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54242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一课到第六课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测试题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不知从何时开始, “今天你低碳了吗”已不知不觉成为了一句人们日常生活的问候语,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 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 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 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2、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对法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侧面反映出( )

2、A 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实践 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 启蒙运动时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 B C D4、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 甲: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B 乙: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

3、关系 C 丙: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 D 丁:一般人的世界观对实践不起作用5、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 )A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 哲学是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是世界观 C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D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哲学的产生 、承办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

4、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物质和意识同等重要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唯心主义之所以“不结果实”,是因为( )唯心主义也含有某些合理的思想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里物质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

5、否认意识反映物质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它在自然观上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恩格斯指出,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引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客观性和能动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6、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反映了时代任务和要求正确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年月日起,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

7、办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规律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近来,网上流行“让物价飞,让房价飞,让油价飞,就是不让你工资飞;让学费飞,让作业飞,就是不让你能力飞;让子弹飞,让股民飞,就是不让你股市飞。该飞的不飞,不该飞的满天飞。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意识是本原意

8、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并不总是决定意识、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主动创造性客观实在性生动形象性主观随意性、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人的赞美。 ”这两句名言看到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0、下列选项与漫画招聘中“招聘人员”所持有的观点一致的是( )A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

9、 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 C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 万物借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2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合理性在于( )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22、有人学了愚公移山,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 客观物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直接现实性23、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

10、地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需要,原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这表明( )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 B C D2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 真理和谬误相互融合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5、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新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据观测该行星每 290 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22 摄氏度。

11、可见(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材料一 2013 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空气污染防治面临巨大挑战。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12、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10 分)2 分析材料二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12 分)27、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三十多年前开始,中国改革就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需要政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对改革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思考,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战略、路径,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1)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改革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原因。 (14 分

13、)(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推进改革开放。(14 分) 答案:1-5CAAAC 6-10BCCBD 11-15CADBC 16-20DCACD 21- 25CCABA26(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类可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尊重自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 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污染环境,引发雾霾天气,受到了惩罚。 (5 分)(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张。(6 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提出建设

14、“美丽中国”的主张,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 (6 分)27(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为改革制定蓝图、明确目标,使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行;(4 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统筹考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改革引向深入;(4 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知道作用。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使改革顺利进行。 (6 分)(2)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重视实践作用,摸着石头过河,大胆突破,在实践基础上谋划顶层设计。 (5 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发挥认识作用,推进实践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 (5 分)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辨证统一。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