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7230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读书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荣寰刘荣寰 0502200905022009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对国际贸易中一些常见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背后的思考对国际贸易中一些常见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背后的思考读读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有有感感阅读犹如一泓清泉流入心间,使人的心智豁然开朗;阅读犹如一扇视窗,穿凿思想的壁垒,使人的视野广阔明亮;阅读犹如一个罗盘指引前进,使人的前进不会迷失方向。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中,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在课程之外的阅读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学习当中,我经常会陷入一些思考当中,而课程之外的阅读则帮助我自己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次的课外阅读我选择的是保罗克鲁格曼和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所著的

2、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提出一些自己在课程学习以前的对国际贸易的一些常见现象与政策的疑问与误区,并论述一些对国际贸易中一些常见现象的除了经济学分析以外的思考。一与国际贸易理论有关的一些常见现象的思考与国际贸易理论有关的一些常见现象的思考在国际贸易课上的第二章我就学习到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比较优势理论中,经济社会被假设成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而两国进行贸易其世界生产会产生正的净变化,则两国进行贸易能够得到比以前封闭经济状态下更多的产品。而在国际经济学这本书中又由单一生产要素发展到了特定生产要素,引入了两种生产要素也得出国家总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3、的结论。当时,我就产生了一个没有系统思考过的疑问,既然国家能够从自由贸易中获取比以前更多的产品,那为什么会发生经常见于报端的美国等国人民进行游行反对自由贸易以及美国政府用关税等手段来抵制自由贸易呢?那为什么技术落后的国家还要进行自行研发,为什么不进行分工通过贸易直接获取技术先进的成品呢?而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参考著作进行了一些系统思考,而这些思考很多跳出了经济学分析。1 1生产者抵制自由贸易现象背后的关于利益集团的思考生产者抵制自由贸易现象背后的关于利益集团的思考首先是对国际自由贸易的抵制问题的一些思考,美国特定行业的劳动者进行游行,美国政府采用特定手段对特定领域的进口产品进行抵制的目的都是为

4、了刘荣寰刘荣寰 0502200905022009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保护本国特定行业的生产者,而这个现象的核心就是一个利益集团间的分配问题。贸易中受损的集团会不遗余力地游说政府,美国的政客经常用抵制特定领域的自由贸易来许诺来取悦特定领域的生产者以获取支持,那么我以前就思考过那贸易中受益集团也应该同样会去尽力说服政府放宽贸易限制而进行制衡呀。可是,我忽视了一个问题,在美国和其他大部分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想限制贸易的人比想放宽贸易的人更具有影响力。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并不会像一个贸易模型那样来得理想与简单,一个国家的经营是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而这些利益集团他们总是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会对国

5、家整体做更多的考虑,于是一个政策的出台有时候就是比拼利益集团之间的影响力。一般来说,贸易受益者的集中程度,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政府的影响程度都不如贸易损失者。举个国际经济学中的例子:美国一直限制食糖的进口,美国市场食糖的价格几乎是世界市场价格的两倍,据估计美国消费者为这一进口限制付出的代价为 20 亿美圆每年,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一个美国人身上,每年要多为此付出 8 美圆。但是如果不实施这项限制,生产者损失不到 10 亿美圆。可是,由于贸易受益者信息方面的缺失,也许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有这项限制,也不知道世界市场价格的行情。同时,这些损失大部分是看不见的,因为食糖是其他食物的配料,他们不会直接购

6、买,并且他们绝对量的损失很少,只有 8 美圆,他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动力组织在一起为每年 8 美圆去游行,也许他们游行所付出的成本比他们一辈子为这项限制所付出的多余价格还高。可是,站在对立面的生产者每年每个厂商平均可以获得成千上万美圆,并且他们有自己的贸易联盟和行会组织可以对政府进行强大的压力,他们完全有动力为了每年几千万的收益而采取必要的诸如游说政府等行动。从这一例子当中,完全可以看出,在国家整体利益受损,消费者受损多于生产者受益的情况下,国家为什么还要坚持,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国际贸易的模型分析,演变为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争夺问题。然后,实际上在特定的行业并不只有这一个原因,还有国家软实力

7、发展等原因。2 2国家自主进行科技研发现象背后的关于软实力的思考国家自主进行科技研发现象背后的关于软实力的思考刘荣寰刘荣寰 0502200905022009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在学习了比较优势和特定要素理论后,我又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国际贸易能够给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带来提高,那么诸如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生活中花费自己的资源进行科技的自主研究,希望掌握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主动权,而为什么不进行绝对分工,只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去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进行自由贸易呢,这样的总产出不是更多吗?自己进行了阅读过后发现以前的疑问实在是太幼稚了。赵老师在课堂上早就讲过中国用 10 亿件衬衫才能换

8、回一架波音飞机,而诸如衬衫皮鞋这样的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的生产不具有科技含量,只是单纯对资源的一种消耗,而诸如飞机,软件这样的产品他们凝结有大量的科技含量,他们消耗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本,掌握的是科技的主动权。在这背后其实是国家发展过程当中国民素质的发展,软实力的提升。按照高科技产品依靠进口的逻辑,现在进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就不必进行教育了,只需要掌握基本产品的生产工艺,这必然变相鼓舞国民都把自己培养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工人,这带来的是国民素质的落后,这样的发展培养出的国民肯定不具有竞争力,那么国家的软实力必然受到冲击。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则一定要科教兴国,目的是不

