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48067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学科门类:理学二、专业定位专业性质:理学,非师范类专业层次:本科招生规模:每年招收新生 50 名,全日制在校学生 200 名建设目标:坚持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引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真正体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专业特色,并通过科研、教研与教学的融合和互动,发挥地域优势和交叉学科优势,使本专业成为在我省高校

2、中具有鲜明特色,适应云南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及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建设需要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学科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或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矿山资源技术管理与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能力、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四、人才质

3、量规格1、素质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思想分析和理解学习、2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能力要求(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资源利用与评价、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恢复,以及资源开发的技术与行政的科学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应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资源环境调查和管

4、理研究。(3)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技术开发能力。(5)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撰写科学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1)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律与法规。(3)具有必要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5、。五、学制、学分、学时、学位标准学制:4年制 弹性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学时:2908学时 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65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毕业生达到毕业要求,并符合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3六、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1、课程体系与学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必修25门50学分,选修4门8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9门30学分) 、专业课程(必修13门42学分,选修2

6、1门35学分)三类课程构成。总教学时数为2960学时,总学分为165学分。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简表课程类别修读方式门次数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合计学时占总学时百分比(%)合 计必修255030.386426.7 通识教育课 选修484.8535.1529.72学科基础课必修93018.1818.1869422.8723.87必修134225.4572024.76 专业课 选修133521.2146.67 63021.6646.42合 计64165100.0100.02960100.0100.02、课程设置与学时(1)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课共29门(必修25门50学分,选修4门8学分) ,8

7、64学时,58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通话,大学语文,实用写作,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读写,国防教育(含军训) ,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三生教育等。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养教育类课程、科学素养教育类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类课程,在第36学期选修,每学期选修一门2学分的课程,每周 23学时,选修4门共8学分。(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共9门,30学分,694学时。包括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学、地貌学、水资源与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等。(3)专业

8、课专业必修课共13门,42学分,720学时。包括环境科学概论 测量与地图学、综合自然地理学、4区域分析与规划、遥感原理与方法、环境生态学、第四纪环境地质学、灾害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共13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由专业选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组成,共20门,35学分,630学时。专业选修课程(11门,32学分,270学时)包括矿产资源管理方向:矿产地质及勘探、矿产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矿产资源经济学、采矿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环境地质方向: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评估) 。拓展选修课程(9门,24学分,

9、360学时) 。(4)学士学位课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为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共11门课程。(5)专业主干课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学、地貌学、水资源与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共 9 门课程。七、专业主干课程(学位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地质学 (Geology)学分:4 学时:72 讲课学时:62 实践学时:10课程简介:本课

10、程主要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地壳、矿物、岩石的概述;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火山与地震;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发展简史;矿产资源;人类与地质环境等。选课对象: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教材名称:地质学基础,宋青春,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地质学概论 夏邦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地质学 苏文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地貌学 (Physiognom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认识各种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演化过程、空间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自然地理研究奠定必要的地貌基础。 5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内营力形成的地貌类型

11、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各种外营力:重力、流水、喀斯特、风沙、冰川及 海岸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的特征与演变规律;地貌学基本理论、地貌图的读图 制图方法及技能等。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根据云南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野外考察构造地貌、流水、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和坡地重力地貌等。 教材:地貌学 ,严钦尚等主编,高教出版社,1990 年。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1. Physical / Geology,A . N . stranler,1988 年; 4、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王 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5、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王飞燕等主编, 高教出版社, 1991 年。 课程名称:气象与气

12、候学课程名称:气象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学分:学分:4 学时:学时:72 讲课学时:讲课学时:72课程目标: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特别是 课程目标: 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的方法,掌握天气演变和气候形成的规 律性,了解和解释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弄清气候资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气 候分类和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迁的原因及其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气象学、天气学、 气候学三部分内容, 主要介绍了气候学的物理基础和

13、天气基础。大气热学、 大气水分、大气运动以及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空气温度观测、空气湿度观测、气压观测、风的观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测、降水、蒸发、日照观测等内容。 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与实习报告加期末闭卷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 课程考核与评价: 30,考试成绩占 70。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版) ,周淑贞、张如一、张超编,高等教 教材: 育出版社,1997 年。 参考书目:1.现代自然地理学 ,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参考书目: 2.现代

14、气候原理 ,潘守文等,气象出版社,1994 年。课程名称:水资源与水文学课程名称:水资源与水文学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logy Science)学分:学分:4 学时:学时:72 讲课学时:讲课学时:72 课程简介:水资源与水文学该课程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用系统、综合观点和定量方法,探讨水圈存在运移的时空规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的相应效应,在此基础上还研究水资源利用的方法、原理、计算模式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6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掌握各种水体运动

15、、变化和相互转化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方法,了解水文要素野外勘查的一般原理及技术方法,加深对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了解,加强对自然地理基础理论的学习;此外,水文学还要为后续课程 及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选课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生物土壤地理、经济地理学、水资源与水文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图学、城市生态学教材名称:教材名称:水资源与水文学,黄锡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标准王建龙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1.水资源导论 ,沈灿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2.

16、城市水文学 ,M.J.霍尔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学分:学分:4 学时:学时:72 讲课学时:讲课学时:72课程目标: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弄清土壤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利用改良原则,学会土壤调查和制图等基本技术和方法课程内容:土壤地理的基础知识(如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形态、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及其 迁移转化)土壤的发生、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各主要土壤类型的地理分布、形成特征和利用改良原则,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改造及土壤调查制图的技术与方法。室内实验 3 个 6 学时,分别为分析天平的操作和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 PH 的测定。综合野外实习:主要内容为富铝土纲(森林土壤)各主要土类的剖面观察记录及采集土样;石灰土的剖面观察记录及采集土样;资料整理及绘制土壤分布图、写土壤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