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53401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2010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txt15 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本文由 zhz181zhz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章:声现象一、 【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 0 不能传声, 、 、均能传声。在 15 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声音 在中传播最

2、快,在中次之,在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它具有 。声音的三要素:、 、 。其中声音的叫音调,音调与有关, ,音调高, ,音调低;声音的叫响度,响度与有关, , 响度大, ,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也不同,此时 声波的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 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 (1)在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 静(2)在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叫做,频率高于的声波

3、 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 、 等特点,可用于、 、 、 、等,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次声波有助于减 少它的并可用来预报、 和监测。次声波的特点:可以 传得,很容易障碍物,而且 。 二、 【课堂导学】 导学提示 【例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例 1 考查学生 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声音产生和传 【拓展变式】 播的基本知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 识,让学生知 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涛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道声音是由于 【例 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

4、发声;小明不断用 物体振动产生 ;二胡的 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的。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例 2 考查学生 【拓展变式】 对音调的理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 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解。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 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例 3 考查学生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 对次声波与超 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 声波的理解与 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5、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 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 区分。以及声 音具有能量。 可以发现声音的 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 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 “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 揭开了“死亡之谜” ,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1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低于 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 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 A 、B 中 和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

6、从短文 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 。 有 【拓展变式】 通常情况下,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其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 例: 。 【例 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 传 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 (乐音/噪声)。 【拓展变式】 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 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三、

7、 【课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 ,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 ,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高。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 ,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 不同来加以辨别。 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

8、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 岸空气水鱼 空气水鱼 岸空气鱼 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2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9、第二章: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 【自主学习】 1、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 。 是 2、人们将物质的 称为物质的三态。 3、 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 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 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 、 、 、 、 、 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 、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 、 。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 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成小水

10、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 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0C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 物 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 二、 【课堂导学】 【例题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 和 。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_ 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 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_;沸腾 时,继续对

11、水加热,水的温度 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 200g 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min 0 水温/ 90 1 92 2 94 3 96 4 97 5 98 6 99 7 99 8 99 9 99导学提示 例 1 全面考察学 生对“观察水的 沸腾”实验的掌 握情况。教者在 此可提醒学生, 烧杯下垫有石棉 网,可均匀受热。用酒精灯的外焰 加热,酒精灯外 焰的温度高。拓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在此可补充画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1)加热前水的温度 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 (2)热量为 J。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

12、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 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 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3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例题 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 是_ ;它的熔点是_ ;熔化过程用了 (晶体/非晶体) 。例 2 考查晶体 熔化和凝固的 特点及熔化和 凝固过程中的 状态变化情 况,同时训练 学生从图像中 提取信息的能 力。 例 3 旨在强调分钟的时间;在 B 点海波的状态是 _;在 D 点海波的状态是_【例题 3】0冰放在

13、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 晶体熔化的条 为什么? 件。拓展变式 【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 强调液体沸腾的条件。【例题 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 例 4 的复习, 烟雾”的形成 让学生明确日 【例题 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 常 生 活 中 的 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 ,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 “烟雾” “白 、 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 。请解释这些现象 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三、 【课堂检测】 象,只是水蒸 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气的

14、来源不同 (1)春天,冰雪消融是 而已。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 。 。 (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 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 (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这是 现象。 (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 现象。 (8)雾的形成,是 现象。 (9)霜的形成,是 现象。 (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这是 现象。 (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 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

15、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 现象。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 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 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 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4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光(第 1 课时)一、 【自主学习】 1光源:自身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光源(是/不是) 2光的颜色: (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 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的

16、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 色的光。 (5)颜料的三原色:,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 颜色的颜料。 3人眼看不见的光 (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和,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 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 (2)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具有热效应 (3)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在可见光中,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5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 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 造成的。 (2)光在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 v m/s km/s。 二、 【课堂导学】 【例 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举一反三】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