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8371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对比话改革——《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 今 对 比 话 改 革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古今对比话改革 送东阳马生序 。现在,我将从以下 几个方面陈述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 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 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 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 志向。本课是作者给同乡 马 君则写的赠言。 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 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 马 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 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 的实际,体会

2、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 提倡“对教材的重新整合” ,因此我根据本 课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实际,安排两课 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 思路,强化背诵。 第二课时 在鉴赏本文对比手法的基 础上,组织学生探讨古今教育制度的变革; 激励学生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好学。 本次说课,我将着重对第二课时的相关内 容加以说明。 二、说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标指出“初中古诗文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 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情趣。 ” 2、学情分析八

3、年级学生在一年多的古文学习中,积 累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除个别难懂的 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经历 的生活,对其感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 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 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 3、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本文的思想 内容,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自由发言。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 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 材。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重点:通过对比,理解本文作 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教学难点:探究古今教育制度的变 化,以此激励学生

4、勤奋好学。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 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 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诵读是学生习得语感, 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 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 种功能。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美文,它 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学生不仅爱读, 而且易于成颂。 因此,可以把诵读作为进 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2、讨论探究法:根据新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学习

5、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叙 述了作者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 奋学习的经历,已经是“动之以情,晓之 以理”啦,我再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由古今 的对比去看教育制度的变革,学生就更会 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3、复述法: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文章内容,借以梳理行文脉络,为本课时的师生 探讨打下基础。 总之: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 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 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 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 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资料准备,还 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 生能独立完成大

6、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 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 作探究去解决。 四、说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教育制度或教 育故事方面的材料;教师从网上下载古今 教育制度沿革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五、说教学程序 (一) 、一个好的课题就如人有一双明 亮的眼睛,往往能够让人“一见钟情” 。因 此在学生诵读课文一遍后教师说“本文采 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这是作者与太学生之间的对比。那么我们 今天穿越时空隧道,把作者的处境再与我 们现代学生比较一下。 ”本文引出本堂课的 课题古今对比话改革 。这个课题是 “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所以就能 激

7、发学生的兴趣。(二) 、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进一步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一步的讨论探究 作准备,先抽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师 生共同归纳 :本文从“幼时借书(教材) 加冠时求教(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从师后求学(人生观) ”进行了对比, 可以看出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 之情。 (教师板书相应内容)(三) 、围绕以上行文脉络展开讨论:这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 此应该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下大胆的自由发言。讨论过程中教 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今教育制度的 改革,不偏激、不求千篇一律。注意课堂 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首先,师生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 出来进行交流,以求

8、资源共享。其次,将 不同内容的资料用投影、幻灯、卡片等方 式分类展示(教育制度类、教育故事类、 教育方法类、教育格言类等) 。最后,师生 认真加以比较、学生自主发言讨论 。1、讨论从幼时借书(教材)的看古今教育 制度的变化:文中(古)借书读。 “家 贫,无从致书以观,假借,手自笔录” 。现 实(今)免费读书。贫困生享受两免 一补政策。 (可运用义务教育法 、 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农村寄宿制发展纲要 等资料。农村学生是“两免 一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谁都可以 侃侃而谈。 )2、讨论从加冠时求教看师生关系、教育方 式的变化:文中(古代)教师是师道 尊严,学生是“俯身倾耳” 。 “传道、授业、

9、解惑”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今 师生是朋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 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自主、 探究、合作”是今天教育的主要方式。 (可 以运用新课程理念 , 未成年人保 护法 等资料)、讨论从从师后求学看古今人生观、价 值观的变化:文中(古)安贫乐道, 勤奋求学,不慕富贵。 “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学而优则仕”是 古代众多学者奋斗目标。今“注重学 生个性化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教 育”是当今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 本”的治国理念;但也出现了不少学生追星,厌学、沉迷于网吧等现。 (可运用 追星女杨丽娟事件 , 爸 钱 儿 一封家书 、古今教育

10、名言,等资料。 这些资料都是学生极其感兴趣的话题,可 以把学生的讨论推上高潮。 )(四)师生小结:(学生先发言、教师适 时点拨补充、最后归纳)通过古今对比,我们看到了社会在不断的 进步,教育的改革在朝着更加科学、合理、 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师生学习、生活 的条件更加优越,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 该更加发奋读书。(五)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 “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 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我在学 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下面的拓展、 练笔训练(二选一) 。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1、与作者对话 。想象一下, 假如宋濂生活在现代,他会怎么做?2、你为教育献计献策。你推测 一下

11、,将来的教育制度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运 用现代观念,正确审视即可。 )(六)再次诵读课文,在琅琅书声中结束 本课时的学习。六、说教学板书古今对比话改革 送东阳马生序 年幼时借书(教材) 加冠时求教 (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从师后求学(人 生观) (古) 借书、抄书 师道尊严、学 生俯身倾耳 学而优则仕 (今) 免费读书 平等、自主、 探究、合作 张扬个性、追星厌学 (变化) 义务教育法 新课 程理念 以人为本 (结论) 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好学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 既能体现文章的主要脉络,又能紧扣本课 时的话题“古今对比话改革” ,给学生留下 永久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