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5769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葆华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个性化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个性化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福建省建阳市西门小学 吴葆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过写作经历的人常有这种深刻的体悟,生花的妙笔往往与阅读经历密切相关。同样, “不动笔墨不读书” ,浮光掠影的阅读是无益的,写作又是阅读的氧化剂,它可以使阅读与生命相互丰盈。提倡个性化阅读,要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多一层考虑。 基于此认识,根据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作文阅读个性化” ,我班制定了“读写结合,张扬个性”这一子课题,该课题于 2008 年 19 月正式启动。个性化文学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个性化写作的基础是个性化阅读。没有个性化阅读实践与积累,就不会产

2、生个性化的写作。个性化阅读的目标是个性化写作。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双翼。个性化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文学阅读和赏析、研究写作的积累和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课题研究侧重实践和应用,力争用 3 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研究、探索个性化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衔接与互动,真正在教学中体现阅读、写作教学的个性化、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促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一、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 1、 本课题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与2研究”的子课题,是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途径与

3、方法的实验研究。 2、 本项研究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立足个体成长,努力探索作文个性化途径和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而让学生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展示个性。二、实验研究的原则: 1、 “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 “真实性”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4、分。作文个性化的实验一定要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作文个性化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3、 “实践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作文个性与各种写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个性。 4、 “创造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3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鼓励学生创新,必须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 5、 “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重视学生的

5、发展差异性,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再结合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就能向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使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动机,个个有品尝成功的喜悦。6、 “实用性”原则:在研究中教师注重了学生阅读、积累、表达兴趣及习惯的养成,不是纸上谈兵似的传授“饿写作技巧” 。而是引导学生把阅读、作文当作一种需要并能终身受益的能力去培养。三、研究特色读写互动1.由写促读由写作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资源,使学生阅读由课内深入到课外,使阅读与写作同步提高,从而走

6、进“大语文观”的教学体系中。多年来阅读教学的模式化已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倦语文,厌倦教材篇章。这正是由于多年来阅读教学空洞地分析、肢解文章语言的做法留下的隐患。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走进教材,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并写作。例如,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可布置学生先写一篇同题或同题材、同体裁的文章,然4后将自己的文章与教材篇章对照,并鼓励学生评说教材篇章的长处与短处。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都会大大增强。再如,学习一些构思精巧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有兴趣阅读,可以布置续写的作文。那么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便会仔细揣摩文章构思,认真体会文章创作风格,才能续写得形神兼备。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

7、诗歌,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因此说,以作文训练入手可以高效率地解决教材的阅读问题,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增加了学生写作素材与语言的积累,使读写结合,同步渐进。2.以读助写写作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之后,也常常想把自己的所阅所悟形诸笔端,只是通常所见到的是:一篇想法不错的文章,却无法用清晰的思想、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阅读与写作就像隔着的一张窗户纸,只能想象得到,却抓不住本源。但是,我们变换一下角度和方式,剑走偏锋,以奇兵致胜,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赏析写春的名篇朱自清的春 、古人写春的名句

8、后,让学生再谈谈自己对春的观察理解,那么春便俯拾皆是,美丽鲜活了。我们在课前通常要求学生进行“个性美读” 、 “激情演说” ,学生可吟诗讲词,可诵读精美篇章,既而要求个性抒怀,或对所读内容作个性点评。难道学生的感悟,还会空洞无物吗?学生有的表达出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产生的共鸣,有的表达出对自然景象、生活5琐事的顿悟,还有针对作品所阐发的个性心声。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阅读的感悟,逐渐营造了“说真话、吐真情、展个性”的良好写作氛围。此外,我们还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

9、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四、实践经验(一)读写训练个性化1.选题个性化新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势必会带来学习资源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这要求教师要精心考虑,重视个性化的选题,力求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真正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如学习了故乡一课,这样处理结尾:同学们,人与人本是平等友好的,但及至成年便隔膜起来。 “我”与闰土这个恶性循环已无法挽回了。水生和宏儿还保持着纯真的友谊。但他们的将来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想

