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1481609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历史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专题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朝代:一、朝代: 夏:公元前 2076 年-公元前 1600 年,起于启,亡于桀。 商: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7 年,起于汤,亡于纣。公元前 14 世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西周:公元前 1047 年-公元前 771 年,起于武王,止于幽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潼关)。 东周:起于平王,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5 年 战国: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西汉:公元前 206 年-25 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其中年-25 年为王莽篡汉建新时

2、期 东汉:25-220 年,都城洛阳 三国:魏:220-265 年,都城先许昌,后洛阳;曹丕建立。蜀:221-263 年,都城成都;刘备建立,刘禅亡国。吴:222-280 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建国。 西晋:265-316 年,都城洛阳,武帝司马炎建国。 东晋:317-420 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司马睿建国。 十六国:304-439 年,各族在北方建立的 15 国包括西南的成汉,与东晋并立。起于刘渊,止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南朝:420-589 年,经历宋(刘裕)、齐(萧道成)、梁(萧衍)、陈(陈霸先)。都城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386-581 年,先北魏(拓跋珪建立

3、),439 统一黄河流域。6 世纪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为北齐和北周代替。 隋朝:581-618 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建于隋文帝杨坚,亡于隋炀帝杨广。 唐朝:618-907 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者李渊。 五代十国:907-979 年,五代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城在河南开封,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十国主要在北方的山西和南方各地。 北宋:960-1127 年,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者赵匡胤。 南宋:1127-1276 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者赵构。 辽:916-1125 年,916 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947 年

4、,耶律德光改为辽。 夏:1038-1127 年,元昊建立,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年,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先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后中都(今北京)。 元:1271-1368 年,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 明:1368-1644 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先应天(今江苏南京),1421 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清:1644-1911 年,1616 年,努尔哈赤建金,都城先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后迁都沈阳,皇太极改金为清,后迁都京师(今北京) 二、疆域:二、疆域: 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

5、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现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统治范围之内。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三、历史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三、历史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 (1)春秋战国: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6、一。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

7、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3)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恃点。 (4)三国: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

8、,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人才流动的自由,文化的多元,华佗、马钧等);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5)两晋南北朝: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文化上:宗数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

9、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学和艺术。为佛数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6)隋朝: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7)唐朝: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人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

10、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 (8)五代十国:政治上。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朝代更替频繁;统治残暴,剥削苛重。经济上: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9)两宋: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经济上: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

11、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 (10)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大都等一些较大城市商业繁荣;泉州对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意人马可波罗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

12、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11)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朝戚继光抗倭,巩固东南边疆。清朝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经济;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人们思想

13、,预示着新制度的出现。经济上: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中外关系出现一些新特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文化承古萌新,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古典文化进人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14、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的外来文化。 四、历代对边疆的管辖四、历代对边疆的管辖 (1)西藏唐: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通婚,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再次和亲;“长庆会盟“,会盟碑至今仍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元:在西藏设宣政院辖地,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顺治帝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册封。雍正时设驻藏大臣,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2)台湾三国吴:孙权派卫温率军浮海至夷洲,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去台湾的最早记录。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

15、辖澎湖和琉球。清: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4 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注意:台湾历代的不同称谓:三国一南北朝:夷洲;隋:流求;唐-元:琉球;明:小琉球;明末开始:台湾 (3)云南西汉:武帝改滇为郡,赐予漠王王印。唐: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两宋:云南处于大理国统治。元:在云南设行省。清: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4)新疆公元前 60 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清朝于 1762 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东北地区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

16、水都督府,这标志着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归唐朝版图;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州。明: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清:在东北设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省级行政单位。 五、杰出帝王将相的政绩五、杰出帝王将相的政绩 (1)秦始皇:灭六国,成统一,建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2)汉高祖:起兵灭秦,建立西汉;与民休息,经济发展;和亲匈奴,友好边关;分封诸王,影响集权。 (3)汉武帝: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出兵匈奴,大胜而还派张骞出使西域。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设郡县。经济方面: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对外关系: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晋见汉武帝;汉武帝时。日本有 30 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