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8439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89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文学常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全集散文集第 2 卷)。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 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 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3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 石。王安石,是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4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5黄河颂选自诗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 黄河颂。 6都德是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7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 一首乐府民歌。 8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邓稼先(

2、1924- 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我国成功研制核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 重大贡献。 9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10音乐巨人贝多芬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 第七卷。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代表 作有园田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 莫泊桑,法国 19 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 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项链, 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等。 12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

3、纂 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 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13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指易、诗、 书、礼、春秋。 古今字与通假字 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pn)通“攀“,牵, 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3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可以 译为“呢“。 文言文词语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 父异焉。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 把当作奇异。 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立就立 刻完成。 6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 7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宾客把 当作宾客对待。 8 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 仲永题诗。 9 父利其然也。 利把当作图利的手段。10仲永环谒与邑人。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谒拜访。 11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12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指原有的 特点完全消失了。 13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木兰诗 14惟闻女叹息。 惟只。 15愿为市鞍马。 市买。 16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17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8关山度若飞。 度过。 19朔气传金柝。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 的器具。 20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5、。 21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22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23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25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 孙权劝学 2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哪里。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邪语气词,可语译为“呢“。 227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28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9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30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31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32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3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文言文句子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译文:世代耕田为业。 2 父异焉。 译文:(他的)

6、父亲对此(感到) 诧异。 3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那首诗 把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内容。 4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那些诗的文采 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5 邑人奇之。 译文:同乡的人对此感到很奇 怪。 6 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渐渐地同乡把他的 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7 父利其然也。 译文:他的父亲把这样做当 作图利的手段。 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每天拉着仲 永在同乡中四处拜访。 9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不能跟以前的传 闻相符。 10然众人矣。 译文:完全地像普通人一样了。11于才人远矣。 译文:比有才能的人好多了。12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那么是他从

7、别人那里得到的没有达到的要求。 13今夫(f)不受之人,固众人。 译文:现在 那些没有先天赋予的,本来是普通人。 14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还能够成为普通 人吗? 孙权劝学 15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把军中事务 繁多为推托的借口。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 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专门传授经学的官员呢! 17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自己事务 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18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自己把这样做当 作很有好处的事情。 1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读书人 相隔了一段时间,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是什么叙

8、述方法?对孩 子、百草园、中心各有什么影响? 插叙,对孩子新奇,刺激,使百草园富有神秘 感,白草园是我的乐园 。2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是否有趣?作者说“无趣” 是为什么? 有趣,用不下雪的乐趣衬托有雪时的乐趣。 3 一连串的捕鸟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对中心 有什么作用? 喜爱百草园,高兴,兴奋,虽事隔三十年但忆 忧心 4 ade 在文中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反复,表现作者告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怀恋。5 描写三味书屋和三味书屋内的摆设用的什么 描写顺序? 空间顺序 6 怪哉虫的事你怎么理解? 先生把一切于学习无关的视为旁门左道,不让 学生分心,过去是好,但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 学生的求知欲

9、。 7 老师读书的动作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 说明对工作喜爱,是个宿儒,读书入神,也有 一股淡淡的酸腐气息。 8 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的是那两种变化?空间和时间变化。 9 分别用两件事(或两句话)概括对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表达留恋之情? 1美女蛇的故事 2 画锈像的故事 10 本文中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请列举三种,并 说明好处和作用。 1 闰土父亲捕鸟与我捕鸟作对比 2 下雪与不下雪作对比。 3 长妈妈与先生作对比 4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作对比。 11 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这与写百草园形 成什么关系?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对比关系,指出中心,突出主题,不同之处, 突出百草园快乐自由,三

10、味书屋压制约束。 12“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 味。”“单是”和“就”好在哪里?作用? 过度句,总领句,承上启下,但是.就突出主 题,指出中心,突出百草园有趣。 13 第二段描写不同景物对象的事物都有:春季; 夏季;秋季; 14 三味书屋都写了哪些事? 讨教怪哉虫;后花园寻乐;师生读书;学堂画 画。 15 你如何理解师生读书? 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不太明白,但也从 中获得了欢乐。 16 你如何理解学堂画画? 3学习虽然枯燥,但学生“苦中求乐”,这也符合儿 童心理。 17 “我”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略显古板的老式读书人。 (外貌、几件事情看出来的性格)

11、。 18 作者对三味书屋是什么态度? 对“三味书屋”旧式教育制度不满,但对她给自己 的欢乐也是很留恋的。 9 二 爸爸的花落了 1 阅读课文 54 到 68 自然段回答:为什么反复写 “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我急于见到爸爸告诉他握着一天的情况和收获。 2“我”进家门后看到了什么情景?这预示着什么? 垂下散落的夹竹桃和掉在地上的青石榴,暗示爸 爸的生命之树凋谢。 3“我一进不再是小孩”的含义是什么?你从哪些方 面看出我已经长大了? 我长大了懂事了,能分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了。从 我镇定的动作和思想中可以看出来。 4 从文中找出按时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三

12、三落落的,很不像样。 5“进了家门”到完,概括这里的主要内容? 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着老高 的话,他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落了,我已经长 大了。 6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花比人把即将丧父的悲伤推向极致,而又含蓄。7 爸爸的花落了 明指什么?暗指什么? 明指:父亲养得花落了。暗指:父亲去世了。 五 伤仲永: 1 回答问题并翻译: (1)介绍他家世背景:世隶耕:世代(属于) 的农民。 (2)介绍他最初状况:未尝识书具。 (3)介绍他写诗内容:收族为意。 (4)其父贪因: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取之。2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述中有什么作用?过渡。 3 怎样认识“受之于天”和

13、“受之于人”的关系? “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材是至 关重要的。 4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父利其然也。具体 做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 经历了那三个阶段? (1)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泯然众人矣。 6 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讲了人的天资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 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7 词类活用: (1)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诧 异。 (2)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 惊奇。 (3)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 为有利。 (4)宾客

14、其父: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 之礼相待。 8 虚词: (1)之: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指仲永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2)焉:父异焉,代词:指方仲永啼哭要书这 件事。 复到家问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 9 通假字: 日扳:通“攀”,牵引。 七 最后一课 1 韩迈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 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近于 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 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2 文中从“真奇怪,今天听讲这样耐心讲过。 ”助于什么描写?试着说

15、说这句话的含义。 心理描写。最后一刻激起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 怀,把课上好,学好自己祖国语言作为热爱国家的 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所以会有 这种感觉。老师也教得更认真了。 3 是什么使小弗朗士觉得韩迈尔先生变得这么 高大? 韩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他高大。在 小弗朗士眼里,韩先生不仅是个法语老师,还是一 个爱国志士。 4 韩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一节法语课,窗外已经传来了钟声和普鲁 士兵收操的声音,德语马上要代替法语了,给了他 沉重的打击,所以极度悲伤痛苦。 5 韩先生用出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写“法兰西万岁!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对祖国热爱,必胜的信念,对孩子们的鼓励。对 敌国憎恨。 6 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表达什么意思? 动作描写,表示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事实感到极 大的痛苦。 7 中午的钟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