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52228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定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兼兼谈谈重重庆庆市助推城市助推城乡乡一体化建一体化建设设的路径多元化的路径多元化问题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重庆市如何在这一重要时期抓做机遇,分析把握利用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呢?一、重庆自身特点突出:重庆市是经国务院同意,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试驱区,它又是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除了具备其它几个直辖市的一般特点外,其自身特点还非常突出。从地进区位上处于祖国经济不够发达的大西南内陆地区外,平定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三峡

2、大库区、大山区、少数民族叠加,农户居住分散等突出的特点。二、推进城镇化的时间任务紧迫根据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市城镇化率要用 10 年时间,将现在的城镇化率由 27%提升到 60%,平均每年要提升2.5 个以上的百分点,要新增城市人口 1000 万,即从现在起每年要新增城市人口 100 万以上。其中在不到 3 年时间,即从现在起到 2012 年,全市要新增城市人口 300 万,平均每个区县要新增城市人口 7.5 万左右。如果要将这些人口全部要转移到区县以上的城市,的确是目标宏伟,时间紧迫、任务艰苦。三、坚持走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根据全市和各区县推进城镇化的目标任务

3、和时间要求看,明显的是时间紧、任务重。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农民户籍转为城镇居民,能过上与城里居民一样的生活,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待遇;但是广大农村的农业人口又不可能都转为城市户口,即是转为城市户口的人,也不可能都转入大中城市。以全国为例,总人口达到 15 亿时城市化率达到 70%,全国也还有近 4 亿人口在农村;以重庆市为例,如总人口达到 3400 万,城市化率达到 60%,全市仍有 1400 万左右的人在农村,在转移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民乡土观念浓厚,故土难离,即使条件,有能力也不愿转入大中城市生活。尚且如此。目前我们还应看到已有的大城市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严重超载,资源不甚重负

4、,一些城市亟待“减压”分流,因此,作为全国率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庆市,也应该率先寻求推进城镇化成本最低的转型方式农村就地城镇化。可以说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必然和路径选择。四、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总体设想和内涵特征总体设想:通过农村就地城镇化,突破农民进城的单一城市化模式,拓宽我国城镇化道路,形成全国、全市、区、县及乡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的合理城镇化网络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建设起整洁优美的农村新型社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让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型社区既具有城市的服务功能,又具有新农村的鲜明特色。基本内涵:所谓农村就地城镇化,就是

5、农村人口不向城市迁移,而是在原居住地,有条件的可以适度合村并点后组建成新型的社区,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五、走农村就地城镇化已具备的可行性条件从客观上看,已具备的条件有:一是重庆市的农村面积特别大,有 8万多平方公里,农民居住较分散;二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较多达 18 个,农民收入不高也不均,短期转移入城市安家落户困难较大;三是全市各区、县通过 2002 年和 2008 年两次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撤乡并镇合村以后,原设立的乡镇、村或学校的所在地已具备建立农村就地城镇化即农村新型社区的基础条件;四是当前交通的发

6、展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已经将城市与乡村基本融入一体化。从主观上看,走农村就地城镇化已具备的条件有:一是全市在 10 年之内要转移农村人口 1000 万入城,压力较大,而坚持走农村就地城镇化既有利于缓解压力,又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名区县政府易于接受,二是坚持走农村就地城镇化符合国务院建立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全市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符合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三是切和与党中央同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合拍;四是能满足农村总价部份低收入群众进不了城而又能享改革成果,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望,有利于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六、推进农村就地

7、城镇化的路径思考推进全市的农村就地城镇化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尊重群众意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新农村建设一起搞好规划布局,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为完成任务而搞“大跃进” 。具体来说,可按以下思路推进:一是搞好各乡镇辖区的调查分析。各乡镇或社区对辖区的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居住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辖区的居住家庭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经济收支情况,分析和预测去留的其发展趋势。做好辖区人口去留的预测规划,做到人口去留心中有数,社区选址规划可行。二是加快现有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发展,做好接纳本乡镇农村人口进入本场镇就业、务工生存。地方政府设法加强小城镇建设,适度扩大规模,创造就业居住条件,对已本

8、地场镇经商务工的农户,允许并鼓励他们全家转入,过上较稳定的小城镇生活。随着乡镇政府所在地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加,要不断吸引部分进不了城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把他们就地吸纳为城镇居民或产业工人。三是要充分利用撤乡并镇后,留下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起新型的农村社区。以铜梁为例,2002 年就将原全县 55 个乡镇合并为 33 个乡镇,减少行政编制乡镇 22 个,2008 年又将全县 33 个乡镇调整合并为 27 个乡镇,3 个办事处,一个县两次减少乡镇 25 个。照此计算,全市 40 个区县两次共撤并乡镇 600 个左右。这些被撤走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地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目前更需

