是母语与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读全文,母语的意义可概括为:和少年时代的伙伴用家乡话谈起来感到过瘾,母语与世界的关系,母语可以抒发感情,母语可以守卫民族文化,母语可以让人找到安全感,母语创造了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共同精神财富。【答案】 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

14、文化。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2016高考天津卷)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2014高考北京卷)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2014高考湖南卷)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题干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明辨题型题干中有“思想” “情感” “主旨” “观点” “态度” “感悟”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概括情感态度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

15、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1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 2013 年大纲全国卷第 17 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 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情感梳理类。如 2014 年北京卷第 20 题“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3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 “如何”等关键词,如 2014 年四川卷第 16 题“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因为有这些考向,所以解答此类题需要: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试题的技巧。

16、1情感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捋线串珠” ,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这根红线上。串珠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防止简单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形成答案了。2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涉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