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学习重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52518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学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政学学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政学学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政学学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政学学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学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学习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学习重点财政学学习重点财政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1 公共物品的概念: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2 准公共物品的概念: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财政的职能:a 资源配置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第二章1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有哪几种:1 成本效益分析法。该方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2 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它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2 什么叫财政行政复议:

2、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 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它有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第三章1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有哪两种: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 什么叫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第五章1 财政对于三农

3、投入有什么特点:a 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其次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制度的大概情况: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联系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异。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既然社会保障是社会性事业,那么政府介入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介入,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的运行。第七章1 我

4、国现行财政收入的分类。1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这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主要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还可以包括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2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其实际上是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衍生的一种分类。3 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些:a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B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C 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升降。另一个是现行税收制度。第三是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支。3 什么是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

5、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收入也属于政府收费,不过是预算外收费,因而预算外收支的性质是财政性资金。第八章1 什么是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2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限额。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起征点和免征额不同之处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它们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但两者侧重的照顾点不同,前者侧重的是低收入者,后

6、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3 税收中性的定义:所谓的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4 什么是税负转移与归宿:税负的转移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进货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移机制的特征有:一是税负的转移是与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也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二是税负转移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税负转移的结果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赋税人的不一致。三是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税收归属一般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第九章1 什么是税收的收

7、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2 什么是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者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3 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将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归结为三个基本命题。A 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效率会 提高人民的工作积极性。B 高边际效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效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C 边际效

8、率的高低和税收的多少不一定成同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朝相反方向变化。第十章1 增值税的类型:a 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b 收入型增值税,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c 消费性增值税,准许一次抵扣当期购入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第十一章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该项改革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 关系及分配形式,在减轻和规范的基础上,使农民的税负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

9、。改革以三个确保为目标,即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而不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受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 ,三个取消是指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 基金和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个调整是指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一项改革是指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方法。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a 农民负担较大幅度减轻,扭转了农民负担长期较重的局面。B 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C 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D 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历史意义:a 标志着我

10、国税收从此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 ;b 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c 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第十二章1 什么是国债的负担率:通常是用当年的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 305 页2 什么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称为债务依存度。3 什么是柜台交易市场:是通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和邮政储蓄网点向居民或企业发行凭证式国债。第十三章1 什么是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2 国家预算的级次:一般来说,有一级政府既有 一

11、级财政收支活动主体,也就应有一级预算。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3 预算管理权限:a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预算,决算的审批权,监督权,对预算决算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b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主要是4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a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 ,自求平衡;b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范围;c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d 预算调解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e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第十四章1 怎样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12、A 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b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c 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d 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e 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f 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2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债务化融资和货币化融资。债务化融资是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货币化融资是财政部向公众出售国债,随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国债,即中央银行将债务货币化了。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称之为赤字货币化。第十五章1 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2 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一

13、)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二)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3 怎样进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阵和相应的措施。(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这样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结果。(二)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遏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但可能带来经济紧缩和经济停滞的后果(三)紧的财政政策 和松的货币政策,这种组合的效应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 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制通货膨胀。(四)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会积累起巨额的财政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