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48346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之道健身之道前言:健身无处不在、防治无所不能;人不可能不生病,但可以少生病,最有效的方法有时是最简单的;正所谓:急病上医院,未病自己防,健身生活化。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下意识的动作,就暗合了人体自愈的客观规律。比如说我们突然想吃某样东西,或一些不经意的动作,这可能就是人体某种需求的本能反映。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这方面的练习,变无意识为有意识,成为有针对性的主动行为。虽然有些东西暂时用不着,但却能受益终身。概括一句话就是:奇妙的人体,丰富的宝库;百药俱全,百病可治。她可以为你省掉大把的金钱和药物,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情趣,达到健康的标准:睡得着、吃得香、拉

2、得出。我们从头至脚讲起:一、头部五官,俗话说:“脑要常弹、目要常运、耳要常扯、鼻要常按、齿要常叩” 。1、脑要常弹- (1)双手掌心按耳、用食、中、无名指弹击脑部,可听到呼呼声响,有除疲劳、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的作用;(2)用手指代替梳子梳头,可改善大脑血液供应,降低血压,并有美容美发、健脑爽神的功效。头部的正面为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可预防和治疗感冒;头两侧有胆经的 20 多个穴位,治头痛、胆囊炎和乳腺增生;头顶为百会穴,治头晕、脑供血不足和老年痴呆。如已习惯用梳子,则以黄杨木梳为最佳,第天 300 次:去头屑、有光泽、防发白、消百病。2、目要常运- (1)走路时流连顾盼;(2)养颜美

3、白太容易一四白穴(眼眶下面的凹陷处) ;(3)按晴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对缓解视疲劳有奇效,兼治打嗝。3、耳要常扯一先左手绕过头顶,以手指握住右耳尖,向上提拉 14 下,然后先右手绕过头顶,用手指握住左耳尖,向上提拉 14 下,可达到清火益智、心舒气畅、睡眠香甜的效果。4、鼻要常按一治感冒:(1)鼻炎、鼻塞寻迎香(挨着鼻孔旁边的地方)(2)开水熏鼻:杀菌;(3)取嚏法:升发阳气、缓解症状,等到打不出喷嚏时就痊愈了;兼治打嗝;(4)按合谷穴,位于大拇指第一个关节放在虎口处,或食指、拇指并拢的肌肉最高处;(5)敲膀胱经:梳头部的正面;(6)小孩发烧推天河水:从小孩左手心沿小臂中线一直推到

4、臂弯,重复 3 0 0 次;(7)按风府穴:位于脖子和头交接的凹陷处,也可敷热毛巾或热吹风,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头重、头晕;(8)按风池穴:位于耳垂后移至发际陷中处;兼治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疰、鼻炎、眼疾、耳鸣、牙痛等,是青少年近视眼的特效穴;如感到耳朵(9)牙签刺激曲池穴,位于曲肘时肘横纹外侧端;(10)按太冲穴。5、齿要常叩- (1)咬牙切齿,固齿、健齿;(2)大、小便时咬牙:元气不外泄;(3)科学刷牙:尖头刷、上下刷、摔干水、每月换。二、颈椎病在现代文明病中高居榜首,是机关和专职驾驶员的职业病。(1)病痛时前按后敲:从天突(两锁骨间)按到鸠尾(两肋骨间) 、拳敲腰骶骨。原理:左病右取、前

5、病后取及左升右降。(2)颈部电吹风、枕热矿泉水瓶。(3)收腹左右转:牵引、复位;或脊柱健身操:头不动,腰、手放松转、拍。(4)金鸡独立:足底反射区,能反映出所有的疾病,通过脚上 6 条重要经络的意念集中和运行,身上各个器官的平衡地进行了调节和强化;兼治糖尿病、高血压、小脑萎缩、痛风等。(5)两手交叉放在颈后,头往后仰,手用力往前顶;两手对着用力挤压颈部肌肉;按揉风府穴:用手掌横着搓抹脖子后面;简称“三九护颈操 ,即对颈部捏、摩、扳各九下。 (6)按肩井穴:位于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或右手拇指贴于颈左侧、右中指处;兼治牙疼。(7)按后溪穴:位于握拳后小指根处;兼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后头痛

