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52249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静默草原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和句子。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用三角号标出课文线索语句,用直线标出文中表达草原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用曲线标出草原人以欣赏的眼光欣赏草原的语句,用括号标出文中写草原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积累在本子上。3.结合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二和“词句品味积累”预习课文,在笔记本上写发言提纲。相关课程标准: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

2、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和积累、比较和探究、集美成文的创作中,深入理解“静默草原”的内在美,情感美。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1.能够正确流利地说出本文对草原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明显表明作者是用草原人的眼光欣赏草原的句子。 。2.2.能够合作交流,从写法、内容、线索、草原特点与感受等方面,探寻“静默”的内涵,理

3、解作者为什么以“静默草原”为题。3.3.摘用文章美句,创造同名微型美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明确语文课堂三说三记:明确语文课堂三说三记:三说:有根有据地说话,说完整的话,说别人没说过的话。三说:有根有据地说话,说完整的话,说别人没说过的话。三记:记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记他人合理的补充,记规律性的总结。三记:记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记他人合理的补充,记规律性的总结。复习背诵敕勒歌导入新授静默草原 。导入语:导入语: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散文诗静默草原 。本课主要有两个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特色语句。2.训练多角度解说文题和文中集美的能力板块一、读板块一、读自

4、由朗读课文。积累:1.文章对草原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 (提示:用横线标出)2.文章明显表明作者是用草原人的眼光欣赏草原的句子。 (提示:用曲线标出)时间:5 分钟【交流明确】PPT 小结:草原感受句D2 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D4 草原没有(新景物可观) 。D5 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D6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D8 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D10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D11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D11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

5、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D11 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D11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D15(草原)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提炼:草原特点辽远而苍茫;城市人和游客看不到草原的美,只感到自己的渺小;草原人(包括我)用心感受草原的美,在静默中观望未来。PPT 小结:以草原人的眼光欣赏草原句D5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D11 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D13 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提炼:“我”和草

6、原牧人用心感受草原的美, “我”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爱。【过渡语】初步的阅读让我们领略了草原的辽远和苍茫,了解了草原人以欣赏的眼光欣赏草原的感受。那么现在,让我们沉下心来共同探寻“静默”的内涵,思考作者为什么以“静默草原”为题。板块二、探板块二、探探究并解说文题。请结合文中关键性的词句,说说你对“静默草原”的理解。提示思考角度:写法,内容,线索,草原特点与感受等方面。要求:分组活动,合作探究。每小组一个探究主题。时间:5 分钟【活动前的小组探究指导】1.写法小组:找出具体的写法,分析它的作用。2.内容小组:从写作思路和结构入手,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然后再归纳。3.线索小组:找出线

7、索和具体的线索句。本文的线索句有的较明显,有的较隐晦,找时要擦亮眼睛。4.草原特点与感受小组: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找出草原的核心特点词句,再找出草原的这种特点给人哪几种感觉,这些感觉分别体现在哪些语句上。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及点拨:【内容】赞美草原的散文诗。描写草原景物的语句很少。作者以感悟为主,在对草原独特的情感基础上,在静默中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写法】1.对比写法。对比一:草原给人的心理效果“惊慌” ,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对比。强调草原没有丰富多彩的景观,突出草原辽远苍茫的特点,过于强大的单一和辽阔给人极大的心理震撼、震慑。 “惊慌”就是这种震

8、撼、震慑下特有的心理效果。下文的“不自由”和“局促”也是这种心理效果的表现,只是“惊慌”更多了一层些许害怕的感觉。 “难免”加强了这种心理的普遍性。【插入点拨】这也是一种笔法。从侧面赞美草原,从反面赞美草原。对比二:“城里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与“蒙古人眯着眼睛看草原,想装填一些苍茫”做对比。前者是用眼睛看,后者是用心享受。突出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闭上眼睛,心灵就会打开。草原牧人深知此理。这是静默的必然,静默的好处。对比三:拿草原与海对比,看海可以置身事外,看草原要身处其中,触摸,感受。突出草原比海洋有更直接的亲近感。静默中感受。对比四:拿“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与“我愿意

9、像母牛一样像烈马一样”突出作者对草原温柔的爱和热烈的爱。静默中传达对草原的爱。【点拨】体验草原的美,用人的眼睛,特别是用城市人的眼睛,用游客的眼睛是不行的,只能产生渺小的感觉,就是用强悍的咆哮和哭泣的抒情,都和草原不相称,文不对题。但是,用马和牛的感觉,接触草原、抚爱草原的感觉,倒是充满了诗意。这种诗意在城市人的视觉之外,是他们的想象力不可能达到的。草原上的“不自由” ,就是城市的眼睛、城市的想象力的不自由,只能用草原本身的感觉来感觉草原,哪怕是原始的、牛马的感觉,也比文明人的感觉富于诗意。2.逐层推进的写法。草原特点草原感受草原情感静默草原,逐层推进。重在“静默” 。3.呼应手法。文末“静默

