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9819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9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山 东东 理理 工工 大大 学学 教教 案案第第 1 次课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实验课 习题课习题课 实践课实践课 技能技能 课课 其他其他主要教学内容(注明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重点 # 难点):难点): 讲课内容: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二、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与任务 三、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人体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1.人体解剖学姿势* 2.人体的基本的方位术语*# 3.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总结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熟练掌握解剖学方位术语

2、 3.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讨论、思考题、作业:讨论、思考题、作业: 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2、人体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有哪些及其相互关系?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 手段教学 组织与方法时 间 进行自我介绍 点名认识一下学生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下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的引导 说明几点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业、纪律、考 试等 新授内容:新授内容:绪绪 论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 畴。运动

3、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 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 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形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 能力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研究科 学;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人体的运动和器械的运动两种形式。人体的运动从运动 解剖学上讲可以认为是人体各环节之间的运动,以及器官系统的活动特点及 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而器械的运动:如篮球、 排球、足球在空中运动的特点等;体育动作:体育动作:

4、动作是人体全身或一部分肢体 的活动,体育动作是指带有技术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 ) 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主要任务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主要任务 : (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人体形态学方面的基础。(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人体形态学方面的基础。 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基本观点:(一)基本观点: 1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2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3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基

5、本方法:(二)基本方法: 1 尸体解剖法 2 组织切片法 3 组织化学法 4 活体研究法 5 动作分析法 6 各种仪器研究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 。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一)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人体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 并立,脚尖向前。讲授 结合 多媒 体 教学(二)常用的方位术语: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规定下列一些术语:(二)常用的方位术语: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规定下列一些术语: 1 上:靠近头部称为上。 2 下:靠近足部称为下。 3

6、前:靠近腹面称为前。 4 后:靠近背面称为后。 5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 6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7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8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9 内: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 10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的术语,远离内腔者为外。 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11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 (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12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13桡侧:指前臂的内侧。 14尺侧:指前臂的外侧。 15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16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以上术语适

7、用于四肢。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 (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轴和面是描述人体器官形态,尤其是叙述关节运动时的常用术语。人体 可人为的分为三种相互垂直的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依据上述 三种轴,人体还可设立相互垂直的三种面,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1 人体基本面: (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 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正中线:沿身体前、后面所作的垂 线,其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为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 (2)冠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3)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

8、面,又称为横切面。 2人体基本轴: (1)冠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称为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作 业 与 课 堂 练 习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2、人体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有哪些及其相互关系?本课教学 小结山山 东东 理理 工工 大大 学学 教教 案案第第 2 次课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实验课 习题课习题课 实践课实践课 技能技能 课课 其他其他主要教学内容(注明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重点 # 难点):难点):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 骨概述

9、 1、骨的分类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4、骨化与生长*# 5、骨龄的概念及作用 6、骨的功能 总结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构造、功能。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掌握骨的长长和长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讨论、思考题、作业:讨论、思考题、作业: 1、 骨的构造是怎样的? 2、 结合骨龄讨论骨的长长和长粗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 手段教学 组织与方法时 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新授内容:新授内容:骨的概述骨的概述 人体的运动中,

10、骨起杠杆作用;骨连接起枢纽作用;而肌肉的收缩则是 运动的动力。 一、骨的分类一、骨的分类 (一)按形态分类(一)按形态分类 1.长骨:多呈管状,位于四肢。有一个体及两个端。体部空且稍细为骨 干,主要为骨密质构成。两端膨大称为骨骺,主要为骨松质构成。如:肱骨、 股骨等。 2.短骨:呈立方形,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多分布于运动较复 杂或受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等。 3.扁骨:呈板状,位于人体中轴或四肢带部。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 松质。可保护内脏、为肌肉附着。如:肋骨、肩胛骨等。 4.不规则骨:形状极不规则,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如:椎骨、 髋骨等。 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如:

11、上颌骨和髌骨。 (二)按部位分类(二)按部位分类 1.中轴骨:包括颅骨(颅骨(2929 块)块) 【面颅骨(15 块) 、脑颅骨(8 块) 、听小 骨(6 块) 】和躯干骨(躯干骨(5151 块)块) 【椎骨(26 块) 、肋骨(24 块) 、胸骨(1 块) 】 。2.四肢骨:包括上肢骨(上肢骨(6464 块)块) 【上肢带骨(4 块) 、自由上肢骨(60 块) 】和下肢骨(下肢骨(6262 块)块) 【下肢带骨(2 块) 、自由下肢骨(60 块) 】 二、骨的构造二、骨的构造 作为器官的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骨外膜一般分布于骨表面,其外层致

12、 密,内层疏松且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质的形成。骨内膜位于骨髓腔内及骨 松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上,此膜主要有破骨细胞,参与骨质的破坏。 2.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可分为骨密质、骨松质两种类型。骨 密质厚、致密,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有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 系统(骨单位)和间骨板。骨松质往往形成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小梁的 排列与其所受外力有关。 3.骨髓:由网状组织和各种血细胞构成的,具有造血的功能。分为红骨 髓、黄骨髓两种。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讲授 结合 多媒 体 教学(一)化学成分(一)化学成分 1.有机物:骨的胶原纤维和粘多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13、2.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 (二)物理特性:(二)物理特性:儿童少年时期,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 1:1,此种 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成人骨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 3:7,这种骨既有弹性又坚固。老年骨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 2:8,弹性小而 脆性大,易骨折。 四、骨化与生长四、骨化与生长 1.骨的发生 (1)膜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在结缔组织膜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 如:顶骨、额骨、锁骨等。 (2)软骨内成骨:是在软骨的基础上经骨化而成的骨。 2.骨的生长 (1)骨的长长:骺软骨细胞不断的增生和不断的骨化,此种方式为软 骨内成骨。 (2)骨的长粗:主要是依靠膜内成骨的方

14、式, 3.骨龄:(生物年龄)骨化中心的出现、骺软骨完全骨化及骨骺与骨干 完全愈合的年龄。 骨龄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1)用于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2)用于打假,比如虚报年龄等。 4.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遗传、种族、激素、营养等。 (VD促进人体对钙 的吸收。VD缺少时,骨的钙化不足,形成鸡胸、O 型腿、X 型腿等。VD过 多时,骨的钙化过早,身高受影响。VA协调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作用, VA缺少时,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可造成畸形;当 VA过多时破骨细胞活动增 强,可造成骨折。 ) 五、骨的功能:五、骨的功能:支持、保护、杠杆、造血和储备等作用。作 业 与 课 堂 练 习1、骨的构造是怎样的? 2

15、、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怎样的? 3、结合骨龄讨论骨的长长和长粗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本课教学 小结山山 东东 理理 工工 大大 学学 教教 案案第第 3 次课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实验课 习题课习题课 实践课实践课 技能技能 课课 其他其他主要教学内容(注明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重点 # 难点):难点):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上肢骨 1、上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2、上肢带骨的组成及数量 3、锁骨和肩胛骨的骨性结构*# 4、自由上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5、肱骨、桡骨、尺骨的骨性结构*# 6、手骨的组成及名称 总结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的骨性结构及其数量。 2.了解手骨的骨性结构 3掌握肩胛骨、肱骨的骨性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用骨骼模型现场演示讨论、思考题、作业: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上肢骨的数目及组成? 2、 肩胛骨和肱骨的骨性结构是怎样的?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 手段教学 组织与方法时 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