10、像写作。 2.积累个性化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兴趣是6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喜欢摘抄,有的学生喜欢创作,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才能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可以推荐阅读书目,可以自由选择积累方式等等。还设置不同的读书读报活动,如故事会,诗朗诵,新闻发布会等。3.表达个性化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鼓励其个性化,也就是写作表达上要有自己的方式。如改写,可改体裁,把诗歌变记叙文,故事改为诗歌;改人称、时间、环境;改结尾;甚至与原文唱反调。丰富的形式可展示学生不凡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品质。(二)读写课型个性化我们立足课堂教学,在阅读课的基础上摸索“读写互动”的教学模式。我

11、们探索总结出三种基本课型: 精读赏析课、阅读活动课、研究阅读课。三者呈递进关系。精读赏析课是学习知识技能和读书方法的基础课,侧重于阅读积累与赏析,教师占主导地位;阅读活动课是精读赏析课的延深发展和有机补充,侧重于阅读赏析与交流,学生占主导,活动形式可灵活,可读可写可演;研究阅读课则注重方法运用和能力拓展,以探究问题的过程为中心展开,展示结果为写作。三个层级的阅读,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逐步提高,师生互动方式逐渐丰富,读写活动进一步指向个性化这个核心。以阅读活动课为例。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主要按照“自主阅读7文本抒写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

12、。首先,我们给比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反复地读课文,让学生有时间思考、体验、积累,以引发独特性感受。方法上是灵活多变的,可采用批注式解读、连续设问式解读等。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坦诚地对话,交流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阅读群体的视野和每一个阅读个体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学生对文本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引经据典说是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而得出的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再以研究性阅读课为例。同一个文本有许

13、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虽然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达到了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目的,同时也拥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这时候,我们教师就应指导学生进行“选题”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以“选题”解读文本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这样的:阅读文本寻找选题变式阅读。我们提倡“活动式”写作课。8所谓“活动式”作文,即在教学活动安排开展一些既学生喜欢又包含作文规律的趣味性活动,通过适时、适量、适度、有序、有效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活动,建立感性或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述感受、

14、表明态度、表达见解。如开展“戏剧表演”实践课、诗歌朗诵会、辩论会、 “奥运宣传标语大赛”等,一方面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顺势利导进行写作指导。同时,探索作文课与其他学科课堂的整合。 “我的任课老师” 、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 “科学、艺术和生活”等等,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观察和挖掘,创作出“生活的作文” 。 此外,我们还提倡读赏创“套餐”作文,是指用日记、周记、创新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将文章的阅读、欣赏和个性化写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文综合素质型写作“一体化” (或“一条龙” )训练方式。其基本形式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摘抄一篇好段落,并在日记本上简要写出摘抄理由;每周坚持从所摘抄的文章里选一

15、段最喜欢的写一段欣赏文章,每周学习文章写法写一篇或模仿或创作的较高质量的文章。其中读是“吸收” ,赏是“内化” ,创是“表达” 。(三) 能力提升层次化作文教学所要解决的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我们根据语文教学书的编排,以“写什么”为经,以“怎么写” (主要体现为写作的基本能力、思维的基本能力、驾驭各种文体的基本能力)为纬,融合作文命题、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四环节9整体性原则,形成一个纵横交织、循环加深、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利用熟知的文章进行写作技巧指导,事半功倍。再以有个性的熟悉的同学作文模特,更让学生们如鱼得水,妙笔生花。学习社戏后写童年趣事 ,学习安塞腰鼓写“场面”

16、 ,读写互助,学生不仅写作文不再畏惧,而且能力提升也有了阶梯性。(四)评价方式多元化语文活动丰富多彩,评价方式当然要多元化。只有实施有效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的评价既可以在“考试”中评价,在“写作”中评价;也可以在“话题辩论”中评价,在“问题探究”中评价;还可以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在“名著汇演”中评价我们着重进行作文评价改革:公开作文批改方式与要求,体现层次差异。评价从五方面考虑,卷面 字迹 字数 错别字文章结构文章构思 材料选择 处理 感情语言文采,其中每个方面有四等级,如文章结构 A 题目好,段落四段以上,每段有中心句,段落之间有并列或层进关系;首尾佳。 B 题目一般,扣话题或材料,段落四段以上,每段有中心句,段落之间有并列或层进关系;首尾自然无创意。C 题目看不到话题和材料的影子,段落三段,随手分段,个别段落有中心句,谈不上什么关系,首尾全。D 没有题目,三段以下,是随手分段,段内无中心句,首尾不引人注意。作文批改多样化,集合自评、他评、组评、师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