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50479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讲唱歌教学的教师语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唱歌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问题导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是否合理而生动,是关系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为什么要尤为注意教师的教学语言问题呢?一、什么是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为人之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超的语言水平。 关于

2、教师教学语言问题的探讨,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中已有所涉及,但大多是从探索普遍规律的角度观察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师教学语言问题。主要涉及教师课堂语言中使用普通话时的语速、语调、重音、以及使用教学语言中需遵循的普遍原则,诸如善于使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等基本原则。这些规律在中小学的唱歌教学中同样需要老师们遵循。但是我们认为,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除了需要遵循教学语言的普遍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正是这些特殊性为对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教师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小学唱歌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提高课堂语言素质是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能像其他

3、学科的教师那样做到教学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一定要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课,用字正腔圆的歌唱和优美动听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不仅展示音乐学科的内容美,同时培养学生有着规范标准的语言和歌唱,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同语言一样,是借助于声音来传递信息。歌唱,更是与人的语言密切相关,但歌唱本身又不等同于语言。对一个音乐教师而言,歌唱教学本身给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不光是需要讲清道理,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歌唱教学本身是一种促使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师的语言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歌唱之外,更要体会到歌唱中所传递出来的音乐的美,这一点是一般性的关于教学语言的

4、论述中所很少涉及的。中小学的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课,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设计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进而创造美。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同时要加强课堂语言艺术的锤炼,使课堂上的音乐美和语言美达到和谐统一。从歌唱技术的方面来看,歌唱教学的过程,是让歌唱者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的肌肉受到系统、科学地训练,从而建立一个质地优良、运用自如的歌唱乐器的过程。这个乐器长在人体内部,看不见、摸不着,基本上凭感受教学。歌唱又不同于器乐课、舞蹈课的训练,可以手把手地教。歌唱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发出的声响都是无形的,教师不可能搬动学生的发声器官来纠正不正确

5、的发声部位。因此,歌唱教学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语言的技巧性和表现力,来启发学生理解老师的要求,体会所要发现的歌声的“形象”,则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如果教师的语言前后矛盾,叙述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或语言缺乏形象性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不管教师有多么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多么高超的演唱水平,也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从事歌唱教学的音乐老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语言表达是音乐教师除示范表演之外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精美的语言表达,见解清晰、内容具体、用词生动、句逗适宜,比喻灵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使歌唱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和更具魅力第二节 唱歌教学中

6、教师语言的类型问题导入:中小学歌唱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教学语言说明问题,讲清道理,同时需要以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促进审美体验。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需要我们全方位地注意教学语言问题。我们可以把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个方面,那么歌唱教学中如何使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从发声的角度,教师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关于歌唱教学中教师语言问题,以下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来展开论述。一、歌唱教学中的有声语言口语表达这一主要的有声语言手段是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口语借助语音、语调、停顿等使说话内容更丰富,从而产生言语的特殊表现力。歌唱教学中教师的有声语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7、:1、灵活的比喻在歌唱前,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扩展的共鸣腔体。构成“歌唱乐器”的人体器官,如声带、喉部、咽部、口腔、鼻腔、肺部,大都是长在人体内部的可变机体,怎样才能使这些触摸不到的可变机体逐步进行训练,从而形成一个歌唱所需要的状态呢?首先应做到的是使学生能够体验并做到呼吸气流通道的稳定与扩展。在中小学校的歌唱教学中,仅仅讲述以上声乐基础知识,恐怕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也恐怕很难做到。此时,教师好的示范也许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到一些调整自己机体的线索,但如果能巧妙地运用灵活的比喻,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动作和感觉用于教学中,通过这些感觉

8、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使用“大吃一惊”“闻花香”“双手提水”等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比喻,使学生较快地体会到了歌唱通道的扩展与歌唱中呼吸的方法。歌唱发声的共鸣腔体基本稳定以后,歌唱的乐器就建立了,如何使它演奏出美妙的歌声呢?弦乐器靠弦子,歌唱发声则要靠气息了。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它除了比自然的呼吸吸得深、吸得多之外,在呼的时候还要保持着吸的状态。这种歌唱的呼吸,送气有力,控制也有力,可以产生有控制的强而有力的气流,经过训练则可根据需要送出不同流量气流,唱出轻重急缓、连、断、跳等歌唱所需要的声音。一些教

9、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推车下坡要向后拉着点,以控制车下滑的速度”来比喻“吸”控制“呼”的整体呼吸原理。还用“喷雾气喷水,而不是水龙头放水”,让学生体会歌唱时送气的力度和速度还有,在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是“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等等。使用以上的这些灵活形象的比喻,在歌唱教学的技巧训练中往往会使歌唱者产生豁然开朗的感受。2、适度但不过分的夸张在中小学的歌唱教学中,学生歌唱方面的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水平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声乐训练。因此,在加强基础训练的时候,对感觉的描述一定要适度、恰当,适当地运用夸张的表述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练习的要领,但是如果过于

