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52833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校本培训论文集(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就是多媒体组合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使用方便,生动直观,便于交流互动,对于课程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着重抽象概念的理科,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种呈现形式,降低教学的难度;扩充信息,增加教学密度和容量;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一、一、化静化静态为动态态为动态,激,激发发学生的学生的兴兴趣;趣;化静为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

2、的的教学环境。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它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之中,其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原认知处于激活状态为他们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心理学指出:问题的起点是“疑”。 “疑”能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利用 CAI 课件演示,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

3、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2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

4、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两个小兔子的萝卜问题,再解决猪八戒的西瓜问题。这样由于拉进了数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学生对问题的出现形式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非常高。二、二、多种呈多种呈现现形式,降低教学的形式,降低教学的难难度度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

5、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单凭板书、讲解、操作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计算机以其速度快、储存量大、易操作等优点,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采用计算机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计算机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借助计算机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课堂引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两个难以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的平面图形(见图),问谁的面积大。在学生争论不下的时候用多

6、媒体演示图(1)比图(2)长(闪动长出的部分),图(2)比图(1)宽(闪动宽出的部分),由此引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图(1)比图(2)小(少一个小方格)。接着出示图(3)也是平均分成 8个小方格,用挑战性的语气问学生:根据刚才数方格的方法可不可以说图(1)与图(3)的面积相等?为什么?这样设置用不同方格去度量面积,造成新的矛盾,使统一单位成为学生思维的需要。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未将相加的每一个加数与另一个数相乘。这仅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也往往是越讲越令学生费解,但通过课件中关键“部件”3的运动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如:(3+5)6=36+56?在课件中

7、让“6”飞出来,飞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成为:36+56。这一飞一动,学生印象极其深刻,永不忘记。三、三、扩扩充信息,增加教学密度和容量;充信息,增加教学密度和容量;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 “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 ”借助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四、及四、及时时反反馈馈,体,体现现反反馈馈的广度的广度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

8、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象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它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它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

9、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它在数学教学上自然有很多优势,能使学生从这个小小的窗口领略到优美的数学课堂教学,但也应该清楚看到不适当应用所产生的弊端。我们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才能让教学活动更具声色,锦上添花。信息技术,开启学生能力的钥匙4-浅谈“信息教育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与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同步,信息技术也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

10、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以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的艰巨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无非粉笔、黑板而已,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悟性和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禁锢。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它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它具有形象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

11、闻、亲眼所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教学,并与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在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我在此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下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的促进作用。一、信息技一、信息技术术与小学与小学语语文整合,提高了学生文整合,提高了学生读读的能力。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喜欢阅读,增加阅读的积累。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育遭到的非议很多,形式主

12、义严重,在“文和义”的处理方面,注重了义的教学,忽略了文,也就忽略了阅读能5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现在的孩子,并不是人人喜欢阅读,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如何让孩子增加积累?以往我们所提到的阅读大部分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在阅读中实现“文本阅读”与“超文本阅读”的结合,能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学生的积累。比如在讲授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时,在充分领略了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之

13、后,我给学生来了个“超文本”扩展, “你还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学生们或者无言以对,或者用渴求的眼神望着我,这时,我进入“百度”搜索,把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一一展示了出来,在满足学生欣赏欲望的同时,补充了课文学习资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的情感体验、朗读水平提高方面,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更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与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相呼应, “戴埠中心小学电教在线”网站对每篇苏教版的课文都有优美的朗读,在这种条件下,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自己随意控制,自由地进行跟读、自读、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欣赏中,在模仿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与感悟能力。二、信息技

14、二、信息技术术与小学与小学语语文整合,提高了学生文整合,提高了学生语语言感悟能力和个性体言感悟能力和个性体验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呢?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通过课件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配音、配乐、场景等调动起学生视角、听角等感观感受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检阅这篇课文上, “检阅”这个词语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单靠老6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我使用了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强烈的感情渲染,帮

15、助学生理解。在上课的开始,我播放了从网上截取的 99 年国庆阅兵时在天安门广场上,各个方队接受江泽民主席检阅的庄重、严肃的场面,个个方队服装一致、步伐整齐、意气风发、士气昂扬,教室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这时我借势引导:“你觉得这个场面怎么样?”“非常安静、严肃”“如果你是受检阅的一员,你的心情会怎样?”“紧张、激动、自豪”。在课堂的一开始,我明显地感到学生们的心已经被阅兵的严肃氛围紧紧感染着。 “检阅是这么重要、严肃的事情啊!这样的队伍中如果有拄着拐杖的士兵是不是会影响效果呢?我们将要学习的检阅队伍中为什么会有拄拐杖的小男孩呢?”在利用课件强烈感情渲染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阅

16、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感情体验,所以,这堂课的从始至终,学生们对课文角色的感情把握非常到位,朗读语气鲜明,读书的积极性很高。三、信息技三、信息技术术与小学与小学语语文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文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能力。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控制者,学生只是往老师设计的圈子里跳。为了讲好一节课,教师早半个月或一个月前就在准备,搜集资料,设计教案,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学生却浑然不知,与己无关。无形之中,教师的做法抑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课是给学生上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能不能早点告诉学生,让学生一起准备呢?如果将学生引到信息技术面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环境中收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材料,查阅资料,寻找相关图片和音像材料,实现自主学习。课内,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已经学懂,哪些还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信息,扩展视野。这样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不仅解放了老师,更使学生的主体优势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