9、断推出新的高科技产品,这必然伴随着国家软势力的提高。跳出国际贸易的范畴,在国家发展中,前者无疑是根本不能走的路,因为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告诉过我们血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而这个落后狭窄的意义上就是说国民的力量,更广阔地说就是国家的软实力。而跳出软实力的论述,按照上面的不进行自主科技研发的逻辑,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就只能生产不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可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不仅能生产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也能生产诸如衬衫皮鞋等产品,这实际上是对不具有高科技产品生产能力国家的制约,因为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冲突,前者将不再具有科技产品的来源,而后者依然能够有序运转,因为诸如衬衫皮鞋等消费品在冲突情况下

10、它同样能够生产。所以国家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以一时的经济收益而考虑,而应该更多进行长远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的考虑。由此我想到了在在现实生活中思考问题不能简单地去套模型,套公式,还应该广泛阅读,广泛思考,把其他学科也融汇进来,其实上面提到的国际贸易刘荣寰刘荣寰 0502200905022009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现象绝不仅仅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问题,何尝又不是与公共政策,与政治相联系的呢?二二对出口补贴等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经济学分析以及对国家软实力的思考对出口补贴等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经济学分析以及对国家软实力的思考在论述自己对国家软实力的思考之前,我想先用经济学工具廓清一下对出口补贴等问题的误区。我在接触国际

11、贸易这门学科之前经常在诸如经济观察报 ,21 世纪经济观察等报刊上看到诸如关于关税,倾销与出口补贴的问题,自己感到很陌生,并且当时由于没有系统学习,对这几个问题形成的观点过于笼统,可是在有了阅读这个过程过后,以前的观点逐渐明晰。从不同的角度看,自己有的的观点被推翻,有的的观点却逐渐巩固。首先我将从出口补贴这个以前被我误会很深的问题出发,去论述一下我对贸易工具的思考。出口补贴作为一种贸易政策的工具,我以前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却与它的经济学分析有所出入,我平时认为出口补贴作为一种贸易政策工具,具有贸易保护作用,比如新闻中的欧洲政府对出口到美国的钢铁进行补贴时,我往往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会笼统

12、地认为在国际贸易中美国的产品会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受到了侵害,欧洲国家会得到利益。可是用经济学模型分析就可能看到更加具体明晰的观点。图 1图 1 说明的是对每单位商品给予 a 元的补贴所带来的影响,假设没有补贴时两个国家 A 与 B 的商品价格都是世界价格 P,但是如果 A 国开始进行补贴,那么 A 国的商品生产者不会乐意在本国市场上进行销售除非本国的商品价格比刘荣寰刘荣寰 0502200905022009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B 国的商品价格高至少 a 元。补贴使 A 国的商品价格上升到 P1,而 B 国的价格则下降到 P2=P1-a 元,这样 A 国的生产者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消费

13、者的需求量却减少了。在 B 国,价格下降使得供给减少而需求上升。B国价格由 P 到 P2 的减幅小于补贴 a 元是因为部分补贴体现在 A 国国内商品价格的上升上。由图 2,现在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建立模型对 A 国贸易后的情况进行分析。A 国的国内价格由 P 上升到 P1,但由于 B 国的价格由 P下降到 P2,所以价格降幅比补贴额要少 。在 A 国,消费者受到伤害,生产者获取了收益,政府则由于必须支付补贴也蒙受了损失。通过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面积 a+b 是消费者损失,面积是 a+b+c 生产者所得,政府支付的补贴是面积 b+c+d+e+f+g,

14、因此社会的净损失是面积b+d+e+f+g 之和。其中,代表消费与生产扭曲损失,另外,出口产品在外国市场价格降低,所以出口补贴恶化了贸易条件,从而出现了一个额外的贸易条件恶化损失面积 e+f+g,等于 P-P2 与得到补贴的出口量的乘积。可见,出口补贴的成本明显超过了收益。图 2由上面的经济模型进行分析,A 国的总体利益受到了损失,似乎并没有得到收益,似乎以前自己认为的 A 国会获得利益的观点过于笼统。但换一个角度跳出经济学模型的分析,就像第一大点中论述的,我们还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用一些定性分析,实际上,在 A 国政府看来,如果短暂的出口补贴的损失能够刘荣寰刘荣寰 0502200905022

15、009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带来该国商品的规模经济,这样的损失也许可以看成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投资。而从 B 国的角度进行分析,似乎又回到了第一大点的分析,B 国的消费者得到了收益,可是接受补贴的产品都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入本国市场,本国的生产者不得不与之竞争,从而降低价格面对相比以前的收入减少的情况,于是我想到,其实诸如关税,出口补贴与倾销等国际贸易当中最常见的一些现象,用经济学进行分析,短期内似乎对于采用这些政策工具的国家都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利益,甚至还发生了损失,可是我们如果不站在全世界的宏观的角度而从国家的微观角度进行考虑,会发现其实这些损失有时候就是国家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必要投资,就像在第一大点中我的思考一样,国家有时候在意的是长期的发展与软实力的提升,并不一定在意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也许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