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47630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居民储蓄高增长因析摘要: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实证分析(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严重失衡在 1978 年至 2002 年的 24 年间,我国 GDP 平均每年增长 9.4%(扣除价格因素) ,如此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一个较稳定的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1978 年至 200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 343.3 元增加到 7703

2、 元,年均名义增长 22.43%,实际增长 6.6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 133.6 元增加到 2476 元,年均名义增长 18.53%,实际增长 7.1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无疑为储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必须看到,在收入正常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收入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1.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有关数据显示,到 2002 年末,占全国总人口 39%的城镇居民,拥有 82.3%的储蓄存款,城镇居民人均储蓄达到 14241 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只有 1969 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 13.8%,我国储蓄存款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2.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国民经济

3、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非常明显。统计资料显示,2002 年底,储蓄存款最多的 5 个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占全国储蓄存款的 40%,而储蓄存款最少的 5 个省份(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和贵州)仅占全国储蓄存款的 2%.这说明,我国储蓄存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分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3.不同家庭收入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变革,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增大。据最新调查测算,我国居民根据收入不同构成三个阶层:高收入阶层人口接近 4500 万,占城市人口的 10%左右,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 2000

4、0 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 15%以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等收入阶层总人口在 4.5 亿左右,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6000 至 7000 元之间;低收入阶层,总人口在 7 亿上下,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 2000 元,其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二)我国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消费总需求受到抑制1990 年至 2001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 0.847 下降到 0.774,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 0.85 下降到 0.74,居民的消费支出年均增长仅为 12.9%.1.居民收入不均抑制了消费总需求。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消

5、费倾向差距也在不断加大。据统计,2001 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为 0.695,中等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为 0.813,最低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为 0.957,中等收入比最高收入高 11.8 个百分点,最低收入比最高收入高 26.2 个百分点。 “有钱的不消费,想消费的没有钱” ,这种状况极大地抑制了居民消费总需求的持续增长。2.居民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 1.28 亿的城市居民通过临时工作或非正式工作谋生,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这些人工作的不确定性将会更加严重。与此同时,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又导致人们支出预期上升,具体来说:一是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

6、。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将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从长期来看,基金制将会强制个人储蓄。同时,许多退休工人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可能储蓄了远远超过其未来所必需的资金,以试图弥补假想的退休金损失;二是医疗体制改革。以有偿医疗的方式取代免费医疗的方式也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动机;三是教育体制改革。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政府部分地卸掉财政教育支出,鼓励国有中学和大学收取额外费用以补充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学费标准已经跃升 10 倍有余,飞速上涨的教育费用推动了居民的教育储蓄。由此可见,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以及未来包括养老、教育、医疗等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居民谨慎动机的增强,从而抑制了消费,促进了储蓄迅猛

7、增长。3.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受阻,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2002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37%,进入比较富裕的发展阶段,农村居民则为 47%,处于小康水平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都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其消费重点从千元、万元级向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元级的消费品过渡。高档消费品使用时间长,价值高,其价格高出居民收入很多,需要较长时间的积蓄才能实现购买的愿望,从而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受到阻碍,消费需求因缺乏支付能力不能得到满足。4.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居民消费增速缓慢的重要原因。2002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61%,但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 37

8、%,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农民的收入低下,只能满足基本生活性消费(Ca) ,享受性消费(Cb)极少。(三)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居民投资需求受到抑制我国金融业近 10 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尤为迅速,但金融资产结构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据统计,2002 年,国内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储蓄存款占 68.8%、股票投资为 7%、国债的投资为 8.8%、基金的投资占 5.4%、人寿保险占 1.9%、其他投资占 8.1%.金融资产结构的失衡,抑制了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了储蓄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储蓄的增长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的增长。1.股市低迷

9、,抑制了居民的间接投资。2002 年我国股票市场继续延续了 2001 年的下跌态势,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仅为 962 亿元,比上年减少 290 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 股)市价总值 38329 亿元,比上年末下降 11.9%.股票市场不景气是造成居民储蓄存款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2002 年初以来,股市中转入储蓄的资金就达 1 万多亿。2.金融工具较少,限制了居民的间接投资。在我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产品明显不足,不少投资渠道不仅收益低,而且风险高;国债由于近两年发行利率波动较大,整体呈现逐步下滑趋势;保险、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品种不丰富,