9、要建立起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型社区对其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如果我们按每个社区每年吸纳 60 人计算,10 年吸纳 600 人,全市 10 年就可吸纳 360 万人到农村城镇化新型社区,这对推进全市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完成 1000 万人的转移任务无凝是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贡献。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行政村级组织的调整,注意选择靠山,靠水、靠公路网络的地方进行适度的合村并点、集中居住。全市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布局规划和建制村级组织的调整,适度的合并村庄,迁移零散居住的农户,特别是对一些空心村、空心院、空心户的迁移,更要打破原有村社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规范要求,尊重群众

10、意见,做好宣传工作,造好社区地址,突出建设特色,建立新的农村社区。特别是外出打工挣了钱而又不愿离开家乡,却又要求政府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的农户,应给予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他们带头转入到新建社区居住,这就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形成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五是建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型社区一定要突出特色,增强集票效应。各地在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忌千篇一律,搞形式主义。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一定要有集聚力、影响力、辐和吸引力。一种形式是以现有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依托吸纳周边村民入住的“小城镇、大社区型” ;另一种形式是以抓好经济强村为基础兼并周围村庄的“强村社区型” ;再就是以抓好村办企

11、业为基础带动全村发展的“村企合一社区型” ;还有是抓好主体农业和观光休闲产业为主的“特色三产业的新型社区型” 。始终抓住突出社区特色这把钥匙,这方面如重庆江北区已开工建设的五保镇干坝村;城都市的三圣镇,他们以腊梅、蔬菜、荷花、花卉为特色建立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就已经就地城镇化,现看不出传统农村的面貌。六是广泛筹措资金搞好新型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对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型社区建设,一定要利用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对国有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并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切实搞好新型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入住农户能饮上安全卫生的水,足够使用的电,便捷方便的路,宽敞明亮学校,安全放心的医院,价廉

12、物美的超市,丰富齐全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真正做到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消费便宜。凡是城里人能享受到的,新型社区居住的人都能享受到,甚至有的还会优先或独特的享受,这样新型社区就会稳定持续发展。六、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的现实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全国性的大难题,大课题,而重庆市又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试验区。因此,大胆探索农村就地城镇化,是加快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别,积极扩大内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对确保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根据重庆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特点,坚

13、持走农村就地城镇化、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与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村人口转入大中小城市进行双轨互动,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的步伐,确保全市城镇化目标的实现。2、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有利于全市分散农户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市农村生活环境大部分十分落后,突出表现在居住点小、散、乱、空、设施不配套、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坚持农村就地城镇化,通过总体的规划布局,村庄合并,社区新建,有利于彻底改变农村目前的居住点小、散、乱、空、环境脏、乱、差、偏、远的现状,使农民能享受城里人基本相同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3、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有利于满足具有浓厚乡土观念的

14、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心愿。经过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一般是两种情况,一种心析是外出务工挣钱,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后,愿意转入大中城市生活;另一种心愿是外出务工尽管挣了钱,但不原全家离开故土,不原放弃在农村的土地房屋和舒适的环境,只是想提升居住条件。实行农村就地城镇化后,就能满足这部分人的心愿。使这部份人能进能退,进退有路,避免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流民”现象。4、走农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土地的集中、合理使用。由于农村农户的居住过于分散,消费土地现象十分严重,一些院落、工旷地、废弃砖瓦窑、空心户宅基地等年久失修失去用途。走农村就地城镇化,建立新型居住社区后,一些空闲的土地就可以整治复耕、提高土地的

15、使用强度,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增加人均耕地数量。5、坚持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减少浪费。由于全市农村面积特别大,农村人口特别多而分散。农民居住不集中,如果不实行农村就地城镇化,建立相对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对改善较分散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必然要花很多的钱。加上人数少、居住分散,设施设备利用率也不高,浪费严重。通过村庄合并建立新型社区,统一修建,无论是道路、街道硬化,有线电视安装,自来水和电脑管网等,就可以大大的节约资金,确保国家投向农村的资金打捆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上述的调查与思考,可以看出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有效形式,又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切入点,还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结合点,更是统筹全市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闪光点。重庆市铜梁县委党校邮 编:402560邮 箱:Huchenghua678.163com电 话:13808316483原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胡成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