10、”呼应标题。【线索】静默。线索句:“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只可感受”“听不到啸声”“凝立冥想”“静默中观望未来” 。【点拨】草原的美是不能用眼睛看的,不能用耳朵听的,只能用心感受,只能“静默” 。草原是静默的,人是静默的。 静默草原材料很散,但是“静默”的中心却很集中。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草原特点与感受】草原的核心特点是辽阔。辽阔给人自由感和不自由感、单一感。自由感:草原放牧者对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受。草原人“像母牛像烈马” “装填一些苍茫” 。不自由感:城里人丢掉了象征权利、地位、荣誉、金钱的“拐杖” ,退隐了一切人文背景之后,在只有天地人的草原上,无边无际的空间全部是大自然

11、,任何人的创造痕迹,和大自然空间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而人与之相比,显得很渺小,渺小得微不足道,而且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大自然不得。人的感觉不自由、局促。从反面赞颂大自然的伟大,也是正面赞美感受自然伟大的心灵。单一感: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感和丰富感也是辽阔引起的独特感受。【助读资料:克什克腾】公元 119 年,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 1690 年) ,清军与新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在乌兰布统峰下打了一次大仗。这就是清朝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乌兰布统之战。 公元 1696 年,康熙皇帝以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帅,二次亲征

12、噶尔丹。歼灭了其主力。噶尔丹只带少数亲随逃脱。史称昭莫多之战。公元 1368 年,元朝妥欢帖木尔在明军的攻击下,从元“大都” (北京)北走“上都”正蓝旗境。翌年 6 月 20 日到达应昌今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西畔,以至元七年(公元 1270)初设的应昌府,改造为“新都” ,并在此指挥元军与明军周旋。应昌城最后还成了元朝末代皇帝最后一个都城。这是弘吉剌部先人建城时没有想到的,也给克什克腾这片土地抹上一点悲剧的色彩。【点拨】 “善忘”和“静默” 。“我”凝立冥想这些往事,草原也有记忆。然而,草原善忘,忘记了这些不幸的历史。这表明草原洒脱豁达,坦然自若。草原千百年来孕育的辉煌足可以使她有理由喧嚣张扬

13、,但是草原却选择“静默” 。 “静默”表明草原沉稳、不张扬的态度。从草原的“善忘”和“静默”中“我”陷入了深深地久久的对人生的思考。 “我”也该学会“善忘”和“静默” 。 “善忘”忘记权利、地位、金钱、荣誉等等,学会豁达洒脱。 “静默”沉稳、不张扬。文章思想深邃,见解独特,语言雅洁而富有诗意,富有诗的美感。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小结小结 1 1】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象和感受。【小结小结 2 2】课文标题静默草原1.可以理解为“静默的草原”草原静默。辽远而苍茫的草原静默沉稳,不张扬;善忘坦

14、然自若,豁达洒脱,观望未来。2.可以理解为“静默于草原”人静默,人在辽远而苍茫的草原上静默。从辽远而苍茫的草原身上,人学会了用心感受生活,静默沉稳、不张扬;善忘坦然自若、豁达洒脱,不计较荣誉、地位、金钱等,观望未来。二者都有。过渡语:过渡语:静心凝神的探究之后,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去感悟草原之美,创造草原之美吧。板块三、写板块三、写文中集美。用精选课文美句的方法,形成同名的微型美文。学生现场写作。交流。附:教师习作静默草原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眺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

15、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PPT【总结】草原人热爱草原,他们看草原是用心去看的。这就是草原之子对家乡的细腻柔情、深沉的爱。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在对草

16、原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这堂课的最亮点一、在于板块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亮点二、集美成文是一大创新。亮点三、探的教学环节较深入,体现了余映潮教授“整体阅读,多角度反复”的教学思想。三个环节层层递进。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铺垫的使用,随时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降低难度。还要随时提升学生发言的质量,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总结学生的学法等。2.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文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草原人对草原的特殊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完全脱轨,对人生对生命的哲理性的感悟也富于跳跃性和隐晦性。对学生来讲很难理解,教师不可避免地要“硬讲” (余映潮难文易教与难文“硬教”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