10、夸张玄妙,则会让学生感到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如有些老师会用这样一些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感觉:“喉内的压力变化就像挤牙膏的感受”、“唱高音感受就像飘出头顶的风筝”、“声音支点像在小腹上倒撑一把伞”等。这类语言也许对少数想象力非常丰富且又富有演唱经验的学生来说,可以勉强理解,但对绝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来说,实在难以把这种感觉的描述和美妙的歌声联系在一起。倘若学生仅仅凭借教师这类感觉描述而相信自己已获得了教师描述的感受,却在实际情况下无法唱出教师所要求的声音时,则会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失去学习声乐的热情和信心。此外,在引导学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时,更要注意语言中情感表达的适度。我们说教师语言中传情达意

11、的手段是极其丰富的,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强弱等变化都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不同的重音和停顿,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说出来都会表达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把语言和所授音乐课中的歌曲歌词或曲调结合起来那效果会更佳。相反,如果为了追求某种结果而过于夸张以致变得矫揉造作,那么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运用夸张的方式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体会某种特定的技巧与情绪的时候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把夸张掌握在教师内心真实情感自然流露的范围之内,掌握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取得最佳的效果。3、准确的用词所有歌唱教学的术语都有确定的含义。

12、但在某些术语之间,由于字面上的相似或含义上的近似,有可能使我们在具体应用上发生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某些技巧训练时,选用词一定要准确。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唱出优美通畅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要有匀称的音波的。当教师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时,应用“波动”而不能用“摇动”或“摇晃”之类的字眼。虽然两个词意思相近,又能形容声音的动态感,但决不能混淆乱用。“波动”的歌声是歌唱时通过稳定的共鸣腔,依靠正确的气息流动,发出的流畅均匀、圆润而悦耳的声音,而“摇动”、“摇晃”的声音却容易使听者神经紧张,有不稳定感。“摇动”、“摇晃”的声音是因气息不通畅,喉头紧张的错误发声方法造成的,是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全力克服的。再

13、如:形容声音色彩上的“明亮”与“尖锐”两词,“明亮”的歌声给人以明朗、清新、健康向上的感觉,它使得歌声悠扬舒展而富于光泽。而“尖锐”的声音虽有明亮的成份,但却缺乏应有的泛音和波动,因而呆板单调而没有感染力。再如形容气息支持时的“扩张”与“撑”,形容歌唱状态的“兴奋”与“紧张”等,都需要用词的准确,以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教师的要求,不至于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倘若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这些近义词之间的使用分寸,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技术操作上的失误,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4、富有情感的范唱歌唱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流,因此,从广义的层面来看,教师的范唱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教学语言的一个部分,甚至是一

14、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音乐教师在范唱是须力求情感真挚,以情感人,声情形具佳。范唱本身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歌曲内涵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使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就被歌曲蕴涵的美所打动,进而产生“一定要学会它”的欲望。因此,成功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比任何口头要求来得见效。一位老师在谈到自己进行可爱的家这首歌曲的教学时,在认真钻研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以优美舒展的歌喉,自然柔和的情绪范唱,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特别是歌曲 113 小节,用中强的力度,稍慢的速度唱;第 1417 小节

15、,再加强一点力度,用 f 来唱;第 18 小节22 小节的前二拍力度转为弱,以发自内心深处的深情唱出对家庭的无限依恋,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温暖、祥和的艺术境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用自然、柔美、祥和的情绪来学唱这首歌曲。精彩的范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身后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范唱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致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提高音乐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技巧,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美学修养,使自己拥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底,有效地把握住歌曲作品的内涵,从而科学地运用嗓音,通过咬字、吐字和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达到范唱所应取得的显著效果。5、委婉的

16、引导歌唱本身属于音乐表演的领域,学生在进行歌唱表演的过程中,自然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感。这时,运用委婉的引导性的语言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举例来说,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会点名让同学演唱,结果学生唱得不理想。这时教师就需要注意:绝不要轻易说出“你不行,五音不全”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与欲望,导致学生的惧怕心理。这时需要采取的语言策略是首先予以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指出不足,例如“这位同学唱得还是很不错的,大概是太紧张或不太熟练,有些地方没唱好,没关系,多练练就好了!”等等这样的语言,这会使学生增加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主动克服自己的紧张状态,逐渐做到勇于表现自己。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不要用训斥和命令性的语言与学生说话,因为这种语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与歌唱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歌唱活动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二、歌唱教学中的无声语言从广义上讲,语言还包括书面语,体态语这两种无声语言。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语言;体态语,也称态势语,是指用体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