10、居民找不到相对稳健和具有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只好把钱存人银行。3.投融资制度不完善,限制了直接投资的规模。一是在投资领域行政性垄断依然非常严重,许多项目都要经过政府机构的层层审批,不仅降低了效率,还限制了市场化的投融资方式;二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融资活动依然高度依赖于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发育严重滞后,从国际上来看,美国债券市值相当于 GDP 的 143%,日本为 136%,欧盟 15 国为 92%,而我国债券市值大约只有 GDP 的 29%.这就造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过窄,储蓄难以向投资转化。4.财政挤出效应明显,民间投资难以进入

11、。我国连续 6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维系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挤出效应又无情地侵蚀着宏观政策的整体作用。国家靠借钱投资,民间投资却启而不动,政策性的不明朗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的投入。目前,民间投资在将近 30 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准人限制,尤其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通讯、科教卫生、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准人限制较多,使民间投资者踌躇,不敢贸然跟进。与此同时,2002 年中国引进吸收外商实际投资达 527 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外资在中国圈地设厂,我们的很多领域对民间投资却有颇多限制,这种对民营资本的非国民待遇大大抑制了民间投资的热情,从而限

12、制了直接投资的规模。(四)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手持现金减少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发展迅猛,我国银行业努力建设以金融电子化为依托的金融创新体系,逐步实现服务渠道电子化和经营运作网络化,改变了全社会的结算方式和支付手段,减少了居民手持现金。1.国内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了居民的支付习惯。我国人世以来,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纷纷致力于金融创新。从近期商业银行推出的新产品来看,逐步呈现出系列化的银行金融新产品 (指“三通” ,即“一卡通” 、 “一网通” 、 “一机通” ) 、整合化的金融综合业务产品(指“金融超市” )和外延化的银行创新服务产品

13、(指网上银行、手机移动银行、家居银行等)三大发展趋势。这些新产品依靠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能更方便快捷而低成本地到达客户身边,从而改变了居民的支付方式,减少了居民手持现金。2.通货紧缩导致实际利率偏高,居民手持现金减少。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下降,1998 年 4 月进入负增长区间,直至 1999 年 4 月降到最低水平。随着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 2000 年 5 月转入正增长,但到 2001 年底,物价继续下滑,再次进入负增长区间。虽然我国经过八次降息,名义利率已经很低,但实际利率由于物价偏低仍然较高,居

14、民手持现金的意愿减低,从而推动了储蓄的持续增长。二、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一)不要“逼”老百姓花钱,而要针对不同收入阶层,采取不同对策,引导居民消费首先,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个人相对收入,在分配政策上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进行微观层面的改革和合适的福利体系改革,大力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控制教育和医疗费用,降低人们的支出预期,减少公众的焦虑;积极发展

15、消费信贷,尤其是助学贷款,减少人们为教育而储蓄的需要,让其“有钱花” 。其次,引导高收入居民向更高层次的消费过渡,努力提高其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供给,让其“有地方花钱” ,从而抑制储蓄倾向的进一步提高。(二)不要“逼”老百姓投资,而要不断增加金融创新,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刺激居民投资第一,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居民储蓄资金的合理分流。第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居民的投资信心。第三,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充分发挥债券融资的优势,加大企业从资本市

16、场直接融资的比重。第四,积极引导民间投资,用新型的融资方式拓宽民间投融资的渠道。稳定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建立民间投资退出机制;加强民间投资的信用体系建设。参考文献:1何德旭。10 万亿储蓄的多视角分析 IN) 。金融时报,2003-05-19.2王延春。储蓄高增长值不值得忧虑N) 。经济观察报,2003-03-31.3屈宏斌。居民储蓄高增长堪忧 IN) 。经济观察报, 2003-03-31.4张锐。高储蓄挑战宏观政策N) 。世纪经济报道, 2003-04-29.5郭树清。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金融研究,2002, (2) 。6武少俊。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J.金融研究,2003, (5)金融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