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152575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 分,分数:120 分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 分)1、下列词语中每组均有一个不正确的项,请选出并改正(4 分)(1)A 分外(fn) B 妖娆(r o) C 红装素裹 D 一代天娇( ) ( )(2)A 消逊(sn) B 颤动(chn ) C 淅淅沥沥 D 温声细雨( ) ( )(3)A 田圃(p ) B 禁锢(g) C 润如油糕 D 弥足珍贵( ) ( )(4)A 留滞(zh) B 暗哑(n) C 冰雪覆盖 D 朦朦胧胧( )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2 分)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

2、法门。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C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罪行。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A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B 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C 出版界在出版创新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并取得实践性进展不在少数。D 当外国友人来到长寿艺术之乡如臬时,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4、下列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2 分)在教室里,王飞忽然发现自己带的悟空传不见了,他说:“ ”A 哪位拿了我的悟空

3、传 ? B 咳,这倒怪了,我的悟空传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啦!C 同学们,谁看见我的悟空传 啦? D 我的悟空传 自己长腿了了吗?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圣”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司马迁C 家 春 秋“激流三部曲 ”巴金D 红与黑法国雨果6、找出下列诗句中的双关谐音字并写出与之相应的字。 (2 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 (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 )7、试把“人生”分别比喻成“大海”和“天空” ,仿写两个句子。 (2 分)例句: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就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

4、的音符。仿句:(1) (2) 8、背诵默写(4 分) 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雪 )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 , 。 ”意思一致。二:阅读与理解一、撒哈拉的变迁“撒哈拉 ”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 类自有文字 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 “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 430 年。当 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 “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 2000 多年前没多大改变 :沙海茫茫,无路可 寻;。然而“撒哈拉 ”并不是希罗多

5、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 约在公元前 5000 年至,公元前 2500 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 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厦中部把水分 带到撒哈拉。公元前 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 3500 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 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水量和蒸发量 发生了丕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

6、水分 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温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 纪 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 旷草原”变为沙漠。撒哈拉的 变 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1)第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 分)A 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c 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 分)班级: 姓名: 考号: 2

7、( )一( )一( )一(沙漠)(3)第段开头加点的“当然” “也” “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 (2 分)(4)第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2 分)(5)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 (3 分)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是: 。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贫困不是理由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去年高考,她考了 683 分的好成 绩,超出重点 录取分数线 近 100 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五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

8、亲身上。父亲已经年 过五旬,照 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 7 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 4 点半才能出来吃 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 ,家里早已 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 乐人高晓 松的关注。他决定 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 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 ”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 “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 费

9、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 录取了。 ”当高晓松第二天准 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 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 ,是因 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 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 出了学 费,那我就 负担你四年的生活 费吧,每月 500 元,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 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

10、可以接受第二笔 资助,也没有人会去 查证这 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 买一个新书包,可以 让自己的大学生活 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 了诚信和善良,再次 让高晓 松感到震撼。这住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 农村。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 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 为她的所作所 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 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 责任, 虽然我 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 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 颜 !(

1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8 字) (2 分)(2)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指的是 (2 分)(3)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3 分)(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 (2 分)(5)文章末段中的“一句话”指的是 (2 分)(6)现代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贫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弦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 分)三、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 虑的现实问题,也决

12、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 救的注意,所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 优秀的学生,他 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 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 习惯。所谓习惯 ,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 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 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 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优秀习惯

13、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班级: 姓名: 考号: 3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 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走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 优的学子,我 们听说过 ,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 鉴之可能,不

14、可作 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因为追求 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 仅仅是一个通向 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优秀作 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