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7666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英语知识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 别高中英语编 号谈提高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策略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学生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失分点,提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四个策略。策略一:重在平时抓基本功训练;策略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策略三:强化总复习阶段的应试训练;策略四:帮助学生避免在英语书面书面表达中出现中文思维痕迹。关键词: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策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失分点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错用词语、混淆句式现象频频出现,甚至仅仅把句子简单堆砌,文章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二是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书面表达的练习,不少同学总是怕之又避之,平

2、时总是抱着能不写就不写的心态,到了考场上,就只能硬着头皮凑几句了;三是总复习阶段的应试技巧训练不到位,很多学生不清楚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方法,对一些文体的常用结构也模糊不清,以致于写出来的文章层次不清;四是一些学生受母语影响,不自觉地运用中文的写作思维,写出“中式”英语。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四个策略。策略一:重在平时抓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在高一、高二的英语教学中要狠抓基本功训练。1、抓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恰当使用高级词汇句子由词汇构成,没有了词汇,写文章就成了一句空话

3、。在高一、高二的http:/ 3 至 4 次的反复听写和检查,以帮助学生克服易忘单词的问题。另外,还要让学生进行词汇替换、词汇填空、单词拼写等练习。这可使学生在长期坚持不懈的听写和练习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当然,记住单词的同时还要学会恰当地运用,用词不当造成很多学生表达失分严重。例如有学生在 2006 年高考书面表达表达中出现这样的句子:Looking filming is convenient and useful. I think it is very worth reading original works.另外,词汇的选用对书面表达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若能使用高级词汇,会给文章增加亮点。所谓

4、高级词汇,并不是那些生词、偏词或者超纲词,而是大家学过却不是经常用到的,但又很地道、很显文采的词汇。在下面的例子中翻译 2 就更能体现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1)我和吉姆住同一个房间。翻译 1:I live in the same room with Jim.翻译 2:I share the room with Jim.(2)我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翻译 1:Suddenly I had a good idea.翻译 2:Suddenly a good idea occurred to me.2、抓句型教学,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于高一新生,我注重复习巩固他们在初中已学的五种基本句型,同时让

5、他们接触高中较复杂的句型,并使他们逐渐明白高中较复杂的句型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句型的简单句发展扩充而来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有代表性或较长的句子,我都要求学生试着去分析理解,然后做一些相关的句型转换练习,使他们深刻理解并巩固这些句型。学生对句型的掌握有助于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表达方式,避免在书面表达中一味地使用短句和陈述句。一篇文章中,既有简单句又有并列句或复合句,既有陈述句又有感叹句、倒装句或强调句,文章才显生动。例如:“他昨天下午 5 点钟到这里”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一般句式:He came here at 5 pm. yesterday.否定句式:He did not come here

6、until 5 pm. yesterday.http:/ until 5 pm. yesterday did he come here.强调句式:It was not until 5 pm. yesterday that he came here .学生可根据语境选择最切合实际的一种句式。3、抓语篇教学,指导学生恰当使用过渡词教材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根本,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教师要让学生精读课文,使学生不仅学会对文中语言表达的分析理解,更要学会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和模仿。对文章的开头、句群和语段的过渡、文章的结尾,教师都要提醒学生去学以致用,尤其是要学会使用过渡词。过渡词犹如“粘合剂” ,恰

7、当使用过渡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楚、文字流畅、且更有说服力。常用的过渡词有:递进型:besides, what i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let alone, worse still,等转折型:but, however, yet,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等解释型:or, that is(to say), in other words 等因果型:because(of), since, therefore, as a result, thanks to, thus, due to 等举例型:for example, for

8、 instance, such as, takefor example, like等让步型:though, although, in spite of, despite 等时间型:afterwards, soon, later, the moment, hardlywhen, no soonerthan 等总结型:in conclusion, in a word, in short, on the whole, to sum up等见解型: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speak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策略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基本

9、功固然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也不能忽视。1、鼓励学生养成用英文写信、写日记的习惯http:/ SEFC BOOK3 UNIT3 中有这么一句话: Wang Peng sat in his empty restaurant, feeling very frustrated.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模仿训练翻译下面的句子:(1)昨晚我去了他的办公室,认为他会给我一些帮助。I went to his office last night, thinking he would give me some help(2)她躺在那里毫无表情地望着天空。She lay there staring into space w

10、ithout any expression.策略三:强化总复习阶段的应试训练有了高一、高二的基本功训练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要在高三总复习中,强化书面表达的应试技巧训练。1、要让学生掌握英语书面表达的有效训练方法(1)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在动笔之前要先确定文章的内容、文体和人称,正确运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切忌想当然,任意发挥。(2)列出提纲根据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抓住要点,列出简易英文提纲。(3)谋篇成文http:/ class had a discussion on whether Some hold the view that for the following rea

11、sons. First, Second, Whats more, However, the rest are against the idea. They think Besides, Moreover, In my opinion, 策略四:帮助学生避免在英语书面书面表达中出现中文思维痕迹http:/ Chinese English 现象。例如,在 2006 年的高考书面表达中,有考生就写出这么一些句子(例子是一高考阅卷老师提供的):See the film is more save the time. To see the film usually spend us 90 minutes,

12、 but read a book in the original need some days.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英汉文章结构的区别,避免“中式”英语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文章开头总是拐弯抹角后才切入主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阐述观点时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3、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读英文原著,感受英语文化的熏陶,体会西方的风俗习惯和思维习惯。原著读多了,就能不知不觉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上很“高级”的词汇,写出很地道的文章。在英语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文化的教学,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比如在阅读课中,让学生用英语去猜测、解释文中的新词,就是查阅字典,我也要求学生使用牛津高阶双解词典使他们逐渐摆脱使用英汉词典,从而养成用英语解释英语的习惯。又如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让他们在浓浓的英语氛围中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