6、和神志病。(8)按天窗穴:位于耳朵下方、与喉结相平处;有预防之效,且开窍醒神。(9)用头做“米字操”或写繁写的“凤”字; 比如油漆、粉刷工。(10)磕头后仰(如鞠躬:弯腰低头):兼治头痛、耳鸣、近视眼、黑眼圈、慢性鼻炎、腰肌劳损。(11)补肾功。(12)打羽毛球、游泳。(13)口诀:“经常抬头看明月,不要低头思故乡” ;比如趴着看电视 20 分钟。三、腹部神奇的“推腹法”一民间称“摩肚皮” ,我称之谓“推心至腹”:增强肠胃蠕动,清除体内垃圾,对防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有特效,治慢性病的良方。平时顺时针摩,腹泻时逆时针摩,她所覆盖范围的其他功效为:1、人体命根子的大门一神阙(肚脐眼):抗病、强身、

7、保健;补脾虚、振食欲;强腰补肾来壮阳一命门:位于肚脐对称的凹陷处。 2、第一性保健大穴一关元(与足三里齐名):位于肚脐眼正下方四横指处。3、人体性命之祖一气海(丹田):位于肚脐眼正下方二横指处;所谓气沉丹田,百病可治,永葆强壮。4、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中脘:肚脐眼正上方五横指处;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有减肥之效。5、宽心顺气一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的胸闷、心悸、心绞痛等。6、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一天枢:位于乳头与肚脐连线间,肠胃病的特效穴位,并有减肥之效。以上 1-6 为“推腹法”所覆盖穴位的功效,四指并拢,用指肚顺时针环形揉动

8、或从上到下摩,也可结合“撞丹田”或双手拍打。四、上下前后拍一拍,五脏六腑梳理好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它;只要在经络线上敲,即使吃不准最佳位置,也会敲到相应的穴位;中医的特点是: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症状可以用不同的穴位来治;或异病同治,即同一个穴位可以治很多病,这叫综合治理,许多症状一同消失;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敲经络适合任何人群,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五脏指:心(再加心包) 、肝、脾、肺、肾;六腑指: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经为干线,络为旁支。1、大拇指外侧、沿手臂内上侧至销骨正中一肺经(第一、凌晨 3-5 时,正是睡眠时间;其次、上午 9-11 时

9、) ,多为面色白,气虚血少、虚寒病症,其他如肝病、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引起:(1)肺经通鼻;(2)消灭癌细胞;(3)糖尿病初期治疗;(4)皮肤细腻敲肺经。2、手臂内下侧(小指肚至腋下)及手臂外中轴线一心经、手臂内中轴线(中指肚至乳头)一心包经(心经:中午11-13 时;心包经:晚 19-21 时) ,多为面色赤,其他如高血压、肺结核、急性感染所致的高热性疾病等也可引起:(1)心包经上的内关穴也称救命穴,是心脏病急救时的要穴:手掌向上举着,从手腕横纹向下三横指(即 2 寸) 、两条大筋之间处;又称万能穴:即“心胸取内关” ,为治疗心、胸、肺、胃等疾患的要穴,如心脏系统疾病、肠胃不适、宁心安

10、神、宽胸理气和打嗝呕吐等;(2)心包经是代心受邪,故冠心病等一切心脏方面的疾病均是敲心包经;(3)郄门穴:位于腕横纹上五横指处,对心绞痛有神效;(4)糖尿病、高血压敲心经。3、手臂外上侧(食指外侧至迎香穴)一大肠经(旱晨 5-7 时) 。4、手臂外下侧(小指外侧至肩、颈处)一小肠经(下午 13-15 时) 。5、大腿外侧至头侧面一胆经(第一、晚 23-1 时:其次、晚上 9-11 时):皮肤清爽敲胆经。6、大腿正面至眼眶下面一胃经(上午 7-9 时):(1)胃经针对的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口角歪斜、流浊鼻涕、鼻血、胃胀、腹胀、膝盖肿痛、足趾疼痛;(2)胃疼揉按足三

11、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再往外一拇指,或掌心盖住膝盖、五指朝中指尖的凹陷处;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称;这是人体保健、长寿第一大穴,又称强胃穴,号称“诸病皆治 ;日本谚语:“不和不炙足三里的人同行 ,体现了重视、热爱、珍惜生命的理念,与朋友天长地久、共同事精力充沛、同夫妻白头到老,日本男女的平均寿命世界第一;对糖尿病、高血压、肌肉萎缩、痛风、高血脂、醉酒等也有疗效;(3)中风偏瘫找胃经;(4)急性胃痛求梁丘(膝盖正面四横指,即 3 寸) ;(5)敲胃经胃口好、睡眠好。敲胃经比敲胆经重要,敲胃经才是真正的“七分养” ,治偏头痛的救星,最好的无痛瘦身,皮肤红嫩敲胃经。7、小腿

12、内侧一从前至后依次为:肝、脾、肾经;大腿内侧一从前至后依次为:脾、肝、肾经;一举三得。(1)肝经(位于脚内侧至乳下,第一、凌晨 1-3 时,正是睡眠时间;其次、下午 19-21 时) ,多为面色青,其他如心脏病、支气管炎、肺病、胆胃疾病也可引起:揉太冲(又称消气穴,相当于菊花茶)至行间;肝经通眼睛;能预防血管硬化;消灭癌细胞;调理情绪的最好办法。(2)脾经(位于脚内侧至腋下,上午 9-11 时) ,多为面色黄,心脾虚弱,营血不足,其他如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胆囊炎、胰头癌等也可引起:脾主四肢肌肉,起到恢复、放松的作用;糖尿病中期治疗。(3)肾经(位于脚内侧至销骨,下午 17-19 时) ,多为

13、面色黑,肾阳虚衰、肾精亏虚所致,其他如心肺功能不全、肝硬变、肝癌等也可引起:补肾功;侧压腿;按摩肾经的太溪(又称补肾穴) 、复溜(位于脚腕“算盘子”后上方) ,对支气管的病症有特效;预防和治疗白发(留住黑发敲肾经) ;糖尿病晚期治疗。8、脚后跟至后背头顶一膀胱经(下午 15 -17 时):治失眠、感冒(1)晨练撞树;(2)软球仰卧;(3)背滚擀面杖。9、无名指甲、沿手背至眼角一三焦经:人体健康的总指挥,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10、敲带脉一位于腰眼处,快速减肥、美容;解除便秘之苦;疏经活血健身。11、人体调节阀:双手拍打后颈:止咳、呼浊气。五、手部1、收面口疾病的手神一合谷,又称虎

14、口穴:(1)止痛:头痛、咽喉肿痛、牙齿疼痛等;(2)预防和治疗感冒:治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3)兼治落枕:按住穴位轻转脖(落枕穴:位于手背食指和中指交叉的骨陷间) ;(4)健身。2、每天点点“不老穴”:(1)位于手腕关节下部内外凹陷处,阳谷穴和养老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痛;(2)位于腕背横纹上三横指处的外关穴:防止黄褐斑和鱼尾纹等衰老现象,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结膜炎、假性近视、心烦头痛、失眠急躁、脚踝扭伤等。3、拍手也健身:手上有几十个穴位,拍手时可以振荡气脉,将阴寒、污秽之气从指尖排出,故称拍击手掌脑清爽;十指肚叫十宣穴,高热昏厥时急

15、救的要穴;(l)坐、站、走;实心、空心拍手功: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烧、头痛、流鼻涕、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等;(2)屈指敲桌,最能开窍醒神;(3)按指甲根部,经络末梢,充气活血;(4)左手腕内上侧的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腕内上侧则是肺、脾、命门。六、脚部有许多重要穴位,可以通过足部反射区起作用。(一)金鸡独立:对多种慢性病、老年病有特效;强免疫、固内脏。(二)揉肝经末梢一太冲至行间穴:治失眠、抑郁、肝火旺、生气,心情会变得特别好。(三)揉涌泉穴(人身第二长寿名穴):位于足底第二和第三趾缝与脚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把中指弯曲,用指间关节去点;省事的练法:用大脚趾顶另一只脚的穴位;1、治口腔溃

16、疡、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粗糙、失眠等; 2、敲击脚底消疲劳;3、摩擦脚底美皮肤;4、脚尖登楼平血压;5、揉搓小趾助分娩。七、皮肤病就是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一条经络有病造成的。1、湿症、丹毒、过敏、止痒等皮肤病找血海:(1)右手掌心抵住左膝盖,大拇指下的肌肉凹陷、膝盖内侧上方处,右边同理;(2)按风市穴:将手垂于两腿外侧、中指尖处,治皮肤痒疹。2、祛除痘痘:(1)敲带脉、推腹法;(2)揉阳陵泉:位于膝关节外侧的凸起骨下方一横拇指处;揉阴陵泉:与阳陵泉对称;(3)揉太冲至行间、天枢、气海(丹田) 、合谷穴。3、敲大肠经:(1)三间穴:虎口处;(2)曲池穴。4、治真菌性皮炎:白醋中浸敲碎的生大蒜,用棉球涂擦患处即可。5、治手皲裂:睡觉时戴乳胶手套,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八、随处可行的养生之法1、俗话说:“春捂秋冻(民间称:捂春三、冻八九) ” ,适宜怀孕,女 2 8 岁前生育;“草死草活、容易犯病”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由此可见小儿的疾病常因过饱和太热造成) ;“睡好子午觉(中午 11 时到 1 时为午时,半